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和氏獻璧》教學反思之二,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和氏為什么哭得那么傷心?”
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后,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因為這是學生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弄明白了這個問題,就能領悟文章的主旨,也就了解了和氏獻璧的原因。
問題一提出,學生有的作沉思狀,有的帶著這個問題再讀課文,還有的在輕聲的議論著,我微笑著望著孩子們,期待著他們能找出我所要的答案:那就是;汴和是一個忠貞愛國之士,他的品格比無價之寶“和氏璧”還要寶貴,值得我們學習。
然而,學生討論的結果卻讓我感到意外。
一學生說:“連汴和都知道是一塊含有寶玉的石頭,為什么玉匠卻看不出來?”
一學生說:“我覺得這個汴和很笨,他為什么不自己去找一個玉匠把這塊石頭雕琢以后才去獻給厲王呢?”
一學生說:“如果文王請的.玉匠也不識貨,那么汴和不是要把頭也失去了?”
一學生說:“如果他真是忠誠于他的祖國,他可以自己把這塊寶玉換成錢財去救助那些老百姓。這樣做也是愛國的表現”
“為什么厲王把汴和的腳都砍去了,那么殘忍,他還是要獻璧呢?”
“厲王和武王那么兇殘,值得汴和去為他獻出真誠和忠心嗎?”……
最后,學生們得出結論,像汴和這樣獻出忠誠的方法,是一種愚忠。
學生討論的結果完全和教學
【《和氏獻璧》教學反思之二】相關文章:
1.和氏獻璧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