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市政建設學校基礎部 顏志敏
上海教育學院馮起德教授說得好:“要搞目標教學,不研究目標教育模式,就好比要過河沒有橋梁和渡船一樣,難以到達理想的彼岸。教學需要模式,早已獲得共識。而各學科在運用統一模式時,則應該體現各學科的不同特點。就語文學科來講,還應考慮體裁的特點,做到模式的共性與學科個性及至體裁個性的統一。學科或體裁個性,具體表現在達標教學的規律和程度上。也就是說,不同學科,不同體裁,應有各不相同的達標規程。根據教學理論和散文文體的特點,通過多年的摸索實驗,我總結出散文的達標規程是:以讀帶講導學達標。即:“一聽”“四讀”。
一聽:聽錄音朗讀(或老師范讀)體會情境。
四讀:①初讀-理清思路,②再讀-體會感情
③熟讀-找出特點,④精讀-練習背誦,
為什么要以讀帶講呢?因為抒情散文這種文體是通過對某種事物的描寫,尤其是景物的描寫,作者加以想象與聯想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文章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幅幅美妙的畫卷和作者情感的再現。只有反復朗讀才能體會作品的情境。因此,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是導學達標中的重要環節。如何進行以讀帶講來導學達標?下面就以朱自清《春》的導學達標的具體做法來進行闡述。
首先,根據課文準確設制教學目標。
【識記】并【理解】:漲、藏、散、醞釀、巢、應和、黃暈
【理解】:朗讀體會意境,領會特點。
【測達】:背誦段落或全文
達標規程:(一)聽、(二)讀、(三)背誦
(一)聽:聽錄音朗讀,【目標】:體會意境
【方法】:聽時閉上眼睛感受情境。
(二)讀:朗讀是教學中的重點。散文不象其它作品,最好的理解方法就是感情朗讀,讀多了,讀熟了,讀識了,文中的情境就;躍然紙上。但是,在短短的四十幾分鐘上,如果讓學生機械重復地朗讀,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激發不出學生的激情和求知欲。所以必須在朗讀方法上多下工夫。朗讀方法初步可歸納為:領讀法,對比朗讀法,齊讀法,生讀師評法,競賽朗讀法,師生共讀法,自由朗讀法,提問朗讀法,個別朗讀法。
1、初讀:【目標】:理清思路。
【方法】:生讀師評法。
【讀前交待】:你(學生)讀,我(師)評。我評你停,我停你讀。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思考:作者的寫作思路是什么?
【具體做法】:學生每讀一個段落或章節我(師)評一名,評語簡潔明嘹。生讀第一段后師評:作者盼望春天的到來,突出盼春。然后生接著讀第二段,師評:宏觀勾勒春天的景象,繪春。生讀第三段,師評:具體描繪,先寫春草,草嫩、綠、軟。第四段讀后評:由春草與到春花,花多色艷,由春花聯想到秋實。第五段讀的評:花美風柔和。第六段讀后評:春雨是最尋常的,它細密輕盈。第七段師評:春到人歡,人們在辛勤在勞作。最后三句師評:贊春,春天新生、嬌美、充滿活力。一篇課文,通過一讀一評,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既組織了課堂教學又通過簡潔的評語,學生很快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盼春、繪春、贊春,并且知道在繪春這一重點部分描繪出春草、春花、春雨、春風、迎春這五幅畫面。這種簡潔的評點,起到了導達作用。
2、再讀:【目標】:體會感情
第一、二段【方法】:領讀法
【讀前交待】:我讀一句,你跟著讀一句,注意朗讀中的語氣。
【具體做法】:略
第三段:【方法】:對比朗讀法和提問朗讀法
【讀前交待】:我讀一句(省去關鍵詞語),你讀一句(按原文讀),我省去的地方你們加重語氣讀,我提問,你按課文原句讀(回答)。
【具體做法】:“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這一句我故意讀成:“小草從土里出來,”生重復讀:“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注“--”重音輕讀,“.”重讀)。又如“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師讀成:“園子里,田野里,瞧去,滿是的。”生按原句讀。這樣對照朗讀學生就從“偷偷地”“鉆”等老師省去的詞語中(即他們加重語氣讀的地方)品味出小草的長勢,情態和色澤來。接著師問:人們在草地上干什么?生讀:“坐著,躺著,打兩個……”師又問:“風怎樣?草怎樣?生讀:“風輕輕的,草軟綿綿的。”一問一讀,對比朗讀,這樣寓講于讀中,讓學生體會出草的特點。
第四段:【方法】:師生共同朗讀法
【讀前交待】:我讀前半句,你讀后半句。
【具體做法】:如師讀:“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生接著讀:“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師又讀“閉上眼,樹上仿佛”生接著讀“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師在朗讀快要停止的地方故意加強語調提醒學生注意。這樣師生配合默契的朗讀,增強了朗讀情調,同時突出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第五段【方法】個別朗讀法
【讀前交待】按符號表情朗讀
【具體做法】:書上事先已注明“-”重音輕讀“.”重讀“/”小停“⌒”拖音的地方,照讀即可(見初一語文教材173頁)。第六、七段【方法】競賽朗讀法。
【讀前交待】:女生讀第六段,男生讀第七段,照上面的方法朗讀,看誰讀得好,通過競賽,使學生產生競爭的意思,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后三句【方法】:齊讀法
【讀前交待】:請同學們自己處理朗讀的方法。
短短的一篇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課堂上既生動有趣,又再一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因素。從而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3、熟讀:【目標】:體會寫作特點。
(第二課時)【方法】:集體朗讀法(有感情朗讀全文)
【讀前交待】:一邊讀一邊思考:文章有什么藝術特點?采用了什么樣的表現手法?
【具體做法】:讀后討論上述問題。
4、精讀:【目標】:練習背誦
【方法】:自由朗讀
【讀前交待】:這是一篇優秀的散文,讀你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段落、章節,在書上劃出三個比喻句和三個擬人句
(排比句亦可),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背出來,最后看誰能背出全文(分層達標)。
通過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實踐對比,表明如下:
對照班 人數 能概括出中心的人數 背誦句子或章節人數 背全文的人數
普通班 50(人) 21(人) 26(人) 無
實驗班 51(人) 38(人) 47(人) 3(人)
由此可見,朗讀在語文教學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散文教學中,它的作用不單在熟悉課文,通過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可以調動學生的聯想和想象,可以使學生咀嚼、回味課文深層內涵,通過各具特色的朗讀,通過抑揚頓挫、清濁徐疾的語氣、語調變化,學生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展開聯想,創造形象思維,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通過多年教學實踐,我以為朗讀是抒情散文導學達標中最關鍵、最重要、最合適、最容易操作的一種良好的達標方法。“引讀法”是散文目標教學導學達標活動的中介、橋梁。使教和學雙方步調一致,使學生由被動變主動,教師變主講為主導,加速達成目標,提高教學效果。今后我要努力在目標教學的基本模式中,進一步追求它的靈活變通性,創造出具有獨特個性的教學風格。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