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自愿把眼角膜捐贈出來,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敬佩,讓人感動,也教育了周圍的人,所以說他們的這種精神是永不磨滅的。
這篇課文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作者刻畫了兩個讓人終身難忘的形象:善良,樂于助人的父親和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熱愛生活、關愛別人,讓人尊敬,讓人懷念。
文中的父親用耐人尋味的話語教育了“我”,影響了小溫迪,使小溫迪為媽媽和外公感到驕傲,“我”也為小溫迪從小就具有愛心而感到驕傲。教學時,以“情”為主題組織教學,采用倒敘的方法,從故事的結尾出發,抓住“驕傲”一詞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父親話語的意思和“我”態度的變化,深入體會“永生”的含義,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學過的一些讀書方法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生動細致的描寫人物語言,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表達方法。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親捐獻角膜這一舉動的深遠意義,培養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后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后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變。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搜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教學過程】
一、閱讀資料,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她的愿望能實現嗎?根據你課前收集的資料說說你的看法。
2、補充資料:
請同學們快速閱讀下面的資料:
(投影出示)
資料一:
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
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04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3、看了這兩段資料,你想說什么嗎?
二、揭示課題,初步感知
1、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角膜捐獻的感人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想說什么?
2、檢查預習情況:
指名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3、自由讀課文,然后說說文中哪些語句讓你感動?
三、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1、文中有兩處地方都出現了“驕傲”這個詞,請找出這兩句話,讀一讀。
2、出示這兩句話:
“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
說說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么感到驕傲?
3、“我”一開始對捐獻眼角膜這件事是怎樣的態度?
閱讀第四自然段,重點感受琳達那痛苦、難以接受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
4、是什么使我改變了態度?
學習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投影出示:
⑴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⑵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么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這兩段話之間有什么關系?
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5、溫迪為媽媽和外公能捐贈眼角膜感到驕傲,實際上也是為他們的什么感到驕傲?有感情讀讀溫迪說的這句話。
6、“我”為什么為溫迪感到驕傲?
7、父親離去了,他給人們留下了什么?課題中的“永生”指的是什么?
8、父親這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和小溫迪,“我”從原來的不接受到遵從,在到后來的自愿捐贈。閱讀原文結尾:(出示)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二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發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五、感情朗讀,深化主題
1、同學們,讀了琳達一家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2、帶著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人物的語言。
六、課外拓展,實踐活動
1、向你身邊的人講述這個故事,并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向他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2、寫一封倡議書,號召你的小伙伴參與到器官捐獻的事業中來。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2
一、聽寫積累,再顯情感。
1.聽寫:捐贈、盲童、屢次、熱淚盈眶、遵從、摟住
2.校對。
3.選擇其中的幾個,回想課文內容,說一句或幾句話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話。
二、心靈體驗,深化情感。
1.還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動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最后兩節。
2.重點研讀:
(1)“驕傲”一詞,文中幾處用到這個詞,說一說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么?
(2)出示句子: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①“這一刻”是哪一刻?
②那么,琳達的父親留下的是什么?
③你能讀出之中的驕傲嗎?聯系上文溫迪說的話,以及下文琳達的動作神態。
三、質疑深入,延伸情感。
1.溫迪說,她也要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這一刻,媽媽緊緊摟住溫迪,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媽媽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溫迪而驕傲。是呀,溫迪是媽媽的驕傲,也是我們大家的驕傲——
2.課文到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沒能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尾,讀后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有話想說。(配樂小提琴《愛的禮贊》)
那天我緊緊摟著溫迪,沒能想到,僅僅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身了……
當我簽字時,她的話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親愛的瑞弗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如果哪位被捐獻者有機會到我們的家鄉一游,并且愛上馬,坐下描繪它們,我想知道那慷慨“施主”是誰。金發的溫迪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著,她的碧眼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3.(教師朗讀)這是文章真正的結尾,讀了聽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感受?
4.課前的那著詩就是獲得溫迪捐贈的角膜的人寫出來的。現在假如你們就是重見光明的人,知道為你們捐贈角膜的人是金發碧眼的溫迪,最想與溫迪或者她母親、還有外公她們一家人說些什么嗎?
5.將想說的話寫下來,用心寫!
四、回歸主題,升華情感。
1.鏈接相關資料:
①鄧小平爺爺逝世后,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將生命的最后光輝獻給了愛戴他的
②深圳大學生吳翼飛捐贈角膜,讓四位患者重見光明……
④捐腎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國,在
⑤據衛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于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溫迪一家是偉大無私的,她的外公、她雖然永遠離開這個人世,再也看不到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了,但她們的眼角膜卻給他人帶去了光明,帶走了黑暗。讓我們一起讀課題——永生的眼睛。現在你明白課文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題目了嗎?
3.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和身邊的人聽,喚醒人們的捐獻意識。替重見天日的角膜受者寫一封
1.《永生的眼睛》是“熱愛生命”單元的一
2.教材是一個例子,內容也相對簡單,如果就文而文,一味地把
3.學習這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2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