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一、目標(biāo)與要求
1.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自畫像,學(xué)習(xí)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fēng)貌。
2.體會本文樸素洗練的語言風(fēng)格。
3.學(xué)習(xí)并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匯。
二、教與導(dǎo)設(shè)計
O學(xué)法指導(dǎo)
這篇課文字?jǐn)?shù)不多,但寥寥數(shù)語卻把五柳先生的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明。全文共兩段,前一段以記敘為主,重在表現(xiàn)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志趣;后一段以議論為主,重在對五柳先生的品德進(jìn)行歌頌和贊揚。閱讀這篇課文,要學(xué)習(xí)文中五柳先生"不慕榮利"、"忘懷得失"的優(yōu)秀品格,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通譯并背誦全文。
O重點與難點
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點。
五柳先生對名利看得很淡,對物質(zhì)生活沒有過高的的追求,安貧樂道,文中反映他這種思想性格特點的句子是"閑靜少言,不慕名利"。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畫像,因此這樣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現(xiàn)了陶淵明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貧窮的生活,"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氣節(jié)。
2.本文寫人的方法與特點。
文章雖短,但抓住了五柳先生的主要特點,并圍繞其主要思想性格特點來組織材料,因而寫得栩栩如生,寥寥幾句話,五柳先生的鮮明形象便躍然紙上。
本文以敘述為主要表達(dá)方式,圍繞五柳先生的性格特點,記敘了他"好讀書"、"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娛"這三個愛好,這樣的愛好正體現(xiàn)了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貴"。文中在表現(xiàn)五柳先生安于貧窮的方面,也運用了描寫的表達(dá)方式,"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fēng)日"描寫了他的住宿的簡陋,"短褐穿結(jié),革瓢屢空"描寫了他在吃穿方面的簡陋。文章把記敘與描寫有機(jī)地結(jié)合起來,形象地刻畫了人物。
O問題與方法
1."五柳先生"之號是如何得來的?
"五柳先生"之號得來的原因是其宅邊有五棵柳樹,而人們又不知他是什么地方人,姓甚名誰也木知道,因此便只稱"五柳先生"。作者說不知他是誰,其實正暗示指作者本人。
2.應(yīng)如何理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含義?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讀書有心得體會時,便沉潤于書中而忘記了飲食。這形象地說明了前文中的"好讀書"是真正的喜愛讀書而不是裝模作樣。
3.怎樣理解"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
親友請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氣地喝酒,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別人虛情客套。這說明了五柳先生木但嗜酒,而且不拘小節(jié),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褥節(jié)置之腦后,是一位獨立于世的高風(fēng)亮節(jié)之人。
4."因以為號焉"中的"以為"和現(xiàn)代漢語中的"以為"是否相同?
文中的"以為"和現(xiàn)代漢語中的"以為"意思是木一樣的。"因以為號焉"中的"以為"實際上應(yīng)該是"以(之)為",意思是"把(它)當(dāng)作",而現(xiàn)代漢語中的"以為"是"認(rèn)為"的意思。
5."欣然"、"蕭然"中"然"的用法有什么特點?
在文言文中,"然"的用法有多種,可作"然而""樣子""這樣"解。這里的"然"是用作形容詞的詞尾,意思是"……的樣子"。"欣然"是高興的樣子,"蕭然‘唄u是冷冷清清的樣子。
二、學(xué)與練設(shè)計
0識記與理解
1.給加點的字注音。
1)造飲輒盡() 2)簞瓢屢空() (3)晏如也() (4)吝情() 2.解釋加點的字。
1)親舊知其如此() 2)期在必醉() (3)環(huán)堵蕭然() (4)短褐穿結(jié)()
3.下列句子,誦讀停頓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因/以為/號焉 B.親舊/知其/如此 C.曾不/吝情/去留 D.其言/茲若人之儔平
4.填空。
常著文章以自娛,____、___。
O鞏固與掌握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傳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軟?葛天氏之民與?
1.給加點的字注音并翻譯全句。
1)其言,茲若人之儔()乎 2)銜觴()賦詩
2.什么叫做"贊"?第一段記敘性的文字稱作什么?
3.這一段中的哪句話和第一段中的"不慕榮利"相呼應(yīng)?
O拓展與遷移
閱讀短文,回答問題。
荀巨伯
茍巨伯遠(yuǎn)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yuǎn)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怕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并獲全。
1.解釋加點的字。
1)值胡人攻郡___ (2)子可去____. 3)不忍委之。
2.翻譯下列句子。
1)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2)寧以我身代友人命。
3.對本文主要內(nèi)容的概括,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ǎ?/p>
A.巨伯遠(yuǎn)道探病,恰逢胡賊入侵 B.友人勸荀避賊,巨伯仗義不肯 C.巨伯重義輕生,胡人羞愧自退 D.胡人班師而退,人民幸免于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