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風大家
民國出了一個極其“精明”之人叫李宗吾。他總結古往今來成大事者的規律,最終寫成一篇雄文《厚黑學》。將成功的經驗總結為兩點:臉皮要厚,心要黑。厚黑的最高境界是“臉皮至厚而無形,心至黑而無色。”
然而,小聰明只會遮蔽大智慧,讓人格局狹小,厚黑學之流終是我們修行的小道,外道。小聰明者是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他們表現的聰明伶俐,會說話會辦事,伶牙俐齒,機靈敏捷,善于偽裝,有種隨風而動的輕巧,有種趨炎附勢靈動,有種你能千變萬化,我能隨機應變的聰慧。小聰明是細節,小聰明是近觀,小聰明是裝飾,小聰明是花草,這種聰明是表面上的,是很容易被別人覺查到的,就像一幅畫,讓人一看就喜歡,但只是一時的喜歡而已。
有大智慧的人有大格局,他們不露山水,穩重大方,拙中藏巧、大智若愚,運籌帷幄,高屋建瓴,有種水滴石穿的堅韌,有種坐山觀虎斗的氣概,有種任你有千變萬化,我早已將你看穿的沉穩。大智慧是框架,大智慧是俯視,大智慧是主體,大智慧是樹木,大智慧就像一部哲學著作,初讀時不一定得到人們的喜歡,可是你要是能讀下去的話,你會變得深厚,也會終生受益。
人若是被小聰明所誤,造成的損失則是災難性的。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產豐富的蜀國,有人獻計造能下金糞的石牛送給蜀侯。蜀侯中計,下令民工開山填谷,鋪筑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讓大軍跟在運送石牛的隊伍后滅了蜀國。蜀侯耍小聰明貪小利而失了大格局,而秦國成功吞并物產富饒的蜀國,為日后統一六國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小聰明的人,總是專注眼前的利益,辦事沒有原則,以為自己處處占盡便宜,而其實這是自己缺乏大智慧,沒有大格局的結果。
《史記》上記載,孔子年輕時曾經向老子請教做人的道理。老子告訴孔子:“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老子告訴年輕的孔子,一個頭腦精明的商人非常懂得深藏財貨,而外表看起來好像空無所有;一個品行高尚的君子非常懂得內藏道德,而外表看起來好像是愚蠢遲鈍。你要去掉驕傲之氣和貪欲之心,如此才能成為圣人。這便是所謂的“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抱樸守拙,向來是中國哲學中的最高智慧,強調做人與其處事圓滑,還不如保持樸實、愚拙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