教學目標:
1、 了解蘇軾生平以及他的文學成就
2、 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能背誦全文
3、 理解作者的情感
4、 文言積累
教學設計:
一、導入:
悠揚的古琴曲就像時光機一樣,把我們帶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夜晚,皓月當空,引發了古人無限情思,我們似乎聽到有兩個人在月下聊天。那又是誰呢?他們又在談論什么呢?今天我們就借著這琴聲和蘇軾的這篇文章,帶著我們的疑問向古人要答案去!
先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看誰了解蘇軾的有關資料最多。
(請學生發言匯報了解的資料,然后展示課件,補充文章的寫作背景)
二、朗讀,整體感知
1、 請學生自由朗讀,盡量大聲的讀,然后請學生說說自己讀的怎么樣?(讀的不大好,或者讀的不錯……引到錄音朗讀)
2、 聽錄音朗讀,對照自己的朗讀找距離(引到翻譯理解文章內容上來)
3、 借助手頭的工具、注釋和自己的文言積累,合作譯讀文章(請學生提出討論過程中的疑問,課堂討論,教師提出文言積累要求)
4、 出示課件,提供參考譯文
三、背誦
1, 展示課件中,圖文結合,請學生配樂朗讀(四個不同的圖文)
2, 聽錄音朗讀,自己試著背誦或者跟讀
3, 背誦
四、品味
出示課件問題:
1、 文中寫了何人、何事、何景、何情?(用文章里的詞、句回答)
2、 文中作者抓住了庭院中怎樣的景物特征,怎樣描寫的?
3、 揣摩文字所寄托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里哪些語句是作者感嘆的句子,這些句子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4、 教師總結:
蘇軾在自己的政治觀點不被人認同,出獄被貶后,還能以這種豁達的心胸寫下如此優美的文章,試問我們也有如此心境么?那么讓我們借著音樂和美麗的景色,也來學學古人吧。
五、拓展延伸
欣賞月夜圖,傾聽古曲,可以學著古人,激發情思也寫一個短文或者寫一兩句自己想對蘇軾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