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1
本節課所教的“簡單的分數加減法”,事實上就是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不算復雜,教學時讓學生借助圖形,自我探究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兩次涂色部分一共是長方形的幾分之幾?列式:3/8+2/8=?,交流想法時,有的學生直接數涂色板塊得到這張紙的5/8;也有的學生說3/8里有3個1/8,2/8里有2個1/8,合起來就有5個1/8,也就是5/8;還有的學生說直接把分子3和2相加得5,分母不變,得到5/8。
不難看出,同分母分數加法計算時,只要分母不變,分子相加就行了。然后再讓學生自主探索3/8—2/8的計算過程,有了前面同分母加法的基礎,學生很容易得到同分母分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鞏固練習,完成想想做做的1—2題,由于3—4題和第1題類似,所以我將這兩題作為課堂作業,另外補充了兩題:一道選擇題,主要是針對作業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加強學生對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的掌握;另一道游戲練習有利于讓學生靈活地掌握知識,并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堂
《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2
本堂課教學的是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通過教學,一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另一方面也為學生
1.知識由學生自己遷移——讓學生在恰當的生長點上順利學習。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及算理和認了分數及理解其意義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課在新授課之前先練習了四道題,復習了整數、小數加減法的意義、算理,又在復習分數的意義中引入猜測,通過習舊引新,承前啟后;再通過故事作為切入點,創設親切、活潑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
2.問題由學生自己提出——讓學生在具體的實際問題解決過程中主動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在
3.方法由學生自己探究——讓學生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主動建構運算圖式。教材通過是現實的問題和直觀的圖形,揭示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直觀圖形的依賴,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既然問題來自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也應當由學生自己去探究與體驗。這是新課標所要求的。因此當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后,老師不是急于授予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是引領學生借助手中的學具主動地操作實踐,并進行必要的合作交流,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的本質特征,形成各自獨特的思維方式。本課以分吃西瓜的有趣情境為主線,引導學生借助畫圖或折紙,邊涂、邊想、邊算,憑借已有的對分數意義的認識,在頭腦中逐步積累并建立起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表象,在與他人進行交流討論的過程中,一種基本的運算圖式也得以主動建構,學生體驗到了初步的算理。在經歷了一番操作和探索之后,學生已能用自己樸素的言語對運算方法加以表述。學生正是借助直觀圖形來發現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運算規律,最終達到擺脫對圖形直觀的依賴,能夠直接進行同分母分數加減法運算。同時也在探索、感悟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愉悅和成功。
《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3
這兩天的課堂上一直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在教學時,我先以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口算練習作鋪墊,然后隨機出示一題異分母分數加法讓學生口算。在學生出現疑惑時,再讓學生討論,相機揭示出課題,這可能也就應了“以疑激欲”這句話吧,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一時間濃郁了許多,接著以比一比的形式進行練習,學生也都是其樂融融,可想而知這樣的教學效果肯定不會差的,可是這兩天的作業,學生的正確率卻是大不如前,每次作業都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要訂正,把我改的頭都暈了。真搞不清,這批學生是怎么回事?
我想起了我平時的教學,自從接觸了課程改革,自從接觸了新教育實驗之后,在我的教學之中,都能夠自覺的貫徹一些新的教學方法、滲透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卻不見有多大的提高,這也正是最令我困惑的,為什么課堂教學的效果有了很大的進步,可考試時的質量卻不見提高呢?
我突然想起了師范時學的《心理學》教程中對于記憶曲線的描述,我們的數學作業的設計不就是迎合了這個記憶曲線的規律嗎?每天課上要做一定量的練習,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而當天的中午作業不就是對學生課上所學的一次鞏固嗎?而家庭作業是對課上所學的再一次鞏固,只有經過這三次的鞏固,我們學生所學的知識才能學得扎實有效。可是我們現在的學生所做的作業不就反映了他們的作業態度嗎,在這樣的作業態度下,學生能學到多少知識,又能鞏固多深呢?
這使我進一步認識到,學生的知識要想學得扎實,就必須加強這每天兩次的課外作業的作業質量,改正學生作業時的態度。我自認為我的課上學生的興趣已經被激發了出來,可是到了課外沒有很好的監督,尤其是家庭作業缺少了家長的有效配合檢查,學生家庭作業質量是和不做的效果差不多,這樣的教學效果能出來嗎?
這兩天我開始了對學生實施做錯題目進行懲罰的措施,在這樣的懲罰措施之下作業的正確率還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也看出了學生的那不愿的情緒。這使我的內心始終感到不自在,因為這樣的手段已經讓學生完全喪失了學習時的樂趣,只是為了片面提高學生考試時的成績,提高所謂的教學質量
《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節,而是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因此,我對本課的教材安排進行了改變。
首先,讓學生復習分數的意義,在出示一系列的分數后,讓學生自由的選擇分數組成加法算式并進行分類,然后通過一組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來引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喚起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的已有經驗,并讓學生體會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也就是同分母分數才能相加,接著,再讓學生根據另一組分數加法的特點,實現自然過渡,揭示課題。在教學1/2+1/8時,重點突出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會轉化
通過解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后,引導學生歸納
回顧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有幾點不足:
1、在對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方面還做得不太夠,仍然停留在教師讓學生做什么,學生就做什么的層面上。
2、在某些教學環節的設計,考慮得不夠細,每個環節的.銜接也不夠流暢。如:在復習了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后,可讓學生猜一猜異分母分數加法可以怎樣計算,這樣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原本枯燥的計算變得生動。
3、在講解1/2+1/8的算理這一環節中,我覺得還沒有講透為什么分數單位不同就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如果我在教學中設計添加這樣一環節,就是出現二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的兩個圖形時,把它們重疊合并成一個新的圖形,并提問學生現在這個圖形可以用什么樣的分數來表示,學生自然是無法對這個既有二分之一又有八分之一的圖形用分數來表示,這樣反過來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分母不同的分數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從而也就更加深刻的掌握了先通分再計算這一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了。
4、在學生自主探究1/2+1/8的計算方法時,我讓學生利用正方形紙,通過涂一涂、折一折,看看1/2+1/8=?但是就沒有下文了,其實我應該充分利用這個環節,讓學生在涂一涂、折一折的基礎上交流折紙的方法,并讓學生展示作品,進行交流,重點讓學生觀察發現,通過操作,原來的1/2變成了4/8,它的分數單位變成了1/8,4個1/18加1個1/8就是5/8。
5、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過程中,由于學完通分這個知識已有一段時間了,有部分學生已經遺忘了,不知怎樣進行通分,另外在通分時,老師應強調用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為公分母,這樣計算時會比較簡便。
總之,如果我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原有認知水平,抓住這一教學契機,有準備地計劃和選擇一些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學習材料,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直接拋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自己歸納、自己體驗,那肯定比教師一步一步引導發現更有價值,更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以及認識了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不是在異分母分數的計算這一環節,而是重點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價值。因此,我對本課的教材安排進行了改變。
在教學1/2+1/4時,重點突出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會轉化
通過解決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后,引導學生歸納
【《分數加減法》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