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橋
中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一直以來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年輕教師更是無所適從。到底該引導學生走向何方,成為教師的困惑。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反思,大量的語文閱讀教學是不是僅僅是要我們教給學生理解、分析、評價、欣賞文章的能力,教給學生應對高考閱讀題能力和技巧呢?這些都還不夠,閱讀應該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寫作,就是要實現閱讀與寫作的對接。以閱讀經驗來指導寫作實踐,這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有著直接的指導意義,可操作性強,達到學以致用的最終目的。下面筆者試著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一些粗陋的想法。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雨后的青山,好像淚洗過的良心。”
… …
以上幾句詩詞,是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每個學生都能熟練背誦。這幾句詩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化抽象為具體,化虛為實,使抽象的、無形的、概念化的一些東西轉化為具體的、可感的、形象的事物。
語言文字的處理方法,運用之巧妙,讓人贊嘆。這恰恰是寫作的一種技法。當下話題作文是最通行的命題方式,而話題基本上是抽象的概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僅圍繞話題反復空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怎樣把話題打開,選擇恰當的切入點就至關重要了。這時“化虛為實”的方法就會發揮作用。請看以下兩篇例文:
(1)幸福是什么?
其實,幸福就是一種感覺,
是你內心深處感覺到的一種滿足,是相互的尊重和體貼,是理解,是......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母親的關愛
幸福是平靜的馨香
幸福是溫馨的禮物
幸福是沉甸甸的麥穗
幸福是綠色的生活
幸福是林間的小路
幸福是遠離塵囂的凈土
幸福是自由的跳躍
幸福是輕柔的撫摸
幸福是置身事外的安閑
幸福是重溫聽潮的時刻
幸福是手中的希望
幸福是開滿鮮花的原野
幸福是知識的起航
幸福是一生的信仰
幸福是充足的食物
幸福是豐富的宴饗
幸福是傾聽
幸福是自己的感覺
幸福是相濡以沫……
(2)寬容
一
寬容是風。吹遍每一個角落。吹開那滿天的烏云,讓太陽露出,溶化凝結在心頭的冰雪,放飛那顆被羈絆的心情,給生命一個美好的延續。
二
寬容是雨。澆灌好每一顆弱苗。傾盆直瀉、絲絲縷縷,滋潤焦渴的土地,撫平大地累累傷痕,讓花兒更艷,草兒更青,萬物煥發新的生機。
三
寬容是山。當仁不讓付出努力。挺拔起高昂的頭顱,為森林、百獸棲身。敞開堅實的山門,給寶藏安全的保護地。張開綠色的天傘,為前來投生的弱者避風擋雨。
四
寬容是水。釋放所有柔情。一滴一滴穿開情感的頑石,匯集愛的涓涓細流,蕩開一顆顆無奈的心扉,去投向無際的大海。
五
寬容是海。袒露寬廣的胸懷,接納百川。無論風高,無論浪急,載著一條悔過的心船,躲過暗礁,避開險灘,奔向光明的彼岸。
六
寬容是一顆星斗。不為自己的弱小傷悲!劃破黑色的夜空,發出那微微光亮,為迷失者引路,與孤獨者對歌,直面那屬于自己的新一輪金色的曙光。
七
寬容是月亮。盡情地嫵媚。不與太陽爭光彩,不求眾生以回報,只悄悄引領群星走出黑暗,為嶄新的世界披上素裝,為喧鬧的星球泄淌恬靜。
以上兩段文字分別可以看作是以“幸福”“寬容”為話題的作文例文,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將原本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具體形象的事物。
文段(1)中,抽象的“幸福”轉換成了“母愛”“馨香”“禮物”“麥穗”等具體的可感的事物,非常巧妙的表達了自己對幸福的理解與領悟,讀者也因著這些具體的事物與作者分享著他的體驗、感受,作者與讀者自會產生共鳴,實現了精神的溝通、交融。
文段(2)中,“寬容”更是化為了“風”“雨”“山”“水”“海”“星斗”“月亮”,每一個物象都因此閃耀著人性的光輝,都跳躍著生命的力量。寬容,一個無形的抽象概念,就這樣有了它的形體、神態與容貌,這都是因為有了具體可感的物象,也就是“虛”的變成了“實”的。
當然,將作文寫成這種精美的散文詩是有難度的,其實,這個問題可以靈活處理,比如文段(2),從文中任意截取二三節,在每一節后加上一個感人的故事,稍加連綴,再加上“鳳頭”,配上一個“亮麗的尾巴”,應該不失為一篇好文章。
當下作文寫作,存在著功利的心理,寫作本不可以快速見效,但高考要的是成績,因此我們還必須找到一些所謂訣竅,我想,采取這種“化虛為實”的寫作方式可以算是一種有效的探索,至少也可以作為一種應急手段吧。
作者郵箱: donggaoz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