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元 滕世群
作為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紅樓夢》猶如雄奇的大山,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猶如萬
里長河,煙波浩渺,天光云影共徘徊。閱讀《紅樓夢》,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橫看成嶺
側成峰”。《紅樓夢》作品的教學,應抓住偉大作品的豐富性特征,挖掘文本有利于教學的
諸多功能。我們在過去的教學中,較重視文學作品的社會文本、思想文本的意義,《寶玉挨
打》教學不妨引導學生再作點文化文本、敘事文本意義的研究。為此,我們將《寶玉挨打》
的教學作了以下設計:
一、教學目標:1.領會《寶玉挨打》一課豐富的社會、思想、文化內涵。 2.領會《寶玉
挨打》一課杰出的敘事藝術成就。
二、教學重點:探求寶玉挨打中賈政和寶玉父子沖突的深層原因。
1.“整體把握”教學示例
寶玉挨打的起因是“在外流蕩優伶,表贈私物;在家荒疏學業,淫辱母婢”。看似幾件
事的巧合,實則并非偶然。這要聯系寶玉和賈政的形象來說。
(1)寶玉的形象
課文《林黛玉進賈府》(節選自第3回)中有一首《西江月》,“批寶玉極恰”,其中描
繪寶玉“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潦倒不通世務,愚頑怕讀文章”。課文《訴肺腑》
(節選自第31、33回)中,湘云笑勸寶玉也該“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寶玉極為反
感,視為“混帳話”。這樣一個“愚頑”的寶玉,偏又“在姊妹情中極好的”(第3回),寶
玉最偉大的名言是“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見了女兒便清爽,見了男子
便覺濁臭逼人”(第2回)。寶玉所有的熱心都傾注在女兒身上,是大觀園里的情癡。周汝昌
先生認為“癡”是“情”的最深度和最高境界,《西江月》中的“潦倒”是“越禮慢世”;
俞平伯先生認為“不顧世人誹謗”是“特立獨行,悠然于世俗之外”。這些都表現了寶玉對
虛偽腐朽的封建禮法和封建世俗觀念的叛逆。寶玉是一位未受封建道統禮法熏染的青春少年,
有著活潑自由的思想、純潔善良的心地、平等待人的態度、憤世嫉俗的情懷,是寄托著作者
審美理想的人物。金釧兒被攆,實在是王夫人對寶玉不講主仆之禮、喜歡與丫頭們廝混的訓
戒;寶玉對蔣玉函的衷心傾慕,實在是出于精神氣質上的相互吸引。挨打的兩個直接原因,
都關連著寶玉的思想性格和精神氣質。
(2)賈政的形象
賈政自幼酷喜讀書,是封建道統禮法社會中的正派人物。他望子成龍,盼望寶玉能博個
金榜光耀門楣。第9回里,寶玉要上學,賈政對寶玉的仆人李貴說,“你去請學里太爺的安,
就說我說的,什么《詩經》、古文,一概不用虛應故事,只先把《四書》一齊講明背熟,是
最要緊的”。可見思想何其迂腐偏狹,恪守道統。賈政是傳統禮法社會的忠臣肖子,是封建
社會秩序和道德的化身。他責打寶玉,目的是防范“明日釀到他弒君殺父”。
賈政與寶玉的思想、性格、精神、氣質上的格格不入,從寶玉周歲試志時起,到這一回
發展到了高峰。寶玉挨打,實質是兩種思想觀念、兩種人格類型的矛盾沖突的必然之事,象
征著封建秩序、封建道德與追求自由和個性解放的叛逆人格的矛盾。
2.“細節揣摩”教學示例
(1)賈政三次流淚
寶玉挨打的過程中,賈政先是滿面淚痕,繼之淚如雨下,聽到王夫人哭喚賈珠之名,更
是“淚珠似滾瓜一般滾下來”。三次流淚,一次比一次厲害,一次比一次傷心,細究其因,
不難理解。寶玉是“光宗耀祖”的惟一希望,卻偏偏行為偏邪性情乖張,因而使得賈政對寶
玉這個不肖子不僅感到憤怒,而且感到后繼無人、家道衰敗的悲傷絕望。賈政和寶玉的沖突
暗示著賈府這個封建貴族大家庭的行將敗落。寶玉挨打只是悲劇的序幕,挽歌的序曲。
(2)寶玉挨打之后
寶玉挨打時全不見他哭號求告,挨打后更全無悔改之意,反而一心貫注在前來探視的寶
釵黛玉身上。你看他聽寶釵說話“親切稠密”,見寶釵神情“嬌羞怯怯”,“不覺心中大暢,
將疼痛早丟在九霄云外”,又自思“便一時死了,得他們如此,一生事業縱然盡付東流,亦
無足可惜”;再看他夢中驚醒,見到黛玉,全不顧下半截疼痛難忍,又是擔心黛玉中暑,又
是假言寬慰黛玉,又是向黛玉立下誓言,“你放心,別說這樣話。就便為這些人死了,也是
情愿”。真是情癡本性,難以更改。寶玉挨打,不但沒有改變自己的觀念,反而更堅定了他
對“情”的信念。周汝昌先生認為寶玉是中華文化史上的“人英”,他給寶玉的“考語”是
八個字,“先人后己--有人無己”,這八個字是“情”的最高境界,也是中華文化的最高
境界。寶玉挨打從文化的角度解讀,可以讓我們看見長期被虛偽的禮法道統或主“理”文化
淹沒并扭曲的中華文化的另一流脈,即主“情”的文化傳統。此文化崇尚赤子之心,崇尚真
性情,推崇善良純潔的人格。寶玉挨打也可視作僵化了的“理”與充滿生命活力的“情”的
沖突,反映了曹雪芹對中國虛偽道學禮法的批判揭露,以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新評估。
3.討論總結
寶玉父子沖突是一種共振現象,其中包涵思想沖突、文化沖突、人格沖突、權力沖突、
父子沖突、正庶沖突等多種因素,反映了豐富的社會思想文化內涵。
三、教學難點:領會《寶玉挨打》杰出的敘事藝術。
俞平伯先生在《紅樓夢辨》“論續書的不可能”一節中說,“譬如第三十五回之末,明
明短了一節寶黛對語的文字,說的什么事也可以知道。但我們心中并無他倆的性格存在,所
以一筆也寫不出”。俞先生的這段文字雖不是論述小說敘事藝術性,但小說內容雖可加以揣
度,讀者卻“一筆也寫不出”,而作者敘述起來,往往令讀者稱奇,這一方面當然因為我們
對書中人物的性格和環境沒有切實了解,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我們沒有小說家那樣高妙的敘事
能力。
我們的教學活動中,往往重視小說諸如人物形象、環境、情節、語言等要素的分析,而
忽視了它們是如何在敘事過程中得以表現的。其實要了解小說的藝術,必須仔細體會敘事的
奧秘。《寶玉挨打》一課在敘事上,是很值得我們咀嚼的。
教學參考示例:
1.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說的是小說所敘之事,讀者往往事先不能想像;情理之中,說的是小說所敘
之事,又恰恰符合生活的真實性,真實地反映豐富的社會內容和復雜的人物性格。
先看賈環狀告寶玉一節。若庸筆來寫,定是一開始便主動告狀,和盤托出。而曹雪芹卻
先寫賈環在父親喝令之下,“唬得骨軟筋酥”,情急之際,才說出金釧兒投井一事為自己的
“亂跑”解脫,這其間也還未必想到中傷寶玉。待賈政喊管事之人來問,賈環這才趁機參了
寶玉一本。賈環“動唇舌”時,也不直接露骨,倒是“話到一半,回頭四顧一看”,令賈政
知意,屏退眾小廝,再說出原委。這一方面是故意顯示他并無意將賈家丑事傳揚,以掩飾告
密的真實目的,迎合賈政心理;另一方面也防著有人將他告密之事說出去,引來麻煩。在述
明金釧兒死時,又一再說明“我聽母親說”“我母親告訴說”。這一種口聲,一則令讀者遙
想趙姨娘為金釧兒一事幸災樂禍、四處傳播之情狀;一則表明賈環人小鬼大,已為萬一所言
失實準備好了推卸責任的借口,從而真實深刻地表現了一個告密者的心理狀態。敘述賈環這
一段文字確實有令讀者難以想像的“意料之外”,卻又如此深得情理。此處,作者雖無一字
寫賈環形貌,但其齷齪卑瑣的面目,卻如在眼前。
再看黛玉探視一節。黛玉是寶玉眾多女兒中的惟一知己,《訴肺腑》一課中,寶玉說黛
玉從不說仕途經濟的“混帳話”。寶黛感情一方面是他倆從小耳鬢廝磨,日久情深,更主要
的是兩人趣味投合,同氣相應。寶玉挨打這一大事件后,讀者正期盼黛玉這一知己出場后,
兩人有多少話要相互傾訴,結果卻大出意料之外。作者只寫黛玉過了半日,方抽抽噎噎地說
道:“你從此可都改了罷。”只一句話,可細究這一節文字,卻大為在理。情到深處,心靈
自能相互感應,話多反而絮煩了。而這一句話又何止千言萬語可比,這是感情的河流,九曲
回腸后的噴發,包含了黛玉多少沉痛、體貼、驚恐、無奈……這一句話,也只有此時此地此
情此境中的黛玉才能說出。這就是脂硯齋常批點到的“真正情理之文”。曹雪芹在敘事時,
詳略、虛實的安排,都緊緊扣住了人物心靈世界、思想性格的內在真實。
《紅樓夢》此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敘事藝術,使這部以寫家庭日常生活為題材的小
說增添了無限煙波,也使讀者的閱讀在期待與驚喜中享受到無窮樂趣。
2.一石數鳥,相互輝映
一石數鳥,相互輝映,是指在敘述一件事、一個人時,可以夾著許多事、許多人,而這
些事、這些人又有著內在的聯系,它們(他們)互相聯系、共同輝映出豐富的小說藝術境界。
寶玉挨打這一大事件發生,往前看,可以聯想到賈政與寶玉、賈環與寶玉素日來的矛盾沖
突以及寶玉挨打前的諸多“乖張”行為,還有賈母對寶玉的諸多寵愛、王夫人對寶玉的諸多
無奈、黛玉與寶玉的諸多“心證意證”,仿佛是涓涓細流,猛然匯聚在一起來了一次大碰撞;
往后看,直接與寶玉贈帕、黛玉題詩、襲人勸說王夫人、寶釵錯勸哥哥、玉釧兒親嘗蓮葉羹
等事件相勾連,又呼應著整部作品的悲劇結局,仿佛余波漣漪,久久不平。曹雪芹借助寶玉
挨打這一事件的震撼力,使書中眾多人物性格得以多層面的展示。而這些人物的神情態度、
思想性格又相互輝映,構成了一個琳瑯滿目、目不暇接的藝術境界。這是從這一章節的整體
上說。從細節上說,也有交相輝映之妙。
課文開頭寫寶玉會過賈雨村回來,得知金釧兒自盡,“五內摧傷”,“茫然不知何往,
背著手,低頭一面感嘆,一面慢慢走著”,以致和賈政撞了個滿懷,并且面對賈政的呵責,
“究竟不曾聽見,只是怔呵呵的站著”。這些敘述,固然是挨打情節的需要,但也傳達出金
釧兒的死,給寶玉帶來了多么巨大的精神痛苦和良知上的震撼。這就讓人聯想到金釧兒死后
其他人的反應。首先是王夫人。第32回寫金釧兒死后,寶釵忙到王夫人處道安慰。王夫人說
道:“原是前兒他把我一件東西弄壞了,我一時生氣,打了幾下,攆了他下去。我只說氣他
兩天,還叫他上來,誰知他這么氣性大,就投井死了。豈不是我的罪過。”話中隱瞞了事實,
雖提到自己的罪過,實在是為自己開脫。再看寶釵。為勸慰王夫人,把金釧兒說成了“糊涂
人”,并且感嘆道“姨娘也不必念念于茲,十分過不去,不過多賞他幾兩銀子,發送他,也
就盡主仆之情了”。這種冷冰冰的話,不禁讓人想起寶釵的判詞,“金釵雪里埋”,寶釵的
靈魂深處確實有著天寒地凍的雪地。還有本文中的聾老婆子,她那句笑著說的“跳井讓他跳
去,二爺怕什么?”的話,令人不禁覺得比《祝福》中的短工還要麻木,可見封建社會對奴
隸生命的冷漠態度是怎樣侵蝕著同樣是奴隸們的心。這看似隨意的一句話,竟仿佛道出了中
國歷史漫漫的黑暗。王夫人的推諉、薛寶釵的冷漠、聾老婆子的麻木和寶玉的悲痛、內疚、
震撼對照,輝映出了寶玉的心靈世界是多么美好而熱烈。
一石數鳥,互相輝映,是《紅樓夢》常見的敘事手法。不能從一事中看出他事,一人中
看出他人,不能從一人一事中看出無限深意,就不能深刻理解《紅樓夢》的杰出藝術表現力。
四、教學設計說明
以上所述,只是一種教學方案。《紅樓夢》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不僅在大
事件上內涵豐厚,即使一些細枝末節處,也有著令人玩味不盡的韻味。《紅樓夢》單元的教
學,應充分利用偉大文學作品的豐富性、多解性,積極鼓勵學生探求研究。運用自己的經驗
進行體貼也好,運用紅學材料進行研究也好,貴在能說出自己的感受見解,貴在能進行創造
性的閱讀,貴在學會審美感悟、文化思考、精神探險。如此,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文學作
品的美好體驗。
(作者單位:浙江金華市教育局教研室,浙江金華市一中 321017)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