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林工作計劃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林工作計劃 篇1
一是實施糧食高產增效創建。進一步擴大稻麥優良品種覆蓋率,進一步提升機插率,進一步提高精確定量栽培、測土配方施肥、免少耕輕簡栽培、群體質量栽培技術覆蓋率和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率,積極爭創“畝產噸糧縣”。繼續推進糧油高產增效創建活動,水稻播種面積穩定在60萬畝以上,建立17個水稻萬畝示范片、5個小麥萬畝示范片、1個油菜萬畝示范片,打造7個“畝產噸糧鎮”、20個畝產700公斤的高產村。二是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開展規范免疫、監測預警、應急管理、檢疫監督、信息管理、鄉站建設六大“推進行動”,全市畜牧業生產總值達到12億元;優化畜禽規模養殖結構,積極推進全福牧業擴能上市,全力推進乾豐生豬產業化發展,畜牧業規模養殖比重提升至90%以上;加快畜禽品種創新,加大紅燈籠豬、(三黃)雞等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提高畜禽良種覆蓋率;加大動物疫病防控,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達到100%,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85%以上。三是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認真執行畜禽養殖功能區劃定,提升3家分散畜禽養殖糞便集中處理中心建設水平,完成8家畜禽養殖沼氣治理工程建設;深入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示范縣”建設,培植大型企業化利用秸稈主體,跟蹤服務華杰生物能源有限公司3兆瓦秸稈沼氣發電、市圣達生物質能源有限公司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等建設項目。廣泛開展植樹造林,完成綠化造林7000畝,其中成片造林4000畝。全力推進村莊綠化提升工程,完成村莊綠化示范村30個。有序開展濕地生態建設,投資3000萬元,實施3000畝天目湖濕地保護與修復二期工程。全市形成布局合理、覆蓋城鄉、景觀優美的綠色生態屏障。四是提升農業設施裝備水平。合理布局、有效整合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國土部門“萬頃良田”項目、水利部門農田水利項目,推進實施“四區六線”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年新建高標準農田4萬畝以上,進一步提升農業的減災和抗災能力。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拉動作用,著重加快發展設施園藝、規模畜禽、水產養殖等高效農業的生產機械化;積極培育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年底建成60個星級合作社,不斷促進農機裝備配套化、運作模式合作化、管理服務規范化,確保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
突出區域特色,全力發展高效設施農業
一是優化園區布局。加快完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進一步實施“提升南山、開發北山、中部聯動”發展戰略,推進“四圈三區二園一重點”工程建設。“四圈”:加快發展南山休閑旅游茶果圈、環天目湖休閑觀光有機農業圈、北山高效花木經濟林果圈、城郊都市觀光設施農業圈,形成60萬畝休閑觀光農業帶;“三區”:重點提升5萬畝特種魚類高效養殖示范區,建設2萬畝青蝦養殖示范區,規劃2萬畝螃蟹養殖示范區;“二園”:以5萬畝天目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和10萬畝曹山現代農業產業園為突破,創建全省最大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一重點”:以全福牧業為龍頭,提升畜牧業10億元級產業,加快構建南北呼應、中部聯動的統籌發展新格局。二是提升亮點工程。以全市64個千畝以上農業園區、63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和107個“一村一品”專業園為依托,繼續實施30萬畝北山片開發,重點培育現代農業產業園、曹山現代農業產業園等10個萬畝高效種植業示范園區和前馬蕩現代漁業產業園等3個萬畝水產高效養殖示范區。加快建設禮詩圩、國強等智能大棚項目。推進農機產業園區建設,提升農機公共服務能力,確保20xx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建設天目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和中華曙猿、塘馬兩個省級濕地公園,十思園申報省級森林公園。三是發展特色園藝。深入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連片規劃、分步實施城郊5000畝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設。扶持新(擴)建蔬菜、茶葉、食用菌、應時鮮果等園藝基地,積極推進遮陽網、防蟲網與噴滴灌“兩網一灌”生態保護栽培,穩步發展標準鋼架大棚、智能溫室,推進園藝特色產業升級發展,帶動產品質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加快推進“三個一批”建設,爭創省級、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園藝作物標準園、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現代特色產業示范基地、現代農業示范村,全市高效設施農業面積比重提升至20%以上。
突出轉型升級,全力推進產業化進程
一是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積極開展農業龍頭企業“五個一”示范創建活動和農業龍頭企業運行質量提升行動,重點培育優勢特色產業型、科技創新型、加工增值型、基地帶動型和外向合作型農業龍頭企業,新增2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調查分析和監測評估制度,按照《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與運行監測管理暫行辦法》,對148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進行運行監測、動態管理。二是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加快總投資5億元的聯創有機農業園建設,建成華東地區有機蔬菜的配送中心。抓緊實施蘇浙皖邊界市場重點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加快推進上黃水產品交易市場、社渚青蝦市場交易中心、竹簀花木市場建設,環天目湖區建成一個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和一個設施先進、功能完善、交易規范、輻射全國的農產品物流中心。大力推行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社對接、直營直銷等多元化營銷模式,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參加國際國內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提升農業龍頭企業產品知名度和國際市場競爭力。三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逐步規范龍頭企業與農戶的訂單合同,完善雙方的主體地位和相應的權利、義務,努力提高訂單的履約率。同時,根據行業特點和企業自身實際,引導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戶建立更加密切的利益聯結機制,如股份制、合作制等,促進現代農業組織制度創新,有效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的歷史性難題。
突出要素整合,全力優化發展環境
一是進一步強化資金投入。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建立重大項目會商制度,整合農業產業化、高效設施農業、現代農業等項目資源,推進各類項目向園區、基地、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集聚。繼續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對園區打造、基地建設、龍頭培育、品牌創建、科技創新等進行扶持,重點向帶動能力強、成長性好、社會效益明顯的生產、經營主體傾斜。二是進一步強化項目管理。要切實加強項目各個環節的'管理,對現有的項目立項、規劃設計、工程概預算、項目計劃管理、項目公示、工程招投標、工程監理、竣工驗收、報賬及建后管護等各個管理環節政策進行認真梳理,對管理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剖析,查找出問題產生的根源。屬于制度層面不健全的,要完善制度,建章立制;屬于管理工作不到位的,要明確責任、分解到人,有的放矢、對癥下藥,逐步實現項目管理工作更加規范有序的新格局。
農林工作計劃 篇2
農林局20xx年工作總結和20xx年工作計劃XX年,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我局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把促進農民增收當作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做好農業結構調整、農業技術推廣、農業優質化、標準化、產業化工作,各項工作取得明顯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生產情況
(一)糧油生產全面豐收
全區糧食生產面積92.6萬畝,單產283.1公斤,增產106.6%,總產26.2萬噸,增產108%。其中小麥面積43萬畝,比上年增加2.4%,單產341公斤比上年增長95%,總產14.7萬噸,比上年翻一翻;玉米單產412.5公斤,比上年增長151.6%,總產6.3萬噸,比上年增長125%;黃豆單產105.5公斤,比上年增長73.2%,總產2.8萬噸,比上年翻一翻;油菜單產120公斤,比上年增產43%,總產0.42萬噸,比上年增長27%。
(二)林業生產穩步推進
全區今年完成退耕還林XX畝,占計劃XX畝的101%,義務植樹110萬株,補植完善農田林網3萬畝,其中新建農田林網1萬畝,育苗2700畝,低產林改造5000畝,防治病蟲害2.6萬畝。
(三)漁業生產穩中有升
今年,我區水產養殖面積達到2.1萬畝,其中池塘養殖面積約9500畝,河溝圍攔網養殖面積11500畝,與去年持平,魚苗、魚種投放量8000萬尾,水產品產量4700噸,比去年增長2.17%。
(四)蔬菜生產形勢喜人
~年,全區蔬菜播種面積11.5萬畝,與去年基本持平,總產22萬噸,比去年增長19%。總產值1.8億元,比去年增長6%。其中,瓜菜面積2萬畝,保護地面積4萬畝(棚室菜0.8萬畝,地膜覆蓋3.2萬畝),馬鈴薯0.8萬畝,大蒜2.2萬畝,推廣遮陽網覆蓋栽培3.5萬m
2,防蟲網保護栽培1000m2平方米。蔬菜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農業結構調整是農業發展永恒的主題,通過近幾年來的全區上下共同努力,我區農業結構調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是優化品質結構。根據市場需求擴大優質農產品面積,抓住中央出臺良種補貼政策的`契機,大力推廣優質良種,優化了農產品的品質。我區今年發展優質強筋小麥20萬畝,占全區小麥總面積的41.7%。另外我區還擴大適銷對路的優質糧油、蔬菜、中藥材等經濟作物面積,全區經濟作物面積達15萬畝以上。全區優質農產品比重已超過50%。
二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標準化農產品生產。我局會同區技術監督局制定出臺了潁東區無公害西瓜生產技術規范、無公害大蒜生產技術規范、無公害小麥生產技術規范等一系列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標準,為發展無公害農產品奠定基礎,同時在實現口孜鎮曹莊村無公害西瓜認證的基礎上,積極申報口孜大蒜、楊樓馬鈴薯、新烏江粉絲的無公害生產認證。
三是發揮比較優勢,建立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我局積極向區委、區政府建議,重點抓好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通過近幾年的努力,逐步形成了口孜鎮優質大蒜、楊樓脫毒馬鈴薯、新烏江鎮脫毒紅芋和粉絲、口孜袁寨沙河沿線的優質花生、新華正午的優質蔬菜、袁寨口孜鐵路沿線的優質水產品、口孜釣臺的蛋雞飼養、插花正午的優質肉牛等十大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同時,我局建立潁東區農業信息服務中心,搭建了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聯接的平臺。四是訂單農業不斷擴大,全區今年發展優質小麥、優質棉花、優質大豆等優質農產品訂單生產20多萬畝。
農林工作計劃 篇3
2 13年全區預計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8.4億元,比2 12年的16億元增長15%;預計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845元,比2 12年的9348元增長16%。高于市對區考核增長14%目標2個百分點。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森林火災受災率為0。發展涉農市場主體794家,超額完成任務。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農業現代化進程與我區區位不適應,農業和非農產業、農村和城區在土地等資源方面的競爭不斷加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村級經濟實力總體偏弱等問題。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解決。
一、總體目標
2 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 .89億元,同比增長15%;企業收入達到17.6億元,同比增長10%;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150萬元,同比增長1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578元,同比增長16%。
二、工作思路
圍繞“一個目標”,突出“兩大建設”,實現“三個增長”,力爭“四個突破”。即圍繞全域城市化這一奮斗目標,突出柑橘精品果園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村集體經濟分別增長12%、16%、13%以上。在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農業招商引資和農業產業化上取得新的突破。
三、工作重點
1、加快柑橘原產地保護工作,積極推進休閑農業發展
以“生態保護為基礎,農產品保障為抓手,農民增收為目的”實施“蜜橘原產地”保護工作。完成區域內的1006畝柑橘原產地保護建設規劃,確定功能分區,明確基礎設施、品牌文化、農房改造建設任務,推動黑虎山休閑區、園林場生態桔園觀光區等旅游項目建設,促進城郊生態休閑觀光農業加快發展,形成集種植、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特色農業。
2、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穩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積極引導土地合理流轉,規范土地承包管理。積極探索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發展有效途徑,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3、推進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抓好林業資源管護
2 14年抓好新一輪綠化美化工作,新栽喬木1940棵、新植草坪綠化面積1.2萬平米、新建改進綠地面積2.27萬平米。加強林業執法,依法辦理征占用林業手續,嚴厲查處亂砍亂伐森林等林業違法行為,落實好森林防火責任,提高應急反應能力,確保不發生大的森林火災和有害生物成災。
4、加強移民后期扶持管理,促進移民村經濟社會發展
通過項目建設促進移民安置區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高移民生產生活水平,實現從穩定移民向“幸福移民”的跨越。一是積極爭取新一輪葛洲壩移民危房改造政策扶持,彌補區在城市化發展中農村建設資金的不足;二是充分利用移民后扶基金大力發展村級生產安置基地建設,逐步完善移民村交通安保、照明等基礎設施;三是進一步加強原遷移民動態管理,嚴格3849名移民230萬直補資金的發放;四是加大對小水庫基金、三峽移民庫區基金等移民扶持項目的爭取力度,力爭2 14年爭取各類移民扶持資金500萬元以上。
5、優化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城市要素
一是做好以“水”為重點的農業生產設施建設。完善山洪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設,充分發揮其在防汛防災中的.作用,為防汛抗災提供科學決策;加大對農田水利設施的投入力度,大力發展噴灌、滴灌、微潤灌等節水措施,改造柑桔園1000畝,安裝管道1.2萬米,興建抗旱水池1800立方米,通過科技手段,提高蜜橘種植效率和品質。
二是做好以“飲水”為重點的農村水管管網改造,探索全域農村管網與城市自來水管網對接。
三是做好以“安保”為重點的農村路網設施建設。2 14年投資80萬新建村組道路4公里,其中鄉1公里,峽口風景區3公里,同時加強“萬石路”安保設施后期的維修和管護,確保道路交通安全。
四是做好以“燈”為重點的農村亮化工程。進行農村亮化設施改造,高標準建設農村路燈網絡,引進集景觀、照明、殺蟲三種功能于一體的農村照明系統。
6、加強農民負擔監管,落實農業農村政策
鞏固減輕農民負擔成果,強化農村亂收費治理,嚴肅查處加重農民負擔案件。同時,落實好黨在農村的政策,做好農民陽光工程培訓,完成生物能源建設2 0-300臺套,落實農機補貼15-2 萬元。
7、完善農業生產管理體系,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加大農業標準化推進力度,加強科技體系建設和技術培訓,全面推行以柑橘為主的農產品標識制度和質量可追溯制度,繼續推廣測土配方施肥、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強化農作物無害治理工作,做好大實蠅病蟲統防統治服務,進一步加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力度,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確保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林工作計劃 篇4
全縣農機工作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和市農機局的統一部署,緊緊圍繞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和農民增效、農民增收、農村改革、農機發展總體目標,深入推進農業機械化示XX縣建設,不斷深化農機事業發展體制改革,繼續保持農機化發展走在全市前列。
一、工作目標
農機總動力達48.6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60%以上;完成機耕面積88萬畝;完成機插秧面積12萬畝;完成機收面積67萬畝;推廣各類農業新機具5000臺(套);完成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00萬元;維修改造提灌機械800臺/7200千瓦;新增提水控灌設備600臺/3600千瓦;完成常年提水保灌面積35萬畝。
二、工作重點及措施
(一)搶抓農機項目爭取。全力以赴抓好向上爭取農機購置補貼、機耕便民道建設、機電提灌站建設、農機化示XX縣、農機專業合社等項目資金。
(二)做好農機化示XX縣建設。繼續抓好我縣農機化示XX縣建設工程,帶動全縣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圍繞實現“三個突破”,即在區域上實現平壩淺丘地區農機化全面突破、在作物品種上實現水稻生產機械化率先突破、在薄弱環節上實現機械化育插秧重點突破。完善農機化推進工程項目績效考核。
(三)精心組織農機化生產。圍繞“春耕”、“三夏”、“三搶”、“秋冬種”等重點農時季節,組織開展以跨區作業為主的農機化生產,力爭完成水稻、小麥主要農作物機耕、機播、機收任務。繼續鼓勵示范水稻機插秧等、油菜機播及機收等工作,全面提升經濟作物、設施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等機械化水平。
(四)全力做好農機購置補貼工作。認真組織實施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切實加強監督和管理,維護好農機購置補貼流通市場秩序,落實好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真正把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落到實處。
(五)加強提灌站和機耕道建設。一是做好大春備耕和農機提蓄水工作,組織精干技術人員深入鄉村指導和幫助農機手檢修、維修好各類農機具,積極開展機電提灌設施的修復改造工作,確保90%以上的提灌機械投入明年春灌,保證農機具以良好的技術狀態投入春耕生產。二是按照“統一規劃、穩步推進、突出重點、注重效益”的'建設原則,抓好機電提灌站建設,突出抓好老化骨干機電提灌站的修復改造,并抓好常年干旱地區的飲灌結合泵站建設,確保農業生產、群眾生活用水需要,著力增強現代農業抗旱減災能力。三是認真貫徹執行《四川省鄉村機耕道通用技術條件》,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統一規劃、分步實施、分類管理”和“村民自治、一事一議”的原則統籌規劃,多渠道、多層次籌集、整合建設資金,嚴格質量管理,加快我縣農村機耕便民道建設,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創造良好條件。
(六)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繼續加大對專業合作社、農機大戶和家庭農場的支持,引導農機專業戶和農機大戶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扶持一批具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有良好的運行機制、有健全的財務制度、有較大的服務規模、有顯著的綜合效益的農機示范合作社,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和農業規模經營。
(七)強化農機安全監理。學習借鑒其他縣市農機安全監管經驗,以鐵的紀律鐵的措施實行嚴格的農機安全監督管理,提高農業機械管理“三率”水平,建立健全農機安全責任體系,完善 “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動態信息系統”,達到監督到鄉村、管理到機臺,繼續保持農機安全零事故。
農林工作計劃 篇5
20xx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切實抓緊抓好全年的農林工作,對推動全局工作具有重大意義。總的發展思路是:全市農林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和中央、省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科技為引領,以法治為保障,適應全市農業發展新常態,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推進全市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
20xx年預期目標是:糧食畝產525公斤(復種指數);全年新增高效農業3萬畝,其中設施農業1萬畝,新增設施漁業0.6萬畝,確保高效設施農業(漁業)面積比重達22%;新增高標準農田1.5萬畝;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90%以上;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率確保95%以上;保質保量完成好省市和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
一是農業現代化工程。
以《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為引領,全面推進農業基本現代化建設,對照考核要求,圍繞“目標提升、座標轉化、指標調整”的新特點、新形勢,逐項補短補軟,繼續保持現代化試點工作全省第一方陣地位。
二是農業科技創新推廣工程。
圍繞現代農業關鍵領域、薄弱環節,找準主攻方向,突破技術瓶頸。以高科技、高轉化為特征,融現代工程設施體系、高新技術體系和經營管理于一體,加快農業科技集成創新與推廣,深入實施農業“三新”工程和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力爭在種源保護、生物技術、高效智能化技術應用等領域取得重要進展。在發揮現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主力軍作用的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園區、農業科技型企業、專家工作站等載體參與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與示范推廣,組織落實糧食、農機、茶果、水產、畜牧等行業領域的技術競賽與評比活動。分批次、分梯次、分類別培訓各類農技人員、種養大戶、合作經濟組織成員、農機“能手”,建立一支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的職業農民隊伍,新增新型職業農民500人。
三是農業產業化工程。
新培育XX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家,全市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銷售收入增幅超10%,銷售收入超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達10家,超百億元的1家,直接帶動農戶數增幅8%以上。在加工企業相對集中的天目湖區域,創建農產品加工集中區。通過政策傾斜、設施配套、機制創新等方式,積極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園區,實現資源共享、抱團發展,擴大產業配套,形成集聚效應。規劃建設竹簀和104國道花木市場。
四是生態農業建設工程。
完成綠化造林3000畝,其中成片造林20xx畝。完成村莊綠化示范村10個。積極推進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加快天目湖國家級森林公園、天目湖國家級濕地公園、長蕩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步伐,推進塘馬、大溪水庫濕地建設。進一步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大力推廣秸稈機械化還田、肥料化、基料化、工業原料化等綜合利用途徑,大力加強秸稈收貯體系建設,確保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為從源頭上杜絕秸稈焚燒、改善大氣環境發揮重要作用。
五是農業信息化工程。
全面提高農業信息化服務覆蓋率,不斷完善農業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推廣一號店“特產中國”溧陽館等農產品網絡銷售平臺。積極打造智能農業物聯網平臺,加快江蘇天目湖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物聯網視頻監控系統、XX市如春特種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物聯網建設,充分發揮其示范樣板效應。積極推進政務公開,不斷完善網上辦事功能,全面提升農業政務網站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進一步完善村鎮信息服務站點建設,力爭農業信息化服務覆蓋率達65%。
六是農業機械化工程。
加快農機具結構調整,實施稻麥生產老舊農機裝備的升級換代,加快高效水產、蔬菜園藝、畜禽養殖機械裝備水平的提高,推廣各類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重點推廣大型拖拉機120臺,乘座式植保機30臺,糧食低溫烘干機100臺,力爭烘干率達38%。鞏固提升以稻麥秸稈機械化還田為主要內容的秸稈還田利用方式,確保機械化還田率在60%以上。規范農機合作社建設,完善內部機制,引導其向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特色化“四化”方向發展,逐步建立農機合作社信息化平臺并全省試點。緊緊圍繞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總目標,力爭全市農機化水平年底達到90%以上,通過省級“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縣市”驗收。
七是品牌質量建設工程。
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積極推進“三品”認證和標準化示范基地建設,新增“三品”28只。通過推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網格化管理,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制度化、責任化和規范化,建立“層層負責、網格到底、責任到人、全面覆蓋”的市、鎮、村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推動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整體發展。進一步深化和完善產地檢疫和定點屠宰檢疫,加大市場監管力度,筑牢農產品質量安全防線。配合省、市進行各類抽檢,省級蔬菜產品抽檢總體合格率達96%以上;水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7%以上;茶、果產品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省級動物及動物產品抽檢總體合格率達99%以上。
八是農業生產安全工程。
充分發揮市、鎮、村三級動物防疫體系的作用,強化動物疫情預警監測和疫病防控,保證物質供應和應急儲備,進一步提高防疫密度和達標水平,力爭群體免疫合格率達85%以上。進一步強化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防控,扎實推進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確保水稻重大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占種植面積的58%,有效防治重大植物病蟲害的發生,扎實推進農業綠色防控示范。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確保全市無重大森林火災發生,加快XX市森林防火指揮中心建設。
農林工作計劃 篇6
1.做好畜禽養殖場第二輪治理掃尾工作;
2.推進森林美化彩化和四XX區域生態修復;
3.繼續有序推進村級經濟合作社股份制改革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試點擴面工作;
4.繼續推進現代農業“兩區”建設,加快現代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進度。繼續做好余姚高新農業產業園項目對接服務工作;
5.加強海域使用管理,做好濱海新城6-8號區塊海域使用權出讓報批工作;
6.繼續抓好農業安全生產,重點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動植物疫病防控和森林消防工作,加強農技指導服務,做好農作物當季指導管理。
1.牽頭做好“美麗集鎮”創建活動的指導督查工作,抓緊成立“美麗集鎮”工作指導組,盡早明確年度創建對象,并制定指導工作方案,分片打造“樣板區”、“示范區”、“示范街(路)”;
2.講究管理藝術,積極運用疏導服務辦法和高新技術解決城市管理難題,提高夏季城市管理水平;
3.深化街面巡控序化行動、城市道路清爽行動、規劃防違拆違行動、建筑垃圾整治行動,完善聯動聯勤機制、源頭防控機制、聯合執法治理機制,重點抓好路面、立面、街面“三面”規范,臟、亂、差、污“四治”綜合治理,實現城市網格管理全覆蓋;
4.加快桐張岙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和智慧城管(二期)項目建設;
5.抓好四邊區域潔凈專項行動,加強環衛行業指導管理,加大環衛機械化作業力度,提高城區保潔水平;
6.發揮智慧城管龍頭作用,強化平臺協同聯動機制,分類處置無主部件,開展專項治理行動;
7.加強法制教育培訓,認真落實執法行為規范,提升依法履責的能力;
8.加強綜合執法調查研究和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十三五”規劃起草工作。
接待科
1. 做好xx市第二批農村基層作風建設巡查組來瑞后勤保障工作。
保衛科
2. 做好市政大院監控系統安裝改造工作。
3. 加強各辦公區安保人員政審工作。
后勤服務中心
5. 做好市政大院高低配變電系統維修保養工作。
6. 做好市政大院綜合樓樓頂防漏、玻璃防雨層維修工作。
7. 做好市政大院防汛防雷工作。
8. 做好掛職副市長公務車輛安排和生活服務保障工作。
資產管理科、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管理服務中心
9. 做好市氣象防汛大樓辦公用房調配工作。
10 .做好市檔案大樓和城市學院大樓辦公用房調配的準備工作。
11. 做好市機關事業單位房地產管理信息平臺測試、房產處置及測繪工作。
12. 做好辦公用房裝修、維修、調配和房地產出租、出借、租用、劃撥、處置的.審批工作。
13. 做好原“非典辦”固定資產報廢處置及日常管理工作。
14. 配合市府辦做好全市國有資產盤活、整合和處置工作。
黨總支
15.開展“紅七月 服務月”黨員服務活動。
16.組織安排各機關黨支部黨日活動。
工會
17.組織安排職工參加全市性趣味運動會和籃球賽等文體活動。
后勤管理科
18. 做好市檔案大樓物業第二次招投標有關工作。
19. 做好安陽大廈、科技大樓物業合同期滿招投標方案準備工作。
20. 做好老市政大院安裝消防、監控系統改造工程方案論證工作。
21. 做好老市政大院、科技大樓、安陽大廈等辦公區汛期安全檢查和防范工作。
節能科
22. 做好第二季度全市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耗統計及上報工作。
23. 做好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活動總結歸檔工作。
24. 做好市政大院創建國家級公共機構示范單位臺賬建設工作。
25. 做好行政執法案卷評查第一階段的自查工作。
26. 做好市政大院機關食堂樓頂安裝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的方案論證工作。
辦公室
27. 完成部分科室職能調整和工作人員定崗工作。
28. 做好機關工作人員公積金調整和退休人員調資工作。
29. 安排機關工作人員義務獻血活動。
車改辦
30. 做好涉改單位留用車輛信息核對和公務用車服務公司半年度服務質量測評工作。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