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光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從整體到局部多方面說明事物的組織方法。
2.培養學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礎上(或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掌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點的能力。
二、難點、重點分析
1.歸納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介紹了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再現了它的畫意美,顯示了設計者和工匠們的智慧和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
2.蘇州園林中有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合稱四大名園,作者為什么沒有提到,卻把蘇州所有的園林都寫到了?
分析:蘇州園林蜚聲中外,作者對蘇州園林的個性特色略而不提,而是異中求同,經過比較歸納,準確地抓住了各個園林建筑的共同點,并用精練的語言加以說明,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寫個別園林,而給讀者以鮮明的整體感。文章的結構層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沒有按常見的空間順序,而是采用了由總到分的說明順序,先作概括說明,明確說明中心;二是圍繞中心作具體說明,其間又以從大到小從主到次為順序,使文章條理清晰。這樣,讀者不僅領略到了蘇州園林的整體美,也獲得了具體感受。
3.歸納說明文的一般特點,總結本文的寫作特色。
分析:說明文的一般特點是: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征,恰當地安排說明順序,靈活地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語言準確,明晰,表達充分、嚴密。這是一篇典范性說明文,構思縝密,脈絡清楚。說明準確,敘述生動是本文的顯著特點。
4.作者對蘇州園林的印象是什么?有什么寫作意圖?
分析:"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
開頭寫總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寫作意圖:讓大家用藝術的眼光去鑒賞蘇州園林。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蘇州是個有悠久藝術傳統的歷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處園林(種植花草樹木,供人游賞休息的風景區),可以說是集歷代江南園林藝術之大成。這篇藝術性很強的說明文就概括說明了蘇州園林的基本特點。作者葉圣陶。"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他原籍江蘇蘇州吳縣,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寫得很有特色。
(二)檢查預習,出示小黑板正音正字,補充解詞。
1.正音正字:鏤lòu,從钅,婁聲,不讀lǔ,嶂zhàng不讀zhāng。
2.補充解詞:(1)因地制宜:根據各地不同的情況規定適宜的辦法。(2)標本:本意是經過整理而保存原形的動物、植物、礦物等實物樣品,供觀摩、研究之用;文中借來形象地說明蘇州園林的價值(3)敗筆: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畫畫得不好的部分;詩文中寫得不好的詞句。(4)圖案:有裝飾意味的花紋或圖形,以結構整齊、勻稱、調和為待點。(5)重巒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峰。巒,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文中指假山堆疊的形狀。(6)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各種美好的姿態。(7)珠光寶氣:珍珠與美玉發出的光輝。(8)閑適:閑靜舒適。(9)明艷照眼:鮮明艷麗,使人眼明目亮。
(三)范讀課文、引導分段。
文章可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概括說明蘇州園林的總印象和共同點。第二段(3~9自然段)具體說明蘇州園林的共同點:處處入畫。第三段(10自然段)交代說明蘇州園林的特點"不止以上寫的",結束全文。
(四)講析第一段(1~2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1自然段,提問: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印象是什么?這種印象是怎樣得來的?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學生答問,明確:總印象為: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印象由一二句中兩個"到過"而來。作者的總印象指明了蘇州園林在各地園林中的地位,告誡我們鑒賞我國園林不應錯過蘇州園林。
2.詞義辨析。
(1)"其他地方"指哪些地方(指蘇州以外)
(2)標本、標志、標準。這里有"范本"之意;標志,記號;標準,規范、衡量事物的準則。
(3)鑒賞、觀賞、欣賞。鑒賞,指對藝術品的欣賞和評價;觀賞指觀看欣賞;欣賞指對藝術品的領略和玩賞。文中選用"鑒賞"一詞,明確要求我們對蘇州園林不只是觀看,玩賞,還要作分析、評價。
3.學習第2自然段。
(1)齊讀第2自然段。
(2)提問:蘇州園林的總特點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體現這一特點?作者在遣詞上有什么匠心?學生答問,明確:蘇州園林的總特征是"處處入畫"(學生劃出書中相應文字),具體表現為四個"講究"和一個"一切"。這是下文說明的總綱和順序。
四個"講究"構成排比,暗示了下文(3~6自然段)具體說明內容。"一切"既總結上文四個"講究",又為下文(7~9自然段)的小處埋下伏筆。
"亭臺軒榭"是園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圍廣,風格類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說明這類設置的全局性和整體性。"池沼"在園林景色中主要起連通、映照、組織作用,平曠的圖景或大小不一、相互關聯的若干景點,用"配合"一詞最為恰當。"花草樹木"美在千姿百態的形態組合和萬紫千紅的光色輝映,因而用"映襯"。"近景遠景"不是園中的單一的、某一類,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體畫面,所以說"層次"。可見作者遣詞很準確,貼切。
4.討論第一段兩自然段之間的邏輯關系及第一段與第二段的結構關系。明確:第一段的兩節為因果關系。正因為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才使它具有"標本"的價值。這里的因果說明,既贊美了蘇州園林,又頌揚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智慧。
第一段是總的說明,明確說明中心;第二段是分別說明。先總后分便是這篇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5.指導朗讀課文第一段。
(1)明確說明文的朗讀要求,略加點撥。
(2)指名朗讀第一段。
(五)講析第二段。
1.提問:第二段可分幾層?與第一段有什么關系?學生答問,明確:第二段可分兩層。第一層(3~6自然段)從四大方面具體說明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第二層(7~9自然段)從不可忽視的三小處,進一步說明蘇州園林"處處入畫"。第一段與第二段是總分關系。
2.講析第一層(3~6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層。
(2)指導分析第3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確:說明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即"不講究對稱",有"自然之趣"。
②提問:這一自然段寫法上有什么特色?明確:作者運用比較和比喻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布局特點有了明確的認識。
(3)指導分析第4自然段。
①指明概括段意。明確:說明蘇州園林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②引導分析說明層次。明確:首先說明"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指有創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指生產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覺得身在山間"。其次寫池沼。先抓住關鍵,說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從動靜的配合上說明了蘇州園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過對假山池沼的形象說明,讓讀者對蘇州園林的山水既有畫意又有詩意的特點留有深刻印象。
(4)指導學習第5自然段。
①指名概括段意。明確:說明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富有畫意。
②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兩句從正面概括說明栽種上"著眼于畫意",是空間上使高低樹俯仰生姿,互相映襯;一是根據季節變化"花樹相間",達到四時不謝。第四句從修剪和栽種方面說明"著眼畫意"。第五、六兩句舉例說明蘇州園林樹木的畫意美。
③提問:這段文字表達上有什么特點?舉例說明。明確:這段文字以說明為主,也適當穿插了描寫和議論。如二、三句即是描寫,后面的"古老""盤曲磷峋""滿眼的珠光寶氣"等也是描寫性的。這些描寫具體清楚地說明了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自然之趣,富有畫意。"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這是議論,充分說明了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符合中國的繪畫藝術美。
說明文的描寫,著眼于說明特征,并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點染起輔助說明的作用;說明文中的議論,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齊讀第5自然段
(5)學習第6自然段。
①指名朗讀并概括段意:說明蘇州園林層次多、景致深的特點。
②分析:第6自然段主要用解說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設計和安排,能給游人以畫意實感。文中的兩個"更"字與"多了"、"深了"緊密呼應。
3.指導分析第二層(7~9自然段)。
①齊讀第二層。
②提問:這一層說明了哪些具體內容?與文章的說明中心是否吻合?學生答問。明確:上一層主要說明蘇州園林大處十分講究,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層主要說明蘇州園林的小處也"不可忽視",更進一步說明了蘇州園林的"處處入畫"。第7自然段說明,蘇州園林各個角落都注意畫意美;第8自然段說明門和窗簡樸而別具匠心;第9自然段說明蘇州園林的彩繪"自出心裁"。這一層出是緊緊圍繞說明中心來說明的,而且巧妙地照應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之句。
③討論第7自然段首句的作用。明確: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層次的總說句;在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④小結第二段:這一段緊緊圍繞第一段提出的說明中心,進行了具體說明,是全文的主體和重點。
(六)講析第三段(10自然段)。
1.提問:這段文字是否多余?學生答問。明確:這一段交代說明,是不可忽視的結語。它總結了全文,給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讀者急于一游蘇州園林的強烈欲望;也使行文縝密。
2.齊讀課文第三段并體味文意。
(七)總結課文。
(見"難點、重點分析")
2.中國石拱橋
教學目的
1.初步認識說明文與記敘文在寫作目的及使用語言方面的差異。學習本文平實而準確的說明語言。
2.學習本文抓住事物本質特征,舉典型實例說明事物特征的方法。
3.了解中國石拱橋的悠久歷史和杰出成就,認識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獻身科學的志向和嚴謹務實的精神。
教學設想
在教學中要抓住被說明事物的特點。這是說明文的靈魂,只有特點抓住了,明確了,才能把事物說明白;而說明方法則是為說明事物的特點而選擇的。在本文中,最突出的說明方法是舉典型實例,它在課文中占的比重大,說明作用顯著,也有助于學生了解說明文的本質特點,因此,應把對實例的分析放到重要位置,把實例與事物本質特征的關系講明白。
學習說明文語言可以采取引導學生分析和比較語言來完成,也可以與略講其他說明方法(如打比方)和學習語法知識(分析句子成分)結合進行。
注意不要講成有關橋梁知識的課。
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中國石拱橋的特點--分析趙州橋這一典型實例。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解題。
1.注音:弧形 拱橋 陡坡 和諧 飲澗 勻稱 橋墩 酈道元
2.解釋詞義和字義:惟妙惟肖 和諧 勻稱 古樸 巧妙絕倫
以上兩項可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
3.討論課題。
(1)分析"中國石拱橋"達個短語的結構。
名詞性偏正短語。
中心詞--"橋"
幾個定語--"中國"(的)
--"石"材(的)
--"拱"形(的)
連綴起來,是"中國的石材的拱形橋"。
(2)"拱"字釋義。
拱形是一種什么形狀?請用"拱"字組幾個詞。
"拱",本義是"兩手相合,上舉以示敬意",如"拱手",可組詞:拱抱,拱衛,拱門,橋拱,斗拱等,取義引申 "環繞"、"弧形"。"拱橋",也是這樣。
4.解題:我們要學的這將課文是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寫的介紹橋的科技說明文。
請問:橋有哪幾類?
首先應明確分類標準。按國別分,有中國的,外國的;按建材分,有石村的木材的、鋼材的;按形狀分,有平形的、拱形的。這篇課文用三個定語對"橋"做了明確的限制。那么,這種"中國石拱橋"有什么特點?作者又是怎樣把這個特點介紹給大家的,這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要搞清的兩個重要問題。
二、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為了把事物說清楚,說明文特別講究說明的順序,這一點,我們在初一學《大自然的語言》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時已有了一些了解。現在同學們快速閱讀,用三分鐘時間找出各段講的是什么事物,讀時要用筆在課本上標注。
教師歸納。板書:
石拱橋(1一2) 中國石拱橋:古代狀況(3-9) 中國石拱橋:當代發展(10)
1.石拱橋的特點。
找一位同學朗讀第1、2段,其他同學找出說明石拱橋特點的詞語。
教師歸納。板書:
出現--較早
形式--優美
結構--堅固
作者怎樣說明這些特點的?可組織學生回答也可由教師點明,視時間而定。
明確:神話把虹比作橋,詩人把橋比作虹。橋虹互比,既說明了橋的形狀,也說明了橋的優美。打比方是為了說明,有贊美之意,但語言簡潔,適度得體。
"能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既說明了石拱橋出現較早,更說明它結構堅固。
第1段說明石拱橋形式優美,第2段說明石拱橋結構堅固,體現了從外到內的寫作順序。"不但……而且"遞進關系,準確體現并強調了這一點。
2.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第3段開始說明中國石拱橋。同學們劃出中國石拱橋的特點,看看,上兩段提到的石拱橋的一般特點,中國石拱橋 是不是也有,中國石拱橋又有什么獨到之處呢?
教師歸納。板書:
悠久的歷史--歷史悠久
幾乎到處都有--多而廣
大小不一,形式多樣,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多樣杰出
從時間來看,中國石拱橋在世界橋梁史上居領先地位。根據:(一)"悠久"更強調了時間早;(二)"旅人橋""可能是記載的最早的石拱橋了"。從形式、結構上看怎么樣呢?這一段中對中國石拱橋用"有許多是驚人的杰作"做了肯定,而且表明我們的石拱橋是"驚人"的橋中之杰。除此之處,我們中國的石拱橋還有數量多、分布廣,有的宏大,有的小巧,形式多姿多彩的獨到之處。可見,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為人類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趙州橋和盧溝橋就是這驚人杰作的代表。作者通過對這兩座橋的介紹更好的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三、中國石拱橋的杰作之---趙州橋。
文章在4、5兩段對趙州橋做了介紹。在閱讀中標注有關語句,看看趙州橋的特點是什么,看看哪些是石拱橋共有的,哪些是趙州橋獨具的杰出之處?
教師歸納。板書:
趙州橋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橋,是中國石拱橋中驚人的杰作一,它具有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對這一點,文章在第4段中先做了總體介紹。"到現在已經一千三百多年了",說明了出現早,"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在""還保持著原來的樣子",說明了它的堅固及美觀。同時,趙州橋又有它獨具的特色,的確不愧為驚人的杰作。
第5段橋的長、寬數據,表明它驚人的雄偉。接著指出它設計科學,技術巧妙,這是從總體上介紹趙州橋杰出的原因。下面從四個方面具體說明它的科學與巧妙。同學們應注意,每個方面都不只介紹了特點,而且說明了這樣設計施工的原理。這正是說明文的特點:就事物及其道理做解說。
(一)一個"長達三十七點四米",當時世界之最的大拱,怎么保證交通便利?趙州橋的設計者打破常規,將橋洞做成弓形,橋面沒有陡坡,便于車馬上下,可以說的確巧妙。
(二)這樣一座大橋,又是獨拱橋,用石材多,對兩岸橋基壓力會很大,怎么辦?牌河汛期暴漲,會對橋身猛烈沖擊,怎么辦?設計者創造性設計,拱上加供,不但一舉兩得,而且收到了美觀的奇效,不愧巧妙絕倫。
(三)橋如此長,如此寬,怎樣保證它的堅固?怎樣便于施工?設計者匠心獨運,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弧形橋洞,真是制造奇特。
(四)除了結構奇巧之外,趙州橋的形式也勻稱美觀,同四周的景色配合和諧,藝術價值也是不朽的。
值得注意的,還有:"作者前引張嘉貞的話說明橋的構造奇特,后引張毅的話說明橋的形式美觀,最后點明趙州橋是以李春為代表的我國勞動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結晶。先總后分再總,把趙州橋的特點介紹得清清楚楚。
提問:趙州橋的獨具特點和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有什么關系?
總結:趙州橋獨具的特點有力地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趙州橋是位于?河上的獨拱石橋,接下來,文章又舉出了永定河上的多拱石橋盧溝橋,這就印證了中國石拱橋數量多、分布廣,形式多樣的特點。
布置作業
1.將小黑板(或投影)上的字、詞記入字詞積累本。
2完成練習一、二(其中盧溝橋的一部分作為預習,先不填入表格,但要在課文上標注。)
3.預習、思考三、四、五。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分析盧溝橋這一典型實例.說明文語言的平實準確。
教學過程
一、中國石拱橋的又一杰作--盧溝橋。
盧溝橋是中國石拱橋又一個驚人的杰作,上節請同學們做了預習,現在找們討論一下,盧溝橋與趙州橋有哪些異同。 地點,在永定河上,永定河是比?河更寬的大河。時間,比趙州橋晚些,但距今也已八百多年,稱得上歷史悠久。橋比趙州橋長得多,略窄。橋面更平坦。結構上最大的區別是盧溝橋是聯拱石橋,它是靠石砌橋墩聯成整體抵御洪水的。它也很美觀,尤其是柱頭上千態萬狀的石獅子別具特色。盧溝橋在中外都享有盛譽,并且是抗日戰爭的紀念地。
歸納、板書:
上節課我們總結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除了具有石拱橋的一般特點:出現較早,結構堅固,形式優美的特點之外,還只有歷史悠久,數量多、分布廣、多樣杰出的更突出的特點。趙州橋和盧溝橋的典型實例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些特點。其中.文章介紹得最充分的是它們的杰出:巧妙、奇特和精美,因為這方面最能說明中國石拱橋在結構堅固、形式優美方面的突出成就。說明事物時如何選擇實例,如何運用實例,這篇課文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中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
同學朗讀第9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標注、歸納,原因有幾個,是什么?
教師歸納:
原因有三:首先,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其次,設計施工有優良傳統("用料省、結構巧、強度高",趙州橋、盧溝橋正是杰出代表);再其次,富有建筑用的各種石料。三條中第一條是最重要的,因為人民的勤勞智慧,才可能利用豐富的石料,才可能發揚優良的傳統。
三、中國石拱橋現代的發展。
同學齊讀第10段。
提問:這一段舉了哪些例子說明中國石拱橋的新發展呢?
歸納:長虹大橋,世界最長的獨供石橋,拱長一百一十二點五米,是趙州橋的三倍。 雙曲拱橋,世界上僅有,全國造了總長20余萬米,最長一孔一百五十米。這種鋼筋混凝土拱橋繼承發展了石拱橋的傳統。
這種新發展,新成就,是因為一條新原因:社會主義制度無比優越。
四、說明文語言的平實準確。
同學討論課后練習,教師歸納。
這篇說明文,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把中國石拱橋介紹得清清楚楚,是和它出色的運用了說明文語言分不開的。有四個方面值得同學們體會學習。
1.語言平實簡潔,描寫有度。
例如練習八繪的兩段文字。一是說明文,它介紹了盧溝橋的有關知識,描寫很少,只在介紹最突出的石獅時用了"精刻","姿態各殊"、生動雄偉"等詞稍加形容,因為它的目的是說明事物,介紹知識。二是記敘文,它記敘了夜宿盧溝觀賞曉月的經過,記敘為主,有大量的描寫,還有想象、抒情,因為它的目的是通過記敘描寫抒發贊美之情。
這篇課文與《辭海》條目屬同一文體,只是進一步說明了盧溝橋這種結構的原因。這篇課文也有描寫,但是很適度。例如第1段把橋比作虹,是為了說明橋的弧形形狀,贊美之清暗蓄其中。 同學們看,介紹盧溝橋時,有沒有類似情況?
歸納:說明盧溝橋的石獅,做了描寫,體現了感情,但并沒有縱情寫下去,而是適度收止。說到盧溝橋是抗戰圣地只有三句話:一句說明紀念意義,一句說明戰爭發生時間、性質,一句說明反侵略戰爭的頜導者和它的結果,言簡意賅。
2.運用說明方法,目的明確。
文章為了準確、生動的說明事物,往往要用各種說明方法,練習三就是這方面的一個練習。同學們要注意體會,無運用哪種說明方法,目的都是介紹有關知識,說明事物特點。除練習中的句子,同學們還能再舉些例子嗎?
歸納:引用古籍-一"唐朝的張嘉貞說它'制造奇特,人知其所以為'。"列舉數字--"趙州橋非常雄偉,全長五十點八二米,兩端寬九點六米,中部略窄,寬九米。"使用比喻--"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臥虹''飛虹'把水上拱橋形容為'長虹。臥波'。"加以描述--"全橋結構勻稱,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諧;就連橋上的石欄石板也雕刻得古樸美觀。"進行解說--"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十一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由于各拱相聯,所以這種橋叫做聯拱石橋。" 正是這些平實準確的說明語言,達到了說而明的效果。
3.精心推敲詞語,講究分寸。
同學討論練習四,教師歸納:
有些詞語十分確切肯定,如列舉的時間、數據,文如對某些時間、程度的限制;有些詞語則表示著一種估計。無論種,目的只有一個:說明準確,依據只有一個:符合實際。
例如說到"旅人橋",在"石拱橋"前用了"可能"(表示估計),"有記載"(做了限定)"最早"(在估計、限定后對時間做了肯定的限定)三個定語,說明得一清二楚。
又如對趙州橋的說明用了這樣兩個定語:"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在的"、"最古的",其中第二個定語說明了趙州橋歷史悠久,但它只有在第一個定語限定之下才是準確的。
"我國的石拱橋幾乎到處都有"。"到處都有"體現"數量多、分布廣",但只有在"幾乎"的限定之下才符合實際,才準確。
盧溝橋"每個石拱長度不一",是核實了十一個石拱長度之后的結論。育才中學的同學曾就此事向茅以升詢問,茅以升回信-一列舉了十一個石拱的長度,的確無一相同。看似平易的一句話,卻體現著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嚴謹。
說明文語言這方面的要求,在這篇課文中特別體現在定語、狀語和補語的運用上,同學們在完成練習四和后面的語法練習時可注意體會。
4.注意詞句順序,周密合理。
我們先看一下練習五,大家討論一下,可以暢抒己見。教師歸納:
第1小題,作者做了回答:"先寫形式,是橋給人的直觀印象,是感性認識。結構堅固,是對橋的進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認識。因此它們之間的關系是遞進的而不是并列的。""不但而且",體現著一個合理的順序,不能刪掉,它聯結的內容次序也不能顛倒。
第2小題也體現著一種合理的順序,即由主到次,肩上小拱是趙州橋首創的主要特點,最能說明趙州橋的巧妙奇特,而拱圈也見于其他拱橋,比起肩上小拱相對是次要的。類似體現順序周密合理的,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嗎?
歸納:例如先總說趙州橋外形和設計施工的特點,再分四點具體說明,先總后分,給人清晰印象。又如說明我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用"首先","其次","再其次",表示分項說明,由人到物,由主到次,順序合理,標示清晰。
五、總結、作業。
在同學總結的基礎上,教師歸納:
1.本文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歷史上的輝煌成就和新中國建立后的發展。贊揚了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
2.本文以趙州橋、盧溝橋為例,具體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特點,并分析了原因,介紹了發展狀況。
3.本文在說明語言的運用上非常出色:簡潔、平實、準確、周密。語言風格與記敘文不同。
蘇州園林
教學目的:
1毖習總說和分說;
2毖習語言的多樣性;
3迸嘌對祖國歷史文化的感情。
導入,培養興趣,強化動機。
打開自制教學軟件,在古箏曲《高山流水》中欣賞蘇州園林網獅園中“殿春”的圖片(包括外景、內景和庭院),然后告訴學生:“殿春”在世界最大的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獲得金獎,現在的大都會博物館內就建有“殿春”的復制品,和蘇州網獅園中的完〖〗
殿春外景全一樣,連一磚一瓦都是從中國運去,并由中國古建筑人員承建。
我曾幾次游覽了蘇州的一些主要園林,發現像“殿春”這樣美的園林建筑多得很,有些甚至比“殿春”更美,(再欣賞一些蘇州園林圖片)可見蘇州園林藝術成就之高。
問題:我以上的話,主題是什么?──蘇州園林成就非常高。
如果能去蘇州游覽它的園林,會是一種終生難忘的藝術享受。但限于條件,現在去不了,只好退而求其次──學習葉圣陶先生的文章《蘇州園林》,領略蘇州園林的風采。正好我有幾張蘇州園林的光盤,其中有蘇州園林的大量圖片和錄像,我們可以一邊在文中游,一邊在畫中游。
閱讀第一自然段
朗讀這一段。
什么叫“標本”?它和我們平常所說的植物標本的標本是否相同?──這里是指“在同一類事物中可以作為代表的事物,即可以作為學習、仿效的典范”,與平常不同。
“標本”呼應下面哪一句話?──各地園林多少受蘇州園林的影響。
我們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中有一段話提到過蘇州園林,并且能說明蘇州園林影響之大,地位之高。這段文字是《故宮博物院》寫御花園:“來到這里,仿佛進入蘇州園林。”
教師評:連皇家園林都受蘇州園林影響,可見蘇州園林影響之大,地位之高。
歸納段意──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
閱讀第二自然段
指名朗讀。
學習字詞: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規定適宜的辦法。因,依照。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創造和裁斷。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多指關于詩文、美術、建筑等)。
軒榭(xuān xiè):軒,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臺上的敞屋。
電腦投影“軒”和“榭”的圖片,以便直觀理解。
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或: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是什么?──“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務必”可否刪去?為什么?──不可。“務必”加強肯定語氣,表示蘇州園林追求標準之高。
“無論站在哪個點上”可否刪除以使句子簡潔?為什么?──不可。“無論”表示“無條件”關系,強調蘇州園林每個地點都是美的,沒有不美的地方。刪除后就削弱了蘇州園林美的程度。
本段幾次提到“圖畫”或“畫圖”?起什么作用?──四次,是貫串全文的線索。教師說明:其實應是四次半──還有一處沒有用“圖畫”或“畫圖”卻也是在說圖畫,它是──敗筆。“敗筆”的意思是:寫字寫得不好的一筆;繪畫中畫得不好的部分;詩文中寫得不好的詞句。
那么園林中的敗筆指什么?──不合圖畫美的設計。
這些“圖畫”是運用什么說明方法?──打比方。
“沒有一個不心里想著口頭說著……”是什么句式?──雙重否定句式。可否改為肯定句式?──不可,因為雙重否定句比肯定句更肯定。
提供劉國正先生的一首詩,印證蘇州園林的特點:
閑步網獅園
寒花瘦竹岸邊生,小閣回廊疊畫屏。
我欲踱橋還卻步,一池倒影怕人驚。
詩中哪一句說明蘇州園林是“圖畫”?──第二句──“小閣回廊疊畫屏”。
教師談體會以感染學生,培養興趣:其實蘇州園林比圖畫還美。圖畫是畫的,而蘇州園林是真的。
匠師們怎樣實現“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的目標?──(大聲朗讀)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板書)
這是什么修辭方法?──排比。
四個“講究”分別領起下文哪一段?──分別領起3、4、5、6段。
閱讀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讀這一段。
本段開頭不寫蘇州園林而寫“我國的建筑……”是不是離題?為什么?──不是離題,是通過對比說明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的特點。
這叫什么說明方法?──作比較。
還有一處“作比較”,是哪一句?──“美術畫”和“圖案畫”的比較。
閱讀第四自然段
指名朗讀這一段。
蘇州園林的假山有什么特點?──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查字詞典,說明什么是“技術”,什么是“藝術”。
藝術:用形象來反映現實但比現實有典型性的社會意識形態,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筑、音樂、舞蹈、戲劇、電影、曲藝等。
技術:有關生產勞動的經驗和知識。
教師評:搞藝術,需要有藝術的天賦和悟性;需要艱苦的學習和訓練;需要名師的輔導和指點;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的投入;需要大量的金錢和物質的投入;需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需要如課本所說的“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你們的語文老師追求語文教學的藝術境界,苦苦追求了30多年,至今還沒有達到。
那么,說“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是技術”行不行?為什么?──不行,沒有“技術”,也達不到“藝術”。
假山堆疊的藝術,需達到什么目標?──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
用元代維則的《獅子林即景》印證這一觀點:(投影)
鳥啼花落水西東,柏子煙青芋火紅。
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萬山中。
欣賞蘇州園林假山的圖片(電腦投影留園冠云峰等)。
蘇州園林的池沼有什么特點?從課文中選兩個字回答──入畫。教師點評:扣住前文“圖畫”。
本段分幾層?有無中心句?──三層:分別是:引入;假山;池沼。沒有中心句。
欣賞蘇州園林池沼圖片。
閱讀第五自然段
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第一句。
哪個詞語點明蘇州園林栽種與修剪樹木的特點?──著眼在畫意。
嶙峋的意思是──突兀的樣子。
本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哪幾種?──作詮釋,作比較,打比方,摹狀貌。
請指出本段中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的句子。──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
閱讀課文其余部分,回答以下問題:
蘇州園林的角落有什么特點?
蘇州園林中的花墻和廊子有什么作用?
蘇州園林的門窗講究什么?色彩有什么講究?
答案略。
欣賞相關圖片。
作業:完成課后練習
說話練習
假設你面對一個沒游覽過蘇州園林、也沒讀過本文的人,請你指著課本上蘇州園林的彩圖,給他說說蘇州園林有哪些特點。若有其他圖文資料可用,則更好。
為保證效果,可采取下列措施:
1畢卻蠔酶垢澹在四人小組說,然后擇優者面對全班同學說,師生給以評價。
2輩賈夢口頭作業,回家對父母說,請他們指導和評價。第二天交來家長的簡評,就算完成了作業。
附:
生字
倘(tǎng)若鑒(jiàn)賞
軒榭(xuān xiè)重巒疊嶂(zhàng)
丘壑(hè)嶙峋(lín xún)
斟酌(zhēn zhuó)闌干(lán)
詞語解釋
標本:文中指在同一類事物中可以作為儀表的實物樣本,即可以作為學習、仿效標準的典范
鑒賞:鑒別和欣賞(藝術品、文物等)。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規定適宜的辦法。因,依照。
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創造和裁斷。心裁,心中的設計籌劃(多指關于詩文、美術、建筑等)。
軒榭:軒,有窗的廊子或小室;榭,建筑在臺上的敞屋。
池沼:比較大的水坑,多為天然的水池子。沼,池子。
重巒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峰。巒,小而尖的山;嶂,直立如屏障的山峰。重巒疊嶂,文中指假山堆疊的形狀。
閱歷:文中指由經歷得來的知識。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懷中有山水風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丘壑,課文中指山水風景的形象。壑,山坳中的溝池。
雷同:指隨聲附和,文中指不該相同而相同。
玲瓏:精巧細致。
俯仰生姿:有的向下,有的向上。形成種種美的姿態。
盤曲嶙峋:盤曲,曲折環繞,也作蟠曲;嶙峋,突兀的樣子。
珠光寶氣:形容服飾、陳設等非常華麗;又指珍珠與寶物發出的光輝。
諸如此類:與此相似的種種事物。
別具匠心:具有與眾不同的巧妙構思。匠心,巧妙的心思。
斟酌:考慮事情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適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