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校舉辦的課堂教學研究活動中,我聽了一節由陳老師執教的科學課。本節課的主題是《螞蟻》。聽完整堂課,我覺得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作為學生的時代的我,在接受科學教育的過程中用得最多的是一本書、一只筆,耳朵聽、筆頭記。可今天的孩子們真正是在體驗、探索中學習科學、發現科學、探索科學。孩子們在教師的引領下興趣盎然地走進科學。這節課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對于我們來說也是很有啟發性的。
1、課前素材準備:這個階段主要針對教師備課。陳老師課前收集許多螞蟻以及準備供學生觀察螞蟻的瓶子;教師還制作幻燈片,下載有關螞蟻活動的視頻,用生動形象的畫面讓學生深入了解螞蟻的習性,同時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2、 課堂情景體驗:教師讓學生自己仔細觀察螞蟻的身體結構、觀察螞蟻是如何交流的.,然后學生小組交流展示,而不是教師直接給出答案。我們英語教師和學生在上課時也應共同觀看并體驗相關素材,體會在不同情境下語言是如何應用的。
3、 課堂知識歸納:學生根據自己在體驗階段得到的認識,給出答案,然后教師進行點評、補充說明。學生們經過老師的糾正補充,對所了解的知識印象非常深刻。學生根據老師的問題,運用體驗和歸納的語言點進行實際運用,教師進行評判和糾正。
在陳老師的“體驗式”教學中,學生是課堂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大膽的表演者,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者。在教學中,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創造力,善于從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中搜集信息,讓學生去體驗;教師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討論的機會,教師將開放性的討論歸結為有序的解決問題的過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三年級科學《螞蟻》評課稿】相關文章:
三年級科學評課稿:螞蟻01-07
杠桿的科學評課稿2篇01-01
排球課評課稿01-02
色彩評課稿01-07
賽馬評課稿01-07
老王評課稿01-06
通分評課稿01-05
月相評課稿01-02
雨后評課稿12-31
左右評課稿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