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認識長方形》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中班《認識長方形》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生活中各種長方形的物品。
2、發音標準,敢于用漢語表達所見物品的形狀。
3、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敢于并樂于用漢語言表達自己的意愿。
活動準備
1、大小、顏色不等的圓形卡紙若干。
2、大小顏色不等的長方形卡片若干
3、小紅花
活動過程
一、展開部分
1、教師在黑板上畫上圓形,長方形圖案,請幼兒說出所指圖行的名稱。
2、教師將幼兒園帶入區角認識圖形。
3、教師讓幼兒給長方形圖片進行找朋友活動,把相同的圖片放到一起,并裝入紙箱中。
4、將幼兒分組進行此活動。
5、教師引導幼兒在教室中尋找長方形物品。如黑板、桌面、電視機、窗戶、門。
6、引導幼兒說出名句子:
長方形的桌子、
長方形的黑板、
長方形的窗戶
二、結束部分
讓幼兒手拿粉筆在黑板上畫長方形,比一比誰畫得最好、最像,最漂亮,教師對表現突出的幼兒進行表揚,并貼小紅花。
教學反思
1、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和積極性、參與性。
2、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表達形式表達的意愿、教師給予及于的配合和支持。3、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性格特征給予相應的指導。
幼兒園中班《認識長方形》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現有水平,用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對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學習有關圖形的知識,在了解正方形特征的基礎上繼續學習長方形的特征,讓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自主發現長方形的特征。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形成同伴合作、小組探索發現、創造的意識。
活動目標:
1、通過與正方形作比較認識長方形,能正確說出長方形的名稱和主要特征。
2、能遷移學習正方形的已有經驗,運用折疊的方法,探索長方形的主要特征。
3、形成同伴合作、小組探索發現、創造的意識。
活動準備:
1、1張大格子圖。
2、幼兒每人1張正方形與長方形紙。
3、小組制作格子圖所需材料:大小、顏色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紙若干,膠帶,剪刀等。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運用折疊的方法,比較正方形的長方形的不同,探索發現長方形的主要特征。
1)復習正方形的主要特征:通過對角折,再對角折,感知4條邊一樣長,通過對邊折,再對邊折,感知4個角一樣大。知道正方形有4條邊、4個角,4條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
2)運用遷移折疊正方形的方法,探索長方形的特征:通過對角折感知相鄰的兩條邊不一樣長,通過對邊折感知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通過對邊折,再對邊折,感知4個角一樣大。
小結:長方形有4個角、4條邊,每組對邊一樣長,4個角一樣大。
2、出示大格子圖,引導幼兒玩“跳格子”游戲,正確識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請幼兒觀察大格子圖,判斷那是正方形,哪是長方形,并說明原因。
2)幼兒分組玩跳格子游戲。
玩法:遇到正方形時單腳跳,遇到長方形時雙腳跳,比比哪組跳的對又快。
3、引導幼兒分組設計格子圖,能遷移學習長方形的已有經驗,大膽創造。
1)引導幼兒小組合作,運用教師提供的正方形紙在地上拼擺、組合或設計
格子圖,并用膠帶粘貼好。
2)介紹本組的設計,說說格子圖中用了哪些圖形,分別有幾個。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說說平日見到的什么東西是長方形,如窗戶、書等。發現生活中的各種圖形。
區域活動:打扮新家
活動目標:
喜歡用多種廢舊材料,通過剪、貼、畫等方法,創造性的制作簡單的裝飾物美化教室
活動材料:
錐形彩紙一張,彩色小紙條10條,不干膠粘貼圖畫,紅繩線一根,紅色皺紋紙一卷,雙面膠,各種廢舊物品及自然材料。
活動過程:
1、請幼兒找一找并說一說班級哪些地方可以打扮的更漂亮。
2、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膽的進行剪、貼、畫等,創造性的制作裝飾物打扮教室,如做花串、旋轉傘、康乃馨等。
戶外活動:
小傘兵
活動目標:
1、練習由20~25厘米的高處往下跳,能輕輕落地,保持平衡,發展跳躍能力。
2、感受小傘兵勇敢、不怕困難的精神,形成應從指揮的良好品質。
活動材料:
每人準備1條方形紗巾,把相鄰的兩只角連接起來,套在頭上當降落傘,每人1把小椅子,分兩邊放好。
活動過程:
把椅子分兩邊擺放,幼兒成兩隊站在椅子上,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聽指揮做動往下跳時能輕輕跳,保持平衡。
游戲開始,教師說:“現在我們就開飛機上天正式演習了,每架飛機準備好,出發!幼兒在機場自由飛翔,飛機飛到云里(原地打轉)飛機飛出云層,回到機艙口(椅子上)做好準備跳傘,從椅子上往下跳,游戲反復進行。
幼兒園中班《認識長方形》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方形包括長方形和正方形兩種。
2、引導幼兒根據特征區分正方形和長方形。
3、引導幼兒找出生活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食物,學會區分辨認。
二、活動準備
1、數學課件《認識長方形》
2、幼兒操作卡
3、正方形和長方形卡片各一張
4、長方形泡棉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情境導入,小熊在墻上掛了好多畫,好漂亮呀!你們看看這些相框好看嗎?它們都是什么形狀的呢?
2、教師帶領幼兒感知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點。
(1)教師出示長方形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和觸摸,并說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
(2)教師出示正方形卡片,引導幼兒觀察和觸摸,并說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3、教師引導幼兒以游戲形式進行交流探索。
(1)取出操作卡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卡片,認識長方形。
(2)取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泡棉,認知正方形和長方形。
4、教師指導幼兒進行實際操作和聯系。
結合課件游戲王國,教師引導幼兒將圖形和物品對應連線。
5、操作練習完成后,結合課件寶寶探索環節,引導幼兒再次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四、活動延伸
教師可以在活動區域投放方形的盒子,將正方形卡片塞到正方體的盒子里,將長方形的卡片塞到長方體的盒子里。
五、活動總結
方形包括正方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4條邊是一樣長的,長方形的兩組對著的邊是一樣長的。
幼兒園中班《認識長方形》教案 篇4
活動內容認識長方形
重點領域數學
相關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通過認一認、比一比,引導幼兒感知長方形的基本特征。
2、啟發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征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發展幼兒觀察、比較、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
1、重點:感知長方形的特征。
2、難點:會按圖形特征進行歸類。
活動準備
1、幾何圖形若干(正方形、長方形、圓形)。
2、剪刀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幾何圖形讓幼兒辨認。
教師:“小朋友說一說黑板上有哪些圖形?”(圓形、正方形)
二、圖形分類。
教師:“黑板上有這么多圖形,誰會把一樣的圖形放在一起,并數一下一共有幾個?”
三、認識長方形。
1、教師手指長方形,“這是什么圖形?它和正方形有什么地方是一樣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樣的?(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只角;正方形每條邊都一樣長,長方形每條邊不一樣長。)”
2、教師在幼兒講述時,可將長方形和正方形進行比較,引導幼兒觀察它們的不同。
四、通過折疊驗證:
知道長方形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
1、教師:“現在請小朋友把長方形的長邊比一比,短邊再比一比是不是一樣長的?”
2、小結: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的。四個角都是一樣大的。
五、幼兒操作。
1、請小朋友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一剪,讓它變成長方形。
2、給長方形涂顏色。看看圖上有什么圖形,請小朋友給長方形涂上顏色。
幼兒園中班《認識長方形》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在與正方形的比較中認識長方形及它的特征。
2、誘發學習圖形的興趣,進入數學世界。
3、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正方形紙、長方形紙各1張,各種長方形組成的物體。
活動流程:
感知長方形——比較正、長方形——尋找長方形。
活動過程:
感知長方形:說說它象什么?(冰箱、彩梯、桌椅、輪船、寄信)這些東西都是由長方形組成的,長方形的用處很大。
比較正、長方形:讓幼兒從我手中的兩張紙中找出已認識的正方形的紙,用折線的方法對正方形的四條邊的長短,四個角的大小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用折紙方法對這張紙的兩邊進行比較,使幼兒發現長方形的特征。用長方形和正方形比較,說說他們不同的地方。相對的兩條邊一樣長是正方形,而這張相鄰的兩條邊不一樣長是長方形。(幼兒學會說)
尋找識別長方形:窗和門都是長方形的,還有什么是長方形的?(汽車、樓梯……)
效果記錄:
對學習長方形很感興趣,教師一拿出范例,幼兒就能準確的說出這是什么物體,由什么圖形組成?對教室里由長方形組成的物體能描繪出來,能明顯的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學反思:
1、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和積極性、參與性。
2、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表達形式表達的意愿、教師給予配合和支持。3、在教學活動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性格特征給予相應的指導。
【幼兒園中班《認識長方形》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計算《認識長方形》教案范文01-30
認識長方形的幼兒園教案02-10
認識長方形教案01-18
《認識長方形》教案04-12
認識長方形教案03-31
認識長方形教案06-15
中班數學《認識長方形》08-20
關于認識長方形的教案07-29
關于認識長方形的教案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