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玫
布置作業已是中小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因為這一環節被放在課堂教學的最后,人們往往對它研究、重視的不夠,但作業的質量和數量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因此,對于布置作業的指導思想,備課時也要認真考慮。
內容精當、適度、適量。作業內容精當,就是說通過做作業,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并且培養運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因為大部分作業要在家庭完成,學生要克服做作業與吃、喝、休息、做家務、玩等業余活動和愛好的矛眉,難度太大量太多就會使學生有畏難情緒,影響學習的積極性,久而久之,有的學生會養成應付的習慣,自己不愿動腦,問別人怎么做,或抄作業,以完成作業為目的草草了事。相反,作業太容易,量太少,不會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也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適度、適量,對學生學習心理的影響是很大的。
內容搭配、形式多樣、力求新意。這就是說布置作業,不僅要考慮到對課上知識的鞏固和延伸,還要考慮到對學生的興趣和能力的培養,避免簡單的重復。
重復,雖能達到使學生鞏固知識的目的,但長期的簡單重復,也易使學生產生膩煩心理,以至應付、湊數,不肯動腦,這種習慣對以后的學習很不利。為此,布置作業不妨使之形式多樣,有新意,盡量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如日記、作文可寫《班級管理的十項措施》、《我學會了(做)……》等,觀察記錄花草的種植生長情況,數、理、化、生等自然科學科目內容更易和生活相結合,布置作業不妨適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這樣不僅鞏固了知識,還培養了學習興趣,增長了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以后深入學習。
適當安排固定作業或自選作業。很多老師的成功經驗是給學生留固定的作業。
固定作業是每天必做的,時間長了就養成了習慣。自選作業的內容一般是自主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自行設計,選擇作業的內容,這樣既有固定性,又有自主權,有助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我曾擔任初一兩個班的語文課。
也許是分班時的巧合,兩個班的語文基礎水平有明顯的差異,為了補上語文知識的缺陷,我給這個差一點的班在一般作業之外,留少量的固定作業,并作具體指導,這個班語文成績普遍提高,期中考試兩個班成績差距還很大,期未考試兩個班的優等率已持平,且這個班高低分差距小,受到學校和老師們的贊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