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繼忠
內容摘要:在個性寫作中,對學生作文的評改還是象過去那樣嗎?筆者認為必須要改變傳統的評改方法,而倡導尊重人格,保持個性,多鼓勵的方法,要“三反”、“五式”。
關 鍵 詞:個性寫作 束縛 “三反” “五式”
個性寫作是當代語文提得較響的口號,也是廣大語文工作者所希望的一種工作方式。可以肯定,它是學生作文的必然趨勢。《新課程》中說到:“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書面表達和交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寫作時,不僅要鼓勵抒寫個性,而且還要為學生減少束縛創造條件,便學生做到有話可寫。
如何能讓學生有話可寫呢?許多專家、同仁都在這個方面進行大量的研究,這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組織活動激發興趣,積累素材豐富內容等,但我認為這都是以學生的主體的所為探究,而忽視了客觀評價,忽視了教師的評價作文給學生帶來的束縛。那么,就個問題我談談幾點不成熟的看法,權作他山之石。
一、針對學生心理,反對三種做法
千百年來,我國傳統教育把教師的地位定位得很高,“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學校賦予教師的權力過大,尤其是班主任,輕則可責罵學生,重則可趕學生回家;某些家長對權力的移交,有的由于在外打工,把所有權力全部移交給教師。基于以上原因,學生對教師存在“尊”、“怕”的心理。那么,就導致學生把老師的表揚作為好作文的標準,而束縛了個性的抒發。因此,要使學生“自由表表達,有個性地表達”,就必須反對三種做法。
(一)反對互批
學生互批作文是許多學校經過驗證的好的作文形式,為何卻是阻礙個性寫作呢?哲學中說,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作文作為社會的一員,在他(她)小小的心靈里,必定存在功利主義。寫作文可以說是表現的機會。再者,學生互批,不能讓被改者心悅誠服。理由就是在同一教室學習即便有差別,但沒有老師評價的有說服力。即使學生互批后,教師再著重評改幾篇,學生也會有看法。
(二)反對套話
套話陳舊、僵化,不能針對具 體的文章而作出中肯的評價,而起不到指導作用。就說“語言生動”,如果學生自己認為俄文語言夠生動,那他又如何能看出不生動呢?同時,套語能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在發下作文本時,學生不免要互相看一看教師的評語,如都是千篇一律,那么好與壞的差別就不存在,有的作文水平較好的學生就會認為自己的作文不過如此,從而失去興趣。
(三)反對一言堂
一言堂是一種獨斷專行的做法,在作文評改過程中許多教師會采取這種方式。對于一篇作文,往往就是自己說了算,即使學生也有不同的看法,也不顧及。這實際上是一種扼制個性的表現。《新課標》中說,要使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學生有不同的看法,往往是由個性所決定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么對于一篇文章的評價,就一定要允許有多種觀點存在。
二、發展個性,要提倡五種方式
要發展學生個性,就必須減輕甚至消除教師的影響和束縛。使學生“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做到有感而發”。教師就應尊重學生的人格,給學生創作一個平等、寬松的環境,采取形式多樣,鼓勵式的評價方法。不僅中肯地評價學生作文,還要啟發學生思考,充分展示個性。
(一)平等式
在評改作文的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少用“老師認為”、“小作者”等居高臨下的說法,而多采用“拜讀你的大作,我有一個不成熟的看法……”,“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以上說法,如有不當,見諒”……等謙虛的話語,這樣,就可以使學生感到親切、平等。從而有膽量站出來討論、爭論,也敢闡發自己不同的見解,真正做到有感而發。
(二)鼓勵式
鼓勵能讓人樹立信心,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許多作家在談成功的經驗時,都提到學生階段的某一篇作文得到老師的肯定,從而堅定地走上文學創作之路。那么,在個性寫作中鼓勵就顯得尤為重要。對于同一事件發表看法,學生在發表不同見解之時,心中就已惴惴,擔心老師的批評,如教師恰如意料之中,完全否定,學生則噤若寒蟬,再也不敢也不愿去發不同之聲。即便觀點不對的文章也要找好的方面多加鼓勵,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的觀點。如:在一次寫作中,有個同學對當時社會有不滿的情緒,理由是陰暗面太多。筆者當時就給他下了鼓勵式評語“你看問題較深,分析較透徹,但還要注意運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千萬不能一葉障目”。學生看后,從實際去考慮,很快就認識到自己是以偏概全。
(三)問題式
在評改之時,教師多提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思考自己的毛病所在。“好書不厭百回讀,絕知此事要躬行”,任何毛病自己思考得出,比輕易指出印象要深,效果要好。如批改時,發現句子不通,可以寫到“此處欠通順,能修改好嗎?”如有的文章結尾欠深度,可批到“結尾可更好些,能修改一下嗎?”如詞語不當之處,可批“此處用詞還可更傳神,你有興趣再推敲推敲嗎?”這樣,既尊重、肯定了學生,又吸引學生去思考,無形之中自然會得到提高。
(四)多變式
一成不變的批語,讓學生覺得厭煩,打消其積極性。在作文批改時,教師應多思考,改變批語的形式,讓學生愛看,達到愛寫的目的。如采用順口溜、詩歌、信件形式多運用修辭手法。
(五)余韻式
在學生作文時,教師往往喜歡余味無窮的文章,即“余音繞課,三日不絕” 的滋味,會叫人拍案叫好。對于學生來說,他們也希望老師能用余韻式的評語,含蓄而又留有較大的思考空間,引人入勝。如對作文未完成的,寫到“可寫?不可寫。不可寫?可寫!”那么學生會很快交上補寫的作文。如有的同學記事無深度,可批“水太清則無魚, 人至察則無徒,文過淺則太近”。評語留有韻味,可吸引學生,促進個性寫作。
以上是筆者在個性寫作教學之中的幾點不成熟的看法,不當之處,還望各位同仁指教。
作者:彭繼忠
地址:湖南桃源第八中學 郵編:415714
作者郵箱: pengjizhong197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