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威海市國際中學 王瑞芹
初次見到這個題目,是在兩年前,那時我讀到江蘇版初中語文教材的開篇之作,題目就是《為你打開一扇門》。作家趙麗宏在文中這樣寫道:“文學,你是廣袤的大地,遼闊的天空;你是崇山峻嶺,江海湖泊。你是神的一雙大手,撥動著無數人的心弦,你在人心中激起的回響,是這個世界上最激動的聲音。”此時進入我眼簾的仿佛不是文字,而是跳起的音符,是歡唱的小溪,是清脆的鳥鳴。這樣的文章每多讀一遍,我們仿佛更能聽到那漸行漸近的文學足音。
我想和我的學生們一起分享這令人感動的文章, 讓我的學生也打開文學這扇神奇的大門,在文學世界里徜徉。可讓我感到困惑的是:我手中除了全新的課本以外,一無所有,我有的只是自己二十載讀書的經歷和十年從教的經驗。但我依然想為學生打開這扇“門”,我想讓他們窺見文學的神奇美妙,讓他們一生都浸染在文學的殿堂中。
那一次上課,我的學生們手中沒有課本,我的手中沒有教參,我們就從彼此的讀書經歷談起。我讓學生談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文章、最感人的讀書故事。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出乎意料的積極活躍,有些學生說的故事我沒有聽過,有些同學說的書我沒看過。 “書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書帶給我們的是激動、是興奮、是充實、更是睿智。我跟學生一起朗讀了趙麗宏的文章,同時也讓作者帶領我們敲響了神奇的文學的大門。
反思自己十年的語文教學,我更多的似乎是在照本宣科,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敲開這扇門,意味著更注重人的存在,文學的存在。
我首先找到了《詩經》,那里很多詩歌深深打動了我。我驚訝我們的祖先在那樣的生活艱難中并沒有忘記歌唱,他們歌唱勞動,歌唱生活,歌唱愛情……那樣的單純明朗、胸無雜質,那樣的自然質樸、毫無造作,那樣的大膽率真,不加掩飾……這種真情穿越幾千年的歷史,喜悅使我不能自己,我要讓學生分享這種喜悅,于是我占用了語文課上的一些時間,熱情洋溢地向學生介紹了好幾首詩歌。
講《論語》時,我重溫了先秦諸子的許多名篇,我再一次被深深吸引。孔子執著的人生追求、孩子般的熱情、誨人不倦的長者風范都化為《論語》中字字珠璣的睿語箴言,讓人如坐春風,如沐春雨。至于孟子散文中洋溢著的人道氣息和民主精神,莊子對生命的拷問和冷峻機智的談吐,韓非子對人性的精辟入里的剖析,荀子對人的本質力量的鋪張揚厲……無不開人心智,啟人覺悟,促人警醒,催人奮進。
當我講到唐宋詩詞和八大家散文時,我已經不能滿足于向學生補充一些作品。我占用大量課堂時間向學生介紹有關背景知識和一些作家的生平思想。韓愈、柳宗元、李白、杜甫……他們曲折坎坷的經歷、濟世憂民的熱情、傲岸不羈的性格、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卓越不凡的才智識見,都讓我深深感動,我們這個民族曾經出現過這么多了不起的人物,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沒有權力阻止學生去了解他們,熱愛他們,景仰他們,我們沒有權力阻止學生去接受五千年歷史饋贈給后代的寶貴遺產,我們更沒有權利阻止學生去吸收這筆博大精深的文化滋補!
以前我曾問過一些學生,我問“你知道蘇軾嗎?”,學生說知道,他們告訴我,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除此之外,所知甚少。學生所了解的蘇軾只是幾個概念的相加,他們不知道蘇軾是曾經生活在我們這片飽經憂患的土地上的活生生的人,他也有著自己喜怒哀樂:他曾蹲過監獄、慘遭非人的折磨,他一貶再貶,浪跡天涯,他謫居黃州,憂讒畏譏,他泛舟赤壁,浩歌江東,他關心民眾,興修水利……他的豐富多彩的文學創作代代傳誦,光照千古。郁達夫說,一個沒有出現過魯迅這樣的人的民族是可憐的民族,一個民族出現了魯迅,而民眾卻不懂得理解和熱愛,這樣的民族是一個毫無希望的奴隸之邦。我們所要理解的蘇軾,不是幾個概念的相加,而是對于歷史所饋贈給我們的文學的吸收與發揚,這需要的就是我們真正走進文學。
讓學生真正走進文學的大門,不僅學生廣泛閱讀,更需要語文教師的熏陶和引領。可是,我們能否理直氣壯地說:“我已經踏入這扇神奇的大門,已經在門內親植下文學的幼苗了。”當學生廣泛閱讀,接觸到雨果、托爾斯泰、羅貫中、老舍這些中外文學巨匠時,我們是否能自豪地說:“他們寫的書我基本都看過了。”當學生私下談起王蒙和劉震云、談起陳丹燕和余秋雨,我們是否能說這些當代作家的文學作品你讀過一二嗎?
說到底,想為學生打開一扇門,作為教師必須自己走進這扇門,不博覽古今名著,見識就會淺陋,語言就會枯燥,教學中也就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來,課堂會因此死氣沉沉。或許學生原本不喜歡語文,但我們希望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希望因為老師知識面廣,文學素養高,從而能讓學生在課堂上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學會思考。一個語文教師如果遠離了文學作品,就不可能有豐富的學識,就只會在課文之中轉圈子,漸漸干涸枯竭。語文教師如果沒有細細品讀過文學作品,對其就難有深層次的思考。因此,我們也應把閱讀文學書籍作為真正該備的一課,備好這一課你才會感受到漢語言的豐富多彩,才會使你的語文教學趣味盎然。
《繁星春水》、《朝花夕拾》、《三國演義》、《水滸轉》,對于這些要求學生熟讀的書籍,我們首先應熟記于心,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個性化地把握作品的主旨,才能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直至借鑒大師們的寫作技巧。我們還要讀讀《高老頭》、《吶喊》、《駱駝祥子》、《戰爭與和平》,我們還可訂閱《萌芽》、《小說期刊》,讀讀最新出版的各種小說、散文、隨筆,只有不斷擴大自己的閱讀量,才可以游刃有余地駕馭課堂,才能給學生帶來豐富的精神食糧。
我們常常被考試和分數蒙住雙眼、蒙住心靈,我們曾在摸索中有那么多困惑,那么多疑慮;我們卻沒有實實在在地捧起書本,拿起前人積淀了一生的寶貴財富,在前人和今人的睿智中,品嘗頓悟時豁然開朗的喜悅,我們也沒有提起筆來,在潔白的紙頁上留下點什么。
新的觀念,新的課程,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扇的門,正是這一扇扇門的開啟,讓我們的教育能夠回歸教育的真諦,讓我們更加關注教育中的人性,我們期待著更多門戶的開啟!
作者郵箱: sdwhwrq@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