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丹虹
現行高中語文教材古詩文篇目占的數量越來越大,無論在選文上還是在釋義都有較大的改進,這是值得可喜的事情,作為權威性的教材應該是經得起推敲的,但目前被廣泛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中古詩文部分仍有一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擬就教材及教參的幾處疑點請教于大方。
新版高中第一冊中(2003年6月第一版)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伺坐》中,當孔子聽了子路的“率爾而對”后,“夫子哂之”。課文注釋把“哂”字解釋為“笑”,我以為,一個“笑”字的解釋未免太籠統,這“笑”中應該是大有深意的,情感內容也比較豐富,本文孔子的“笑”應該有嘲笑的味道,可從后文得到證實,當曾皙單獨與孔子在一起時,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儒家向來崇尚“溫良恭儉讓”,“率爾以對”的子路遭到孔子的哂笑也是必然的。《<論語>今譯》(唐滿先)就把“哂”字解釋為“譏諷的微笑”。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2000年12月第二版)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有兩處值得商榷。
其一:“誤入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教材對“一去三十年”的解釋為“從少年到41歲詩人辭官,大約有三十年。詩人于405年當江西彭澤縣縣令,八十多天后辭官,掛印歸田園,作《歸園田居》。事實上,陶淵明自 十九歲--四十一歲,時仕時隱,每次為官時間都很短,最后一次是任彭澤令,之間最多不超過22年,詩人性喜自由,熱愛自然,本文中的“三十年”疑為并非都指為官時期,而是把離家讀書階段都算在內了。
其二:“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的“墟”字,教材注釋為“集市”。陶潛棄官歸里,躬耕南畝,怎能再對喧鬧的集市再有如此興致,不免令人心生疑竇,查《辭海》對“墟里”解釋為“村落”;《漢語大詞典》(1997年4月第一版)倒是有解釋“墟”為“鄉村集市”一條,但它同時對“墟煙”也有一解:“猶言煙塵。比喻虛無的事物”,我以為,此處應解釋為“村落”更為恰當,于全文的基調也更為合拍。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2004年第一版),《項脊軒志》第一段歸有光當寫到當日閑居家中,以讀書為樂時描寫道“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教師教學用書》對“借書滿架”的翻譯為借來的圖書堆滿書架,此解釋也令人困惑難解。首先,作者有如此多的圖書借到家中,還不盡快“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反而“偃仰嘯歌,冥然兀坐” ,對“借”字的討論,已有許多老師提出有價值的看法,我翻查了《漢語大詞典》(1997年4月第一版)有關“借”的釋義,其中第5條:憑借;利用。第6條:使用。第14條:假托。另外,歸有光的祖父曾經為官多年,可謂書香門第,再則根據“偃仰嘯歌”來推論,由此看來,此句當譯為:憑借堆滿書架的圖書,我得以常常得以或暢快吟誦,隨意起坐,或獨自靜坐,聆聽大自然的聲響。
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六冊(2002年10月第一版)《廉頗藺相如列傳》有“相如至,謂秦王曰:‘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一句,其中的“堅明約束”課文注釋為“堅,固定。明,明白。堅明作約束的定語。約束,名詞。”如此說來,此句當譯為,秦國從繆公起至今的二十多位君王,不曾有過固定明白地能自我約束的人。整個句子顯得生硬且不夠通達流暢。此句在《教師教學用書》中把“堅明”譯為“堅守”,我認為教參的說法更有道理,《漢語大詞典》對堅明有明確的解釋條款:“堅明,①謂堅守。《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秦自繆公以來二十余君,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②明確。宋蘇舜欽《哀穆先生文》:“議事堅明,上下今古,皆可錄。”黃遠庸《北京之新年》:“唐君之誤在不先與日俄堅明約束,乃令加入之后種種為難。”如將“堅”與“明”拆開講,我認為堅者,可譯作堅決,不改變,取《漢語大詞典》1210頁堅字項第7條;明者,可譯作嚴明,取《漢語大詞典》2986頁“嚴”字項第17條。
古今詞義的考證繁雜且困難,作為教材中的選文注釋,因其影響的考慮,應該慎之又慎,幾點粗淺的見解,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作者郵箱: chdh53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