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 1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活動中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激發幼兒對轉動現象的興趣和探索欲望。
2、嘗試使用多種方式使物體轉動起來,體驗轉動的樂趣。
3、積極參與探索活動,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師幼共同收集可轉動的風車。
2、呼啦圈、地球儀、竹蜻蜓、球。
3、繩子、雪花片、牛奶瓶、筷子、吸管、光碟、金箍棒、玻璃杯、水。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播放大風車音樂,幼兒隨老師拿著風車轉動到放完音樂。
2、教師:剛才老師、小朋友的風車都轉動起來了,為什么我們手上的風車會轉動?
教師:是什么力量讓它轉起來的?
3、如果教師不動,小朋友有什么辦法讓老師手上的風車轉動起來,小朋友想一想。
二、幼兒操作探索,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1、幼兒自由操作課轉動的'物品,觀察感知轉動的有趣現象。
教師: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玩許多好自己的東西,每個小朋友選擇一樣東西,拿到中間試一試,
你是用什么辦法轉動的?但玩之前老師有個約定,當小朋友聽到音樂時,就將物品放回原處。
2、幼兒操作探索,師觀察并與幼兒交流。
3、交流與分享,鼓勵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大膽地告訴小朋友。
小結:這些東西都會轉動。
三、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轉動的運用,感受現代科技帶給人們的方便。
教師:想一想,在我們的周圍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能轉動?
轉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好處?
1、洗衣機里面的桶能轉動,衣服放在里面轉一轉,就干凈了。
2、風扇會轉動,夏天的時候,風扇轉一轉,就有風吹過來。
3、時鐘里面的指針會轉動,它可以告訴我們現在幾點了。
小結:小朋友說的真好,轉動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之處。
四、探索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1、教師:剛才我們了解這么多轉動的物體,現在我們請一個小朋友找一找不會轉動的物體,
那么哪個小朋友能不能想辦法讓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2、小朋友看看老師。這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數字、剪刀、兔子耳朵?
還代表兩件東西,還可以代表成功,你們想成功嗎?
現在我要請小朋友選兩件東西,想辦法讓它轉動起來。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好多不容易轉動的東西,
請小朋友想辦法讓他們轉動起來,你可以一個人探索,也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來。
3、幼兒操作探索,嘗試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體轉動起來。
4、集體交流與分享。
教師:我發現小朋友想了許多辦法,讓那些不能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了,
現在誰愿意講你探索的最好玩的方法告訴其他小朋友?
評價語:真棒!原來可以用那么多中方法使這些不能轉動的東西轉動起來。
五、結束活動
剛才小朋友都想出了許多好辦法讓本身不能轉動的物品轉動起來,那怎么樣才能讓這些物體轉動更持久呢?
請小朋友在課外繼續探索并把你們的發現告訴你們的好朋友或者爸爸媽媽。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 2
設計意圖:
愛玩是幼兒的天性。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我們鼓勵幼兒在玩中發現身邊的科學,并嘗試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激發幼兒對探索的興趣,積累探索的方法。
在“轉動的陀螺”活動中,我們重視讓幼兒獲得直接的操作體驗,引導幼兒在比較和分析中發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如,第一個環節是讓幼兒回憶、交流生活中的轉動,教師引導幼兒結合已有生活經驗,發現轉動這一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引起幼兒對轉動這一現象的興趣,激發幼兒玩陀螺的愿望。第二個環節是讓幼兒借助教師提供的材料,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用比較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通過引導幼兒操作和交流,調動幼兒的已有認知經驗,激活幼兒的思維,從而使他們發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第三個環節是活動延伸,因為影響陀螺轉動的因素有許多,在這次活動中幼兒只可能發現其中的幾個因素。教師的提問能激發幼兒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兒的思維。
目標:
1.對物體轉動變化感興趣,探索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2.嘗試在探索和比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
3.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準備:
1.直徑6厘米左右的紅色塑料圓片(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在塑料片的中心處打一個小洞,剛好適合牙簽通過。
2.直徑6厘米左右的黃色塑料圓片(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在塑料片的偏離中心處打一個小洞,剛好適合牙簽通過。
3.牙簽(數量為幼兒人數的2~3倍),棉簽,紙盒,吸管,記錄紙,筆。
4.打印漢字“轉動”。
過程:
一、回憶、交流生活中的轉動現象
1.出示漢字“轉動”,引出話題。
師:今天玩游戲前我先考考大家,這兩個是什么字?
師:看到“轉動”兩個字,讓你想到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轉動的現象?這些轉動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關系?
2.教師總結要素,幫助幼兒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師:我們發現生活中有許多轉動現象,這些轉動有的會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比如電風扇、洗衣機、微波爐;有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帶、錦江游樂園大轉盤等。
3.承上啟下,引出任務。
師:今天我們來玩一玩會轉動的陀螺,不過今天的陀螺不是從商店里買來的,而是要我們自己做的。
二、自主探索。發現影響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一)自由探索
1.教師介紹材料,交代任務。
師:這里有許多牙簽,還有紅色和黃色的塑料片。請你嘗試用這兩片塑料片制作兩個陀螺,比一比自己制作的兩個陀螺在轉動的時候有什么不一樣,想一想讓哪個陀螺參加轉動比賽。
2.幼兒操作,教師引導幼兒發現黃色陀螺比較難轉,紅色陀螺比較容易轉。
3.交流、分享,教師引導幼兒發現牙簽在紅、黃陀螺上的位置不一樣。
師:你想用哪個陀螺參加轉動比賽?你們為什么都選擇紅色的陀螺來參加比賽呢?
輔助性問題:
(1)紅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黃色陀螺塑料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和插在塑料片的旁邊做出來的兩個陀螺在轉動時有什么不一樣?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牙簽插在塑料片上的'位置有關系。
(二)轉動比賽
1.師:大家都選擇了紅色的陀螺來參加比賽,現在請你找個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誰做的陀螺轉得穩。
2.幼兒找同伴進行比賽,教師觀察指導,啟發幼兒思考: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轉得穩(或不穩)?
3.師:現在你們陀螺上的牙簽都插在塑料片的中心,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穩,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轉得不穩呢?
(幫助幼兒發現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的上方,有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的下方,大家在轉動陀螺時用力方法也不一樣。)
輔助性問題:
(1)看看比賽的兩個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樣?
(引導幼兒發現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中間,塑料片離桌面遠:一個小朋友的陀螺的塑料片插在牙簽下方,離桌面近。)
(2)為什么同樣一個陀螺有時轉得穩,有時轉得不穩呢?
4.教師總結要素:原來陀螺的轉動和塑料片在牙簽上的位置有關系,也和轉動的方法有關系。
延伸活動:
師:今天我們在做陀螺、玩陀螺時發現了這么多關于陀螺轉動的秘密。這里還有紙盒和吸管,它們能變成陀螺玩具嗎?有什么辦法讓這些陀螺轉得更穩呢?我們可以到活動區去探索,相信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活動反思:
陀螺玩具貌似普通,顏色不算漂亮,外表沒有電動玩具有吸引力。可是他憑什么能流傳至今呢?一直是小朋友心愛的伙伴。到底陀螺玩具藏著什么秘密,讓孩子們越玩越留戀?我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不停地變換角度實踐與思考,挖掘著陀螺玩具豐富的內涵。我們也一同分享著我們共同擁有的快樂與幸福。當我第一次出示陀螺,孩子們不以為然,我請他們說說第一眼看見陀螺的感覺。“很小、普通、平凡、不漂亮”是陀螺的代名詞。“對,普通的陀螺也有他的用途。就是……”我捏緊了陀螺的把柄,用力一轉,放手,陀螺自己一個人在桌子上旋轉起來,轉呀轉呀,速度減慢,最后停了下來。“陀螺有什么用?”“能轉起來。”“陀螺旋轉的秘密有很多,需要小朋友仔細看。這回,看誰的眼睛跟孫悟空一樣?”孩子們的情緒逐漸高漲,此刻興致勃勃地觀看起來。我請了幾個小朋友來玩陀螺,陀螺在小朋友的手中千變萬化。有的轉速較快,有的轉速較慢,快速飛轉的片刻就摔倒在地,慢性子的不急不慢忽忽悠悠的,仿佛玩的心滿意足才罷手……小朋友的心情也隨著陀螺的變化而變化著,平靜的引子,跌宕起伏的高潮,余猶未盡的曲終人和……“老師,陀螺轉起來沒有顏色了?”“老師,陀螺有的轉的快有的轉的慢?”“老師,XX轉的時間很長,XX轉的時間很短。”你們發現了這么多的秘密,想想這究竟為什么呢?自己討論商量,能否找到答案?于是孩子們小鳥蜜蜂似的喳喳喳喳起來。
此刻,孩子們都成了研究專家,有的拿著陀螺轉呀轉,有的邊商量邊玩……望著這一切,我感觸頗深:別小瞧一件普通的東西,往往深藏著許許多多的可貴之處。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 3
活動設計背景
根據新《綱要》中的強調,應“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去進行教育。因此,我園的幼兒的科學教育,不僅選擇幼兒的生活作為教育的內容,而且也通過幼兒的生活來進行教育。轉動這個現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在平時玩積木時無意使積木旋轉起來,坐上轉椅也會轉起來等,轉動還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根據幼兒這個興趣點我組織了這堂課,讓幼兒在嘗試轉動積木、轉椅等操作材料的同時,轉動自己的身體,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的現象,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發現轉動的很多有趣現象,了解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2、 積累有關轉動的經驗,感受現代科技給人們帶來的方便。
3、 體驗操作探索帶來的樂趣和成功感。
4、 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 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都參與嘗試,從而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究的欲望,培養幼兒一種運用科學的態度、方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風車、陀螺、積木、小碗、傘、圓紙片、輪子、筷子等多種物品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談話導入,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知道在我們生活中游哪些東西會旋轉?
幼:(請多數孩子發言)
師:為什么會旋轉呢?
幼兒回答,師作小結。(過渡下一環節)
二、基本環節:幼兒探索操作,鼓勵幼兒發現轉動的各種有趣現象。
師總結了東西轉動的原因后,給幼兒提供筷子、輪子、小碗、傘、圓紙片、陀螺、積木等,介紹材料并交待活動要求。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的東西,我們來看看有什么?
幼:(讓幼兒來說名稱)
師:你能想辦法讓這些玩具轉起來嗎?
幼:(幼兒在小組里交流)
師:請你們玩的時候邊玩邊看,看看你發現什么有趣的現象。
讓幼兒在活動中去探究,獲得各種體驗,積累各種感性經驗,主動構建認識。在小組中交流,師小結。
三、 結束環節:通過游戲,讓幼兒發現轉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
小朋友們,你能不用任何東西,讓自己的身體也轉動起來嗎?你們可試一試,看看自己的身體有哪些部位也能轉動起來,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傷自己或小朋友了。(自由交流)
四、 延伸環節:游戲“找一找”,感受轉動給生活帶來的方便。
先讓幼兒說說轉動給人們帶來的方便,全班交流,師再作小結。
教學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現。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 4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旋轉現象的興趣及探究欲望,體驗發現的樂趣。
2、探索使物體旋轉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盒音樂呼啦圈 風車 水杯 塑料管 乒乓球 紙片 恐龍蛋殼 塑料瓶教學資源
活動過程:
1、以音樂盒的轉動來引導幼兒學習音樂盒里娃娃來轉動自己。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音樂盒嗎?喜歡音樂盒嗎?
我們的教室就是一個大大的音樂盒,我們就是音樂盒里的娃娃,現在音樂響起讓我們一起轉動起來吧。”音樂停了,小朋友們也停下來慢慢的做到自己的'座位上。
2、當才看小朋友們轉動的時候都非常的開心,老師這里還有很多小伙伴他們也想像小朋友一樣愉快的轉動,下面老師將有請五個小朋友幫助它們轉動起來。仔細觀察然后請回小朋友。
下面哪個小朋友來講一講你轉動了什么,你又是用什么辦法讓它轉起來的呢。請幼兒完整的敘述
3、提問:“剛才的材料中,你覺得有不能轉動的嗎?有沒有辦法讓看起來不能轉的東西轉起來嗎?
鼓勵幼兒想想看似不能轉的東子轉起來。
小結:只要我們肯動腦筋,也能相處辦法,讓不能轉的東西轉起來。
4、觀看ppt 進一步了解轉動在生活動的廣泛應用。
觀看并讓幼兒說一說:這是什么東西在轉動,猜一猜它有什么作用。
小結:轉動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人們利用轉動的原理發明了很多東西,轉動的用處可真大。
活動反思:
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轉動的知識經驗。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組交流、集體交流的形式,讓幼兒去探索發現。但在交流時,我對幼兒的問題太單一,只是問問孩子是怎么把物體轉起來的,忽視了物體轉動時的有趣現象,沒有作很仔細的觀察。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 5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探索并感知風的大小與風車轉動的關系。
2、嘗試運用各種材料制作小風車。
3、進一步產生科技探索與制作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風車步驟圖
2、小風車若干,卡紙,筷子,圖釘等。
活動過程
一、出示風車,引起幼兒的興趣。
1、教師:今天我們小朋友都帶來了風車,現在我們來玩一玩,怎樣使小風車轉動起來呢?
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同伴之間不要相互碰撞。
2、幼兒玩風車,感知風車的轉動。
二、討論講述
1、你剛才是怎樣玩風車的?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請你先和旁邊的好朋友講一講。
2、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玩風車的?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你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風車轉起來呢?
小結:讓風車轉起來的方法可真多,只要有風就可以了。
三、擴展談話
1、小風車轉的一樣快嗎?為什么?
請你拿著小風車和好朋友去玩一玩,
看一看它什么時候轉的快,什么時候轉的慢?
2、誰來說說小風車什么時候轉的.快,什么時候轉的慢?
小結:風大的時候,風車轉的快;風小的時候,風車轉的慢。
四、制作風車。
1、現在,我們也來制作小風車好嗎?
2、課件演示:風車步驟圖
要求:
做的時候要注意動腦筋,找好中心點再去做,注意中心點的部分不能剪掉。
3、幼兒制作風車。
教師:風車制作好了,我們一起到院子里去玩一玩,比比看誰的轉的快,好嗎?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 6
活動目標:
1、愿意探索使各種物體轉動的方法.
2、關注生活中的轉動現象,發現轉動在生活中的運用.
活動準備:
筷子、繩子、勺子、風車、呼拉圈、碗、蠟筆盒、瓶子、積木、毛筆等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物品。
活動過程:
一、游戲引入:
游戲:迷迷轉
(迷迷轉,迷迷轉,大風停了,我不轉。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念兒歌,念完后,做一個動作,老師數到十在動。)
二、第一次探索
1.熟悉材料:
教師:聽有聲音,它在說我也想轉。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東西想轉?
(介紹材料)
2.第一次探索操作
教師:他們想請你們幫忙,你能幫助他們嗎?(幼兒回答:能)
教師:但是我有一個要求,等會兒你要告訴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讓什么東西轉動起來的?
3. 小結
教師:我要請一個小朋友說你是用什么方法讓什么東西轉動起來的?
(根據幼兒的交流抓住重點如一些動詞的`運用,以及與轉動有關的因素都可以總結)
三、第二次操作
1、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教師:看老師來變魔術,看這是幾?(教師從背后出示手勢2)
2、第二次操作操作
教師:這一次,我們要取兩樣不同的東西,讓這兩樣東西合作,讓其中一樣轉動起來。
教師:記住是“二”(出示手勢2)!就是代表兩樣東西合作哦!
3、小結
留出空間,讓幼兒邊演示邊講解。教師適當在邊上總結。
四、游戲:想得快,說得多
教師:你們說的太好了,老師要送你們一樣小禮物,看看這是什么呀?(出示一
本關于轉動的故事圖畫書)
教師:這本書可好看了,你們想不想看?先讓我來看看(翻書)。喲,里面的故
事講的可好了,圖畫真漂亮呀!(幼兒回答:想)
教師:我們先要玩一個想得快,說得多的游戲。就是老師把書放在桌子上,然后站到很遠的地方,回答出來一個問題,老師就想前走一步。行嗎?(幼兒回答:好)
教師:聽好老師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轉動的呢?想得快,說得多,現在開始!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 7
一、教學目標
1. 引導幼兒了解陀螺的轉動原理,探索影響陀螺轉動時間的因素。
2. 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3. 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積極與同伴交流合作,體驗探索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1. 不同材質、形狀的陀螺若干,如木質陀螺、塑料陀螺、金屬陀螺等。
2. 記錄表、筆若干。
3. 光滑的桌面若干。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 教師手持一個陀螺走進教室,快速轉動陀螺,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 提問:“小朋友們,看老師手里的這個東西,它在做什么運動呀?你們想不想也來玩一玩?”引發幼兒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 分發陀螺,讓幼兒自由嘗試轉動陀螺。教師巡回觀察,引導幼兒思考如何讓陀螺轉得更穩、更久。
2. 組織幼兒進行討論:“你們是怎么讓陀螺轉動起來的?什么樣的陀螺轉得更久?”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
3.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實驗探究:將幼兒分成小組,每組發放不同材質、形狀的陀螺和記錄表。讓幼兒嘗試轉動不同的陀螺,并記錄每個陀螺的轉動時間。
4. 組織幼兒進行交流分享: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小組的實驗結果。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總結影響陀螺轉動時間的因素。
5. 教師進行總結:陀螺的轉動與它的材質、形狀、重量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材質較重、形狀規則的.陀螺轉得更穩、更久。
(三)結束部分
1.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強調陀螺轉動的原理和影響因素。
2. 鼓勵幼兒在課后繼續探索其他可以轉動的物品,如風車、輪子等。
四、教學延伸
1. 在科學區投放更多不同材質、形狀的陀螺,讓幼兒繼續探索。
2. 組織幼兒開展“陀螺大賽”,比一比誰的陀螺轉得最久。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 8
一、教學目標
1. 讓幼兒了解風車轉動的原理,知道風是使風車轉動的動力。
2. 培養幼兒的動手制作能力和創新思維,體驗制作風車的樂趣。
3. 引導幼兒觀察風車在不同風力下的轉動情況,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學準備
1. 制作風車的材料,如彩色卡紙、吸管、大頭針、剪刀等。
2. 風扇、吹風機等能產生風的'工具。
3. 不同大小、形狀的風車若干。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 教師播放一段風車轉動的視頻,引導幼兒觀察視頻中的風車。
2. 提問:“小朋友們,視頻中的風車在做什么運動?風車為什么會轉動呢?”引發幼兒的思考。
(二)基本部分
1. 教師展示不同大小、形狀的風車,讓幼兒觀察并說一說風車的特點。
2. 教師向幼兒介紹制作風車的材料和方法,然后示范制作一個風車。
3. 幼兒分組制作風車,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解決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 幼兒完成風車制作后,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讓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使風車轉動起來,如用嘴吹、跑起來等。
5. 教師引導幼兒回到教室,使用風扇、吹風機等工具產生風,讓幼兒觀察風車在不同風力下的轉動情況。
6. 組織幼兒進行討論:“風車在什么情況下轉動得更快?什么情況下轉動得更慢?”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
7. 教師進行總結:風是使風車轉動的動力,風力越大,風車轉動得越快;風力越小,風車轉動得越慢。
(三)結束部分
1.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強調風車轉動的原理和影響因素。
2. 鼓勵幼兒在課后用不同的材料制作風車,探索更多讓風車轉動的方法。
四、教學延伸
1. 在美工區投放更多制作風車的材料,讓幼兒繼續制作不同樣式的風車。
2. 開展“風車創意展”,展示幼兒制作的風車。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 9
一、教學目標
1. 引導幼兒認識輪子,了解輪子轉動的作用和原理。
2.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想象力,讓幼兒發現生活中各種有輪子的物品。
3. 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
二、教學準備
1. 各種不同類型的輪子,如汽車輪子、自行車輪子、玩具輪子等。
2. 圖片、視頻資料,展示生活中各種有輪子的交通工具和物品。
3. 積木、紙盒等材料,供幼兒搭建有輪子的模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 教師播放一段汽車行駛的視頻,引導幼兒觀察視頻中的輪子。
2. 提問:“小朋友們,視頻中的汽車是靠什么在移動呀?輪子是怎么轉動的呢?”引發幼兒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 教師展示各種不同類型的輪子,讓幼兒觀察輪子的形狀、結構,并摸一摸、轉一轉,感受輪子的轉動。
2.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輪子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沒有輪子會怎么樣?”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回答。
3. 教師播放圖片、視頻資料,讓幼兒觀察生活中各種有輪子的交通工具和物品,如火車、飛機、手推車等,引導幼兒發現輪子的不同特點和用途。
4. 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小組活動,提供積木、紙盒等材料,讓幼兒嘗試搭建有輪子的模型。在搭建過程中,引導幼兒思考如何讓輪子轉動起來,以及輪子的轉動對模型的移動有什么影響。
5. 組織幼兒進行交流分享: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小組搭建的模型,并演示輪子的轉動。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不同小組的模型,討論輪子的設計和轉動效果。
6. 教師進行總結:輪子的轉動可以幫助物體移動,不同類型的輪子有不同的用途和特點。輪子的發明和應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
(三)結束部分
1.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強調輪子的作用和轉動原理。
2. 鼓勵幼兒在課后繼續觀察生活中各種有輪子的物品,探索輪子的更多奧秘。
四、教學延伸
1. 在建構區投放更多材料,讓幼兒繼續搭建有輪子的模型。
2. 開展“輪子創意畫”活動,讓幼兒用畫筆描繪自己心中的輪子。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 10
一、教學目標
1. 引導幼兒探索盤子旋轉的方法和技巧,發現影響盤子旋轉時間和穩定性的因素。
2. 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提高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
3. 激發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二、教學準備
1. 不同材質、大小的盤子若干,如塑料盤、瓷盤、金屬盤等。
2. 光滑的桌面若干。
3. 記錄表、筆若干。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 教師手持一個盤子走進教室,快速旋轉盤子,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 提問:“小朋友們,看老師手里的盤子,它在做什么運動呀?你們想不想也來試試讓盤子旋轉起來?”引發幼兒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 分發盤子,讓幼兒自由嘗試旋轉盤子。教師巡回觀察,引導幼兒思考如何讓盤子轉得更穩、更久。
2. 組織幼兒進行討論:“你們是怎么讓盤子旋轉起來的?什么樣的盤子轉得更久?”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發現。
3. 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實驗探究:將幼兒分成小組,每組發放不同材質、大小的盤子和記錄表。讓幼兒嘗試旋轉不同的盤子,并記錄每個盤子的'旋轉時間。
4. 組織幼兒進行交流分享:每組選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小組的實驗結果。教師引導幼兒觀察記錄表,總結影響盤子旋轉時間和穩定性的因素。
5. 教師進行總結:盤子的旋轉與它的材質、大小、重量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材質較輕、大小適中的盤子轉得更穩、更久。同時,旋轉盤子的技巧也很重要,要掌握好力度和角度。
(三)結束部分
1.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強調盤子旋轉的方法和影響因素。
2. 鼓勵幼兒在課后繼續探索其他可以旋轉的物品,如碟子、碗等。
四、教學延伸
1. 在科學區投放更多不同材質、大小的盤子,讓幼兒繼續探索。
2. 組織幼兒開展“盤子旋轉大賽”,比一比誰的盤子轉得最久。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 11
一、教學目標
1. 讓幼兒了解飛盤旋轉的原理和玩法,掌握飛盤投擲和旋轉的技巧。
2. 培養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和運動能力,提高幼兒的反應速度。
3. 激發幼兒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教學準備
1. 不同顏色、大小的飛盤若干。
2. 寬敞的戶外活動場地。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部分
1. 教師手持一個飛盤走進教室,向幼兒展示飛盤,并簡單介紹飛盤的玩法。
2. 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去戶外玩飛盤呀?飛盤在飛出去的時候會做什么運動呢?”引發幼兒的興趣。
(二)基本部分
1. 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戶外活動場地,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每組發放幾個飛盤。
2. 教師示范飛盤的投擲方法和技巧,如如何握住飛盤、如何用力投擲等。然后讓幼兒分組嘗試投擲飛盤,教師巡回指導,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投擲方法。
3. 引導幼兒觀察飛盤在飛行過程中的旋轉情況,提問:“飛盤在飛出去的時候為什么會旋轉呢?旋轉的飛盤和不旋轉的飛盤有什么不一樣?”鼓勵幼兒思考并回答問題。
4. 組織幼兒進行小組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的飛盤飛得更遠、旋轉得更久。在比賽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互相幫助、互相學習,培養幼兒的團隊合作精神。
5. 教師進行總結:飛盤旋轉的原理是利用了空氣動力學的原理,旋轉的飛盤在飛行過程中更加穩定,能夠飛得更遠。掌握好飛盤的投擲技巧和旋轉方法,可以讓飛盤飛得更好。
(三)結束部分
1. 教師與幼兒一起回顧本節課的內容,強調飛盤旋轉的原理和投擲技巧。
2. 組織幼兒整理飛盤,有序地回到教室。
四、教學延伸
1. 在戶外活動時間,繼續組織幼兒玩飛盤游戲,進一步提高幼兒的飛盤投擲技巧。
2. 開展“飛盤創意玩法”活動,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探索飛盤的更多玩法。
- 相關推薦
【大班科學教案快樂轉動】相關文章: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轉動03-22
中班科學教案《有趣的轉動》11-24
《有趣的轉動》幼兒大班說課稿07-14
大班活動教案有趣的“轉動”03-16
大班科學有趣的轉動教案03-18
大班科學“有趣的轉動”教案03-09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教案06-30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有趣的轉動》10-04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有趣的轉動》07-05
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轉動教案(精選15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