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君
前不久得知,我心儀的單位要公開招聘外來人員,這是件很正常的事,比較而言,我很認可這樣的用人方略。央視“絕對挑戰”確實讓人耳目一新,且不說它的收視率如何之高,因為這里有多重因素,單說應聘者本身來講,體現出一定意義上的公平,不能說是絕對,但用人單位確實公開公平公正地招聘,作為應聘者就得“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節目不免有作秀之嫌,央視畢竟是大手筆制作,在層層選拔之后,能上鏡的都是精英,而且具有公開招聘資格的乃是有國際聲譽的大企業,這不免是曲高和寡,因為,競爭者都有可能是MBA,而錄取方都是擁有令人垂涎的職位,恰有人見人愛的佳明主持,作為觀眾只能把它作為一賞心悅目的欄目,進行某種互動參與。
這檔節目因其品位引起我的興趣,也因其有自身即將面臨的需要,于是每期必看,在嘆服選手的學貫中西之余,想到了自身的條件,確實相形見絀。他們實際并不缺職位,他們某種程度是在跳槽,找到那個能讓自己發揮更大潛力的空間,與其比起來,我是可憐的,因為我是在爭取原先屬于自己的工作。
半年前,全區高中上劃到市屬單位,而作為教育教學配套部門教研室的高中教研員自然失去了捧著的金飯碗。當然市屬部門有人家的打算,從兩級單位來講,人家也不會輕易收編一些多余的人員。我們要想干原來的工作一般是不大可能,而面臨的就是工作上的轉軌,當然還對上級部門給予一定的期望。
工作上的調整對于一個一直干專業的知識分子來說,得需要時間,特別需要心態的轉變,因為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只飯碗,而是工作人的精神支柱,不是有句話這樣說:工作著就是美麗的。失去了自己喜愛并得心應手的工作,自然心灰意冷,何談美麗。
但是世事難料,既然是用人單位,打出來的招聘意向,就會不以你的意識為轉移,否則那不就成了量身訂做了,時下一些不良用人之風,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最近又聽說,該用人單位刷新了用人的條件,所有榮譽與獲獎的級別必須是省級以上且省級最優。本來雄心勃勃地向前去應試,一下子望而卻步了,向我這一種情況的不止我一個人,從旁審視,沒有一人符合條件,視野放大,以前曾經管理過的學校也寥若晨星。
既然這樣,我們想都不要想了,希望真就成了肥皂泡。可是我還是不能平靜,一來我為教育人才流失感到可惜,我們知道目前教師供不應求出現的是結構性的失衡,據有關部門統計國家缺乏110萬名高中教師,這些教研人員都是多年培養出來,從事高中教育都近二十年,且不說是教研工作方面,僅就教學來講,其本身就是財富,這些優中選優的地方人才,如果流失得不到合理任用,從某種程度上講是本地教育的悲哀。二來我為近乎苛刻的用人條件感到不安,我們首先來看看獲獎的經歷,一位教師在參加一次市級優質課評比中獲獎,那這就成了他的資本,他可以用這個資本暢通無阻地參加任何一次評選活動,因為水漲船高,每次評選的最低限就是他那張資本,而后層層疊加,從而剝奪了他人躋身的機會,這就是機遇,當然我們身處其中更是明白,但凡套著多個光環的并不都是教學最棒的,什么叫能手,能手在一定區域里的意義大相徑庭的,而身在其中默默無聞的、兢兢業業的、無私奉獻的、桃李芳飛的、學術領先的,這些人你能說他們不是能手,只能說他們不會撈資本,也許他們運氣不好,總是與機遇擦肩而過,那只能是怪自己了。
于是我記起了《舊約馬太福音》中的一個故事。一個國王交給三個仆人每人一錠銀子,吩咐他們去做生意。第一個仆人用一錠銀子賺了10錠,于是國王獎勵了他10座城邑;第二個仆人賺了5錠,于是國王便獎勵了他5座城邑;第三個仆人把那錠銀子一直包在手巾里保存得好好的。于是國王下令將第三個仆人的一錠銀子全部賞給第一個仆人,并且說:凡是少的,就連他的所有的,也要奪過來;凡是多的,還要給他,教他多多益善。這就是馬太效應。這就是今天社會中屢發屢現的贏家通吃的現象。我們不僅要想,但凡得到的越多應該回報的越多,這個能保證嗎,有誰敢擔保,吃的越多,吐的超量,那么如果有個比例去算一算,有個公尺去實地測評一下,斤兩自明。教育不是兒戲,教研也不是笑談,如果有關部門能從本質上去考慮,我想我們這些人就會遇到顧茅廬的劉公了!
威海市環翠區教育教學研究中心 趙麗君
zhaolijunyw@sina.com.cn 作者郵箱: zhaolijunyw@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