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用
中國歷史上,成功的農民起義都有喚起民眾的響亮口號。從陳勝、吳廣提出“伐無道,誅暴秦”的口號,到太平天國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口號,農民階級的進步意識在當時的斗爭中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我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提出了許多正確的口號,率領各族人民取得了輝煌的業績。
1、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等響亮的口號,這些口號對動員民眾參加革命和建設具有不可替代的神奇作用。例如,“為人民服務”的口號。這句話原本是毛澤東在中央警備團追悼張思德會上的演講。毛澤東在演講中說:“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為人民服務”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后來成為中國共產黨立黨宗旨的高度概括語言。“為人民服務”是個傳家寶。想著它,令人力量倍添;實踐著它,更使人青春煥發。
2、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國兩制”、“發展是硬道理”等口號,使社會主義事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大會上,鄧小平所做的開幕詞指出,四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要大力發展我國的科技教育事業。他著重闡述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這一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口號,是對馬克思主義的一個重大發展和寶貴的貢獻,對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3、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提出了“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依法治國”、“以德治國”等口號,中國呈現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的景象。2000年2月,江澤民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指出:“要把中國的事情辦好,關鍵取決于我們黨,取決于黨的思想、作風、組織、紀律狀況和戰斗力、領導水平。只要我們黨成為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我們黨就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永遠得到全國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擁護并帶領人民不斷前進。”
“三個代表”的思想是江澤民在世紀之交的重要歷史時刻,對如何搞好黨的建設,保持黨的事業興旺發達,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進行戰略思考所得出的科學結論,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4、其他方面的口號。1984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5周年慶祝日,當盛大游行隊伍通過天安門時,北京大學游行隊伍中展現出一條“小平您好”的醒目橫幅。“小平您好”這句口號感情真摯,真真實實地表達了人民群眾對鄧小平同志的由衷祝愿和樸素、深厚的愛戴之情。“新北京,新奧運”是北京2008年奧申口號。這組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的口號是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集體智慧的結晶,具有很強的震撼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由于社會歷史等客觀條件的制約,除了上述正確的口號外,在我國歷史上還出現了“階級斗爭為綱”、“大躍進萬歲”、“兩個凡是”等錯誤的口號,阻礙了社會的發展。1958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黨的八大二次會議根據毛澤東的創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總路線”由于內容言簡意賅,通俗易懂,很快為群眾掌握,很長時間內成為動員人民從事社會主義建設的行動口號。但它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忽視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自身規律,給現代化建設帶來了不利后果。
當前,口號存在被濫用、錯用的傾向。例如,在計劃生育工作中,有的地方提出了“超生就扎”、“一人超生,全村結扎”、“該扎不扎,房倒屋塌;該流不流,扒房牽牛。” 等口號,有的地方甚至提出了“朋友,你計劃生育了嗎?”的口號,一方面反映計生工作之艱難,另一方面也反映我們的干部工作思路出現了問題,這嚴重地挫傷了群眾的感情。
總之,從不同時期不同的口號可以看出,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意識不僅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而且能夠反作用于客觀事物。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人們有效地開展實踐,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則會把人的活動引向歧途,阻礙客觀事物的發展。因此,應多創作一些喜聞樂見、正確的口號,少一些粗制濫造、錯誤的口號,我們的工作就會多一些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