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是古代文言筆記小說,宋朝洪邁撰,共《五筆》,74卷,1220則。其中,《容齋隨筆》16卷,329則;《容齋續筆》16卷,249則;《容齋三筆》16卷,248則;《容齋四筆》16卷,259則;《容齋五筆》10卷,135則。據作者自述,《容齋隨筆》寫作時間逾經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覽群書、經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容齋隨筆》原文和譯文的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容齋隨筆
原文:
蕭穎士為唐名人,后之學者但稱其才華而已。予反復考之,蓋有風節識量之士也。為集賢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見之,穎士不詣,林甫怒其不下己。后召詣史館又不屈愈見疾至免官更調河南參軍。安祿山寵恣,穎士陰語柳并曰:“胡人負寵而驕,亂不久矣。東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祿山反,往見郭納,言御守計,納不用。嘆曰:“肉食者以兒戲御劇賊,難矣哉!”聞封常清陳兵東京,往觀之,不宿而還,身走山南,節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穎士說曰:“襄陽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則大事去矣。公何遽輕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洧卒,往客金陵,永王U召之,不見。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墮永王亂中,為終身累。穎士,永王召而不見,則過之焉。
(選自《容齋隨筆》,有刪改)
譯文:
蕭穎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學者只稱贊他才華出眾。我反復考證后發現,他還是一位高風亮節有膽識有度量的人,在他擔任集賢校理時,當時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見他,他卻辭而不去,李林甫對他不屈從于自己很惱火。后來,李林甫又讓他到史館任職,他仍然不屈服,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職務外調到河南府任參軍。當時,安祿山依仗玄宗的龍信,恣意妄為,簫穎士暗中對柳并說:“胡人(指安祿山)依仗主上的`寵信驕橫跋扈,反叛朝廷的時間不會太久了,東都洛陽到時會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離開了洛陽,安山反叛以后,蕭}士去見郭納,向他進獻抵御叛軍的策略,郭納沒有采用。蕭穎士感嘆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職的人抵御厲害的叛軍如同兒戲,(想抵擋住也)太難了啊!”他聽說大將封常清陳兵東都洛陽,就去觀察了一番,(結果很失望,)連夜返回,南逃到山南東道(今湖北襄樊)避亂,當地節度使源洧想放棄襄陽,退保江陵,蕭}士勸說道:“襄陽是天下的咽喉要沖,兵家必爭之地,一天不堅守,t大勢即去,你何必匆忙放棄這個戰略要地,讓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聽從了他的建議,就按兵不出。源洧死后,蕭穎士又去金陡,并客居于此,肅宗的弟弟永王李U要召見他,他堅辭不去。李白,是天下聞名的大詩人,只因身陷永王李U的叛軍之中,而終身受到連累,蕭}士對永王李U的召見辭而不見,可見他的膽識遠遠超過李白。
名人點評
歷史學家一致認為《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明代河南巡按、監察御史李翰在弘治十一年(1498年)說:洪邁聚天下之書而遍閱之,搜悉異聞,考核經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雖詩詞、文翰、歷讖、卜醫,鉤纂不遺,從而評之。”“此書可以勸人為善,可以戒人為惡;可使人欣喜,可使人驚愕;可以增廣見聞,可以澄清謬誤;可以消除懷疑,明確事理;對于世俗教化頗有裨益”。
《容齋隨筆》是毛澤東一生中比較喜歡讀的一部具有較高價值的筆記書。從許多資料看來,的確如此。1944年7月28日,毛澤東致函謝覺哉說:“《容齋隨筆》換一函送上。”其珍愛此書以致影響及于重要干部如此。謝覺哉7月31日日記就有讀《容齋隨筆》大篇心得記載,此后9月20日、29日、30日,10月1日、4日等都有閱讀與應用記載,從中可見《容齋隨筆》為啟迪思維參考工作之重要借助。
1959年10月30日,毛澤東出京巡視,指名要帶的有限書籍中,就有《容齋隨筆》。1972年毛澤東曾將此書送給他青年時代的朋友、湖南第一師范的同學周世釗。《容齋隨筆》堪稱毛澤東精神生活中的一位“老朋友”,也是見證毛澤東“活到老,學到老”諾言的一本書。
就在1976年8月26日毛澤東索要《容齋隨筆》之后,他的病情開始惡化。即使如此,在9月8日,也就是毛澤東去世的前一天,還由別人為他代讀《容齋隨筆》37分鐘,實踐了“活到老,學到老”的諾言,而這部書也成為一代偉人毛澤東一生中所讀的最后一部書。
【《容齋隨筆》原文和譯文】相關文章:
容齋隨筆卷八陶淵明原文閱讀及翻譯12-26
初中容齋隨筆閱讀答案09-10
白居易《賣炭翁》原文和譯文08-11
王安石《委任》原文和譯文12-26
望岳原文和譯文11-05
杜甫《孤雁》原文和譯文08-15
師說韓愈原文和譯文11-06
《把酒問月》原文和譯文02-03
《黃庭堅論書法》原文和譯文12-26
《琵琶行》原文和譯文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