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哲一格稔
[序]聽有人說,學生生活中轉折不多,這個問題會使學生為難,甚至逼著他們說假話。我真的不知道有哪個題目能讓所有學生如履平地,坦訴心曲?“轉折”真的不多嗎?這本集子中,有一篇短文,《絕句中的轉折》,不禁使我想到許多!氨毖隳巷w”是轉折,“碧水東流”是轉折,“路轉溪橋”、“春風化雨”是轉折,“怕上層樓”、“聽雨僧廬”是轉
折,“柳暗花明”、“枯木逢春”、“落紅狼籍”、“物是人非”、“春江水暖”、“懸崖冰解”、“天涯淪落”……不都是轉折嗎?也聽人說,考場上學生不注意審題,我很難想象,一個高三畢業生,分不清“轉折”、“變化”、“挫折”或“奮進”。那么學生欠缺的是什么呢?我想,我不想說,《轉折》打到應試教育的軟肋上,我只用下面這篇作文,表明《轉折》應該給我們哪些啟發……
父親是攝影記者,我也愛好攝影。在我家堆疊如山的攝影作品集中,有一冊題為“轉折。”
作品集中多數是父親的作品,其中有兩幅他最為得意--
一幅是一個小男孩轉身回首的特寫:亂蓬蓬的頭發,臟乎乎的小臉,眼淚汪汪,手擦抹著鼻涕--這是我。父親說,當時我將滿三歲。那天他去郊區,看望插隊時的房東,帶著我,卻完全忘記了我的存在。那間房里沒有電視,沒有玩具,更沒有玩伴;兩個大人聊得熱乎乎,我被冷落在一旁。父親后來告訴我,他在和伯伯談開發鄉鎮攝影事業的大事,可這和我有什么相干?我生日才只過了兩次的!磨唧、哭泣、干嚎、甚至打滾,十八般武藝,全都無濟于事,我只有拔腳就走!在陌生的鄉間小路上,我趔趔趄趄地奔著,現在已全然不記得路邊風物、心頭感受,很可能只是一片空白。父親不遠不近地跟蹤著我,以他專業攝影師的敏銳,拍下了我停步轉身的剎那。細看照片,那一瞬間我的神情極其微妙;裴戚委屈中滲露著開朗和寧靜,閃閃淚光里透射出喜悅的神采。父親曾鄭重解釋:這是你由懵懂到理性的人生轉折啊。是啊,當時的大情小節我已全都忘卻,但轉身回首間,似有天光開竅,卻依稀在心……
又一幅是父親的得獎作品,照片上橫寫四個大字:“小平,你好”--父親在國慶游行時拍的一張新聞照片。畫面不用細說,大家都很熟悉。我問父親,這張照片為什么不放進“慶典”、“佳構”或“金獎”,不放進那些名目更輝煌的冊子?父親反問,你不覺得“轉折”更偉大些嗎?中國喊了幾千年“萬歲”,皇帝倒掉又喊了幾十年。直到“小平,你好”才實現了歷史性的偉大轉折。從此,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萬歲”,不可能再用于十幾億炎黃子孫中的任何一個個人;從此,“萬歲”,才可能真正屬于神州大地和中華民族。是啊,在這平平實實四個字的背后,分明矗立著一位歷史性人物的偉岸身形,奔涌著一代青年學子推卷起的時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