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中學 陳明先
《歸去來兮辭》是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作品。這篇文章的內容,學生不難理解,它描寫的是詩人辭 官歸隱的喜悅心情和對自由、閑適的田園生活的熱愛,但要他們形象地理解陶淵明田園詩的特點以及對唐朝文學的影響,的確有很大的難度。因此,教師必須要采用恰當而又有創意的教學方案。
辭是一種文學體裁,學生以前從未見過,教師要重點介紹它的特點,以利于學生正確誦讀。 對陶淵明,可以不做介紹,因為在《記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里,曾經詳細地介紹過他及他的作品。
為了檢測學生對辭的知識掌握的情況,可以安排學生劃分這篇文章的誦讀節拍,然后請一學生按自己劃分的節拍朗讀,其他學生參加評論,這樣的設計可以培養學生準確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完成練習二的背誦要求。
以上內容為一課時的安排。雖然學生已能熟讀成誦,但并沒有完成教學任務。陶淵明的田園詩一改詩歌重直接抒情的風格,多了些 細節的渲染、烘托。一幕幕簡單的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的筆下變成了一幅幅情趣盎然、意境深遠的畫。詩中有畫,是陶詩的突出特點,這也是 對唐朝山水田園詩影響最大的一方面 。為了讓學生理解這點,可設計一個富有創意的課外作業:請學生根據課文二、三自然段的描寫,任選一場景畫畫。 這樣的設計既可以檢測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情況,又可以凸現陶詩如畫的特點,讓學生在再現與創造中快樂地學到了知識。
學生的畫肯定是各具形態,但采用什么方式來分析和評價這些畫,才會讓學生對自己的作業有一個比較理性的認識呢?這是教師必須設計的一個步驟。
教師可以選擇十五幅有代表性的作品,組織一堂新穎的作業評講課:看圖口頭作文。隨意抽十五位同學準備三分鐘,任選一種表達方式口頭作文。每一位同學作文之后,畫的作者就對口頭作文傳遞的信息給予反評。由畫和文的反差來關照畫與文的缺陷,從而在對比中學生 加深了對陶詩的理解。 在實際的教學中,選擇說明和議論方式的同學會多些,這正好體現了本課的教學 意圖。
《歸去來兮辭》的教案設計注重挖掘學生自主學習、檢測、評價的能力,充分體現了高中語文教學新大綱的要求。
作者郵箱: bcmxb210@mail.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