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來為以后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那么計劃怎么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室保潔活動計劃書,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室保潔活動計劃書 1
一、活動背景:
教室是同學、老師學習和工作的場所。干凈、整潔的教室會使同學、比較臟,嚴重影響同學們的學習和老師的授課。為了給全院師生創造良好的學習與工作環境,也讓同學們更好的把時間投入在期末的復習當中,院學生會決定組織各系班級的同學進行教室清潔、保潔活動。
二、活動目的:
1.對教室的桌椅、地板、窗戶等進行徹底的打掃或擦洗
2.深入整理教室所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解決
3.提高全院同學對教室保潔、環境衛生的意識
4.加強院與系,系與系,班與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5.“響應科學發展,提倡和諧社會”讓文明走進教室的殿堂
三、活動時間:
20XX年5月25日
四、活動地點:
賀州學院
五、活動的前期工作:
1.由院學生會勞動部干部向總務處申請洗衣粉(數量待定)
2.召開院系勞動部干部會,明確各系的保潔區,并討論保潔活動的相關問題
3.保潔活動所需工具:拖把、抹布、掃把、垃圾鏟、水桶、竹竿 (由各系勞動部干部組織同學準備 )
4.要求各系及時召開勞動委員會議,進行工作的傳達,以便更好的開展工作
六、活動開展:
1.有保潔任務的同學,12:30帶勞動工具到達所需保潔的教室進行保潔活動
2.各系勞動部干部對本系各班所到人數進行記錄
3.各系所負責保潔的教室:(劃分負責人東區莫崗瑾,西區蔣毅平)
(1)化生系:東區A棟教學樓1―2樓的教室和3樓的A303 、A305 、A306,多媒體教室108、208共14個教室
(2) 人管系:東區B棟教學樓1―4樓的15教室
(3)中文系:東區A棟教學樓4―6樓的教室和3樓的A301 、A302共14個教室
(4)數學系:一樓101 ~107教室,一樓到二樓的樓梯,111、112教室
(5)外語系:二樓201~207教室;二樓到三樓的樓梯;橫向走道2條
(6)計算機系:211~217教室;橫向走道3條
(7)教科系:301~307教室;橫向走道2條
(8)物電系:311~317教室;橫向走道3條;樓梯4個(一樓至三樓四個樓梯)
(9)藝術系:401~403+411教室;三樓至四樓2個樓梯
(10)體育系:404~410教室;三樓至四樓2個樓梯;
4.具體工作安排:
(1)宣傳部或記者團干部負責在活動過程中的攝影工作
(2)活動過程中,院學生會勞動部干部對整體保潔活動進行督察,系勞動部干部對本系保潔教室進行督察并負責管理現場秩序,處理突發事件及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并邀請學院相關領導進行視察
(3)活動結束后,院學生會勞動部干部負責組織評分小組經行評分
七、活動中應注意的問題及細節:
1.各個參與活動的同學在清潔活動過程中應注意自身安全
2.注意清掃天花板的蜘蛛網,擦洗干凈桌面的墨跡、走廊的瓷磚等
3.勞動過程中應注意分工與合作,齊心協力完成此次保潔工作,為我們的校園以及我們自己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場所。
八、后期宣傳:
(宣傳部、學習部和勞動部負責,主要負責人湯基良)
1.聯合總務處下達各班在13―14周召開關于環保的.主題班會,提高同學們的環保意識。
2.各系于6月7日中午前出一份關于此次活動的宣傳板報,板報內容以及所需照片資料各系自行準備。(宣傳部)
3.各系系刊,網站對本次活動的報道。(宣傳部)
4.由院學生會出一份教室保潔倡議書,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學習部)
九、獎勵設置
各系在自己評比的基礎上,推薦50%的班級(參與此次活動的班級)進入院級評比,從中評出30%的班級作為此次活動的先進 單位, 由學工處對先進單位頒發獎狀。評比小組由各系干部組成,嚴格按照評分細則經行評分。評比結果將會在全校張榜公布。
十、活動策劃人、總負責及主要參與者:
1.策劃小組、總負責:院學生會
2.參與者:全院學生
附1:
教室保潔工作評分細則
評分:總分100分,各系不打本系的分,各系由派兩名代表參加評分小組經行打分,所有系干按教室保潔程度打分。
教室的玻璃窗無灰塵;墻壁、桌面沒有新的亂涂亂畫現象;地面、桌子內無紙屑、塑料袋等白色垃圾;黑板地板干凈。80―100分
教室玻璃窗擦的不太干凈(有擦過的痕跡);墻壁、桌面有些許涂畫現象;地面、桌子內有少許紙屑、塑料袋等白色垃圾;黑板地板不夠干凈。60--80分
教室玻璃窗沒有擦,墻壁、桌面涂畫現象明顯;地面和桌子內有很多的紙屑、塑料袋等白色垃圾;黑板地板沒有清理。10―50分
獎勵:挑選教室衛生保潔評比分數最高的系,表現突出的班別〈由各系勞動部推薦,院勞動部審核確定〉進行全校張榜公布表彰,此外對于優秀的系別及班級經行獎狀獎勵。
關于提高大學生環保
意識,召開環保主題班會的通知
各系學生會:
為了提高全體同學的環保意識,關注學院環境衛生,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請各系學生會于13-14周期間組織各班級召開一次關于提高大學生環保意識的主題班會, 班會形式可以多樣化。并于6月6日之前將召開班會情況以書面總結報與學生會。
教室保潔活動計劃書 2
一、活動背景
教室是師生學習的核心場所,整潔的環境直接影響師生的健康與學習效率。近期觀察發現,部分教室存在垃圾堆積、黑板槽積灰、桌椅擺放雜亂等問題。為營造“干凈、舒適、有序”的.學習環境,培養師生“愛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特制定本次教室保潔活動方案。
二、活動目標
環境目標:全面清潔教室衛生死角,確保桌椅、地面、黑板、門窗等無積灰、無垃圾,營造明亮整潔的學習空間。
習慣目標:通過活動強化師生“隨手保潔”意識,推動日常衛生維護常態化。
教育目標:以實踐促認知,引導學生理解“勞動創造價值”,增強集體責任感。
三、活動時間
常規保潔:每日放學后15分鐘(固定時段,長期執行)。
集中清潔:每月最后一周周五下午放學后1小時(深度保潔,全員參與)。
四、活動地點
全校所有教學樓教室(含教師辦公室、走廊公共區域)。
五、參與人員
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按小組分工(每班分4-6組,每組5-8人)。
教師:班主任牽頭組織,科任教師分組指導(如化學老師指導清潔劑安全使用)。
后勤支持:學校保潔員提供工具培訓,德育處負責監督與總結。
六、活動內容與分工
(一)日常保潔(每日15分鐘)
以班級為單位,放學后自主完成基礎清潔,重點保持日常整潔:
桌椅整理:將桌椅對齊成線,清理抽屜內垃圾(如紙巾、零食包裝)。
地面清掃:用掃帚清掃地面垃圾,重點清理墻角、座位下方。
垃圾清倒:將垃圾桶內垃圾倒入走廊公共垃圾桶,更換新垃圾袋。
黑板擦拭:用濕抹布擦凈黑板,黑板槽內粉筆灰清理干凈。
門窗檢查:關閉窗戶,確保玻璃無手印,門面無污漬。
(二)集中清潔(每月1次,1小時深度保潔)
每月末集中開展“教室煥新”行動,分工如下:
小組 清潔區域 具體任務
地面組 教室地面、走廊 用拖把拖洗地面(重點:講臺前、座位區),清除口香糖殘渣、頑固污漬;走廊地面除塵。
桌椅組 教室桌椅、講臺 桌椅全面擦拭(用微濕抹布+清潔劑),清理桌面刻痕、涂鴉;講臺抽屜雜物清理,粉筆灰清掃。
黑板組 黑板、黑板槽、多媒體設備 黑板用專用清潔劑擦凈(避免粉筆灰飛揚);黑板槽內積灰清理;投影儀、電子白板表面除塵。
門窗組 教室門窗、玻璃 窗戶玻璃內外擦拭(用報紙去水漬),窗框、窗臺除塵;門面、門框清潔,門后掛鉤雜物清理。
衛生角組 衛生工具區、垃圾桶 掃帚、拖把擺放整齊,清潔工具桶內外清洗;垃圾桶徹底消毒(用稀釋84消毒液擦拭)。
細節組 教室墻面、風扇、燈具 墻面污漬(如腳印、涂鴉)用橡皮擦或小鏟子清理;風扇葉片、燈具浮灰清掃(需梯子輔助)。
(三)特色環節
“衛生盲盒”檢查:集中清潔后,由學生會隨機抽取教室角落(如桌洞、窗臺縫隙)進行“突擊檢查”,達標班級頒發“潔凈之星”流動紅旗。
“舊物改造”創意角:清潔中收集的可回收物(如塑料瓶、舊紙箱),由美術老師指導學生制作成筆筒、書架等,裝飾教室角落,傳遞環保理念。
七、工具與物資準備
基礎工具:掃帚、拖把、抹布(分區域專用)、水桶、玻璃刮、清潔劑(中性無腐蝕)、84消毒液(按比例稀釋)。
防護用品:橡膠手套(清潔劑使用)、口罩(粉塵清理)、護目鏡(高處清潔)。
其他物資:垃圾袋、報紙(擦玻璃)、舊牙刷(縫隙清潔)、標簽紙(標注工具擺放位置)。
八、活動流程
(一)前期準備
德育處提前一周發布活動通知,明確時間、分工及要求。
后勤處組織保潔員對班主任、學生代表進行工具使用培訓(如清潔劑配比、高處清潔安全)。
各班班主任召開班會,分配小組任務,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如拖把擰干防地滑、高處清潔需兩人協作)。
(二)活動實施
每日保潔:放學鈴響后,班委提醒小組按分工開始清潔,班主任巡查指導。
集中清潔:
15:30-15:40:各班集合,班主任強調安全與分工;
15:40-16:40:分組清潔,后勤人員巡回指導;
16:40-17:00:“衛生盲盒”檢查,學生會記錄達標情況。
(三)總結表彰
每月集中清潔后,德育處匯總“衛生盲盒”檢查結果,評選“潔凈之星”班級(3-5個),頒發流動紅旗及綠植獎勵(如多肉盆栽)。
學期末評選“年度最美教室”(綜合日常保潔與集中清潔表現),獲獎班級在升旗儀式上表彰。
九、注意事項
安全第一:高處清潔(如風扇、燈具)需2人協作,禁止單人登高;清潔劑避免接觸皮膚,使用后及時密封存放。
環保要求:垃圾分類處理(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開丟棄);清潔劑按比例稀釋,禁止直接倒入下水道。
長效維護:各班設立“衛生值日表”,每日安排1名同學負責放學后基礎保潔;學生會每周抽查2次教室衛生,結果納入班級量化考核。
十、預期效果
通過“日常+集中”雙軌保潔模式,實現教室衛生“無死角、常態化”;通過學生親身參與,增強“勞動光榮”的意識,推動“愛護環境”從口號轉化為行動,最終形成“人人參與、班班整潔”的校園文化氛圍。
教室保潔活動計劃書 3
一、活動目的
為營造整潔、有序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衛生習慣和集體責任感,通過每日定時保潔與輪值制度,讓教室始終保持桌面無雜物、地面無污漬、門窗潔凈的狀態,減少細菌滋生,提升學習舒適度。
二、活動時間
每日早讀前 15 分鐘、午休后 10 分鐘、晚自習結束后 20 分鐘
三、參與人員
全班同學按學號分為 6 個小組,每組 6-7 人,實行 “一日一組” 輪值制,組長由班委擔任,負責統籌協調。
四、保潔范圍與任務
桌面區域:清理課桌內外的紙屑、果皮等雜物,將文具、書籍擺放整齊,用消毒濕巾擦拭桌面(重點清潔筆墨痕跡)。
地面區域:用掃帚清掃教室及走廊地面,重點清理講臺下、課桌縫隙的灰塵;用拖把拖凈地面,確保無積水、無污漬(每周三使用消毒液拖地 1 次)。
門窗與墻面:用抹布擦拭門窗玻璃、窗框及門把手,清除墻面上的涂鴉、膠帶痕跡;檢查黑板槽內的粉筆灰,及時清理并擦拭黑板。
公共區域:整理圖書角的書籍,保持書架整潔;清理垃圾桶并更換垃圾袋,將垃圾投放到樓下分類垃圾桶;檢查飲水機,確保機身潔凈、水槽無積水。
五、實施流程
輪值前:組長提前 10 分鐘到崗,分發保潔工具(掃帚、拖把、抹布等),明確各成員分工。
保潔中:按照 “先上后下、先內后外” 的順序作業,桌面、地面清潔同步進行,避免二次污染;組長巡回檢查,及時提醒遺漏環節。
收尾時:各組將工具清洗干凈后放回工具角,組長填寫《每日保潔記錄表》,記錄當日保潔情況及需改進的問題,由班長每日晨會反饋。
六、注意事項
保潔時輕拿輕放工具,避免打擾他人學習;使用消毒用品時戴手套,防止皮膚接觸刺激。
發現桌椅損壞、門窗松動等問題,及時上報班主任或后勤部門。
每周五進行 “保潔之星” 評選,表彰表現突出的小組,獎勵筆記本或文具套裝。
教室保潔活動計劃書(二):深度清潔型保潔活動
一、活動背景
學期過半,教室角落易堆積灰塵、粉筆灰,空調濾網、窗臺縫隙等區域易滋生細菌。通過開展每月 1 次的深度清潔活動,徹底清除衛生死角,改善教室空氣質量,為期中考試、期末考試創造潔凈環境。
二、活動時間
每月最后一個周六上午 9:00-11:30(遇節假日順延至下周)
三、參與人員
全班同學(可邀請班主任、保潔阿姨指導),按 “區域承包” 原則分為 5 個專項小組:桌面組、地面組、門窗組、設備組、垃圾處理組。
四、重點清潔任務
桌面與講臺:清空課桌內所有物品,用吸塵器清理抽屜內的'灰塵、紙屑;拆卸講臺抽屜,清潔內部雜物,用稀釋的消毒液擦拭講臺表面及內側。
地面與角落:用吸塵器清掃地面后,用硬毛刷清理地磚縫隙的污垢;重點清潔教室后門角落、飲水機下方、垃圾桶周邊的頑固污漬,必要時使用去污粉擦拭。
門窗與墻面:用玻璃清潔劑清洗門窗玻璃,用舊牙刷清理窗框縫隙的灰塵;用橡皮擦除墻面上的鉛筆痕跡,用專用清潔劑處理墨水、膠帶殘留的頑固污漬。
設備維護:拆卸空調濾網,用清水沖洗后晾干復位;清潔投影儀鏡頭、電腦鍵盤(用吹風機吹去縫隙灰塵,再用酒精棉片擦拭);檢查燈管、電扇的積灰情況,用干抹布輕輕擦拭。
雜物整理:清理教室后柜的閑置物品,將無主書籍、文具放入 “失物招領箱”;整理清潔工具角,確保掃帚、拖把懸掛整齊,清潔劑分類擺放。
五、實施步驟
前期準備(活動前 1 天):組長統計所需工具(吸塵器、清潔劑、刷子、抹布等),由生活委員統一采購;在教室張貼 “區域分工示意圖”,明確各組負責范圍。
現場清潔(9:00-11:00):各組按分工開展工作,每 30 分鐘由組長檢查進度,發現問題及時協調(如地面組污漬難以清除,可請求設備組支援清潔劑)。
驗收與總結(11:00-11:30):班主任帶領班委組成驗收小組,按 “清潔標準表”(附后)檢查各區域,對未達標的地方進行二次清理;召開簡短總結會,表揚表現積極的小組,收集改進建議。
六、清潔標準表
區域
標準要求
驗收方式
桌面
無雜物、無筆墨痕,書籍擺放整齊
隨機抽查 10 張課桌
地面
無灰塵、無污漬、無積水
光腳踩查無黏膩感
門窗
玻璃透明、窗框無灰,把手無污漬
近距離觀察無痕跡
設備
空調濾網無灰,鍵盤無雜物
拆卸檢查 + 擦拭測試
教室保潔活動計劃書 4
一、活動主題
以 “打造會呼吸的教室” 為核心,結合班級讀書角建設,將保潔活動與 “愛書、護書” 理念結合,通過清潔書架、整理書籍、裝飾閱讀區,讓教室既是學習空間,也是充滿書香的潔凈港灣。
二、活動時間
世界讀書日(4 月 23 日)下午第 7、8 節課
三、參與人員
全班同學,分為 “清潔組”“整理組”“裝飾組” 3 個專項小組,每組 8-10 人。
四、活動內容
清潔組:為書籍 “洗澡”
用軟毛刷輕掃書架表面及書籍封面的灰塵,重點清理書脊縫隙的積灰;
用酒精棉片擦拭封面有污漬的書籍(注意避開彩色封面,防止褪色);
清潔閱讀區的桌椅,用檸檬味清潔劑擦拭,營造清新氛圍。
整理組:為書籍 “安家”
將圖書按 “文學類”“教輔類”“雜志類” 分類擺放,貼好分類標簽;
修補破損書籍(用膠帶粘貼書脊斷裂處,為卷邊的'書頁壓平);
制作 “推薦卡”,在每排書架選出 3 本熱門書籍,寫下簡短推薦語貼在書旁。
裝飾組:為空間 “添彩”
用綠植(多肉、綠蘿)裝飾書架角落,搭配 “愛護書籍,從我做起” 的標語牌;
在閱讀區墻面張貼 “讀書打卡表”,鼓勵同學記錄閱讀進度;
用廢舊報紙制作 “環保收納盒”,放在書架旁收納書簽、便簽紙。
五、特色環節
“舊書煥新” 行動:鼓勵同學捐贈閑置書籍,由整理組統一清潔、修補后,加蓋 “班級共享書章”,納入讀書角流通。
“潔凈承諾” 簽名:活動結束后,全班在 “教室保潔倡議書” 上簽名,承諾 “不隨地扔垃圾、不亂涂亂畫、愛護公共書籍”,并將倡議書張貼在教室前門。
六、注意事項
清潔書籍時避免使用濕度過高的抹布,防止紙張受潮;
裝飾材料優先選用環保物品(如廢舊紙盒、自然干花),體現 “低碳保潔” 理念;
活動后由 “閱讀管理員”(班委兼任)負責日常維護,每周檢查書籍整潔度。
教室保潔活動計劃書 5
一、活動背景
期末考試前,教室作為復習主戰場,人流量大、紙張消耗多,易出現桌面堆積復習資料、地面散落紙屑、垃圾桶滿溢等問題。通過 2 小時突擊清潔,為同學創造清爽的復習環境,緩解備考焦慮。
二、活動時間
期末考試前 3 天傍晚 6:00-8:00
三、參與人員
以自愿報名為主,不足部分由班委協調補充,預計 20 人(按教室規模調整)。
四、核心任務
快速清場:整理課桌上的復習資料,將零散紙張裝訂成 “草稿本”;清空抽屜內的食物殘渣、廢棄筆芯,確保桌面、抽屜無雜物。
重點去污:用掃帚 + 吸塵器組合清掃地面,快速處理瓜子殼、碎紙屑等細小垃圾;用濕拖把重點拖凈講臺周邊、過道的.咖啡漬、墨水漬。
垃圾攻堅:將垃圾桶內的垃圾分類打包(廢紙、塑料瓶單獨收集,可回收物變賣后作為班費);檢查教室角落的 “隱藏垃圾”(如窗臺縫隙、暖氣片下),用鑷子夾出雜物。
氛圍優化:更換教室的香薰(選用檸檬、薄荷味,提神醒腦);在黑板寫下 “清爽迎考,全力以赴” 的標語;用消毒噴霧對門把手、桌面進行快速消毒。
五、高效執行策略
工具 “輕量化”:每人配備 “保潔三件套”(便攜掃帚、迷你垃圾袋、消毒濕巾),避免大型工具搬運耗時。
“流水線” 作業:按 “從前到后、從左到右” 的順序推進,第一排同學負責桌面整理,第二排負責地面清掃,第三排負責垃圾打包,依次輪換,減少重復勞動。
激勵機制:活動結束后,為參與者發放 “清潔小標兵” 貼紙,可兌換晚自習優先選座權 1 次。
六、后續維護
考前 3 天設置 “垃圾監督員”,由當天值日的同學擔任,每節課后巡視教室,及時提醒同學帶走雜物。
在教室門口放置 “臨時垃圾桶”,方便同學丟棄復習時產生的廢紙,避免垃圾堆積。
- 相關推薦
【教室保潔活動計劃書】相關文章:
物業清潔衛生保潔的計劃書范文10-10
活動計劃書10-05
最新溫馨教室活動方案10篇10-17
活動計劃書范文07-15
部門活動計劃書10-15
團日活動計劃書09-11
雷鋒活動計劃書08-26
活動計劃書范文10-23
活動計劃書(精選20篇)04-11
模擬法庭活動的計劃書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