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不準別人來勸阻。千鈞一發之際,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警戒人們。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抓住書后面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從而深入感受課文內容。
1、少年講的故事巧妙,發人深思。
抓:“知了 螳螂 黃雀 少年”之間的`厲害關系來理解,以及他們與吳國、楚國、其它諸侯國之間的關系來理解。
2、少年勸阻的方法間接巧妙,使人容易接受。
抓少年和大臣們不同的勸阻方式來理解。
“吳王為什么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這個問題理解了,隨而理解“一個人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顧身后隱患是危險的”就不難了。
【課文《螳螂捕蟬》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螳螂捕蟬課文教學反思06-11
《螳螂捕蟬》的教學反思11-28
螳螂捕蟬教學反思05-24
螳螂捕蟬的教學反思01-25
《螳螂捕蟬》教學反思07-25
螳螂捕蟬教學反思06-09
蘇教版《螳螂捕蟬》教學反思08-31
《螳螂捕蟬》的教學反思范文11-30
《螳螂捕蟬》課后教學反思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