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質實習報告3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質實習報告 篇1
一、實習概況
1、實習目的與任務
地質地貌實習是我們專業基本教學實習環節,地質地貌實習報告。通過此次實習,使同學們進一步鞏固地質地貌學的基本原理,學習并掌握野外地質地貌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學們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形成比較完整的學科理論教學體系,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必要的基礎。
使學生對地質地貌學有一個感性直觀地認識,鍛煉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和野外勘查實驗的能力。
通過對各種地質地貌的觀察,認知并了解典型的地質地貌特征,能對野外的地質地貌構象作出基本的解釋,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算當地的地質演變歷史。
2、實習概況
(1)實習地點:xx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
xx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位于青島即墨市城區西側,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公園內以海拔231米的xx為最高主峰,大山、寶安山、團山及長嶺等幾個側峰拱衛在周圍。山雖不云高,峰雖不屬秀,然而這里豐富而又獨特的地質現象,卻使其在地質保護、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極高的價值。
(2)實習單位: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XX級
(3)實習時間:XX-12-31
二、實習內容
1、xx自然保護區概況
xx自然保護區是1994年xx批準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習報告《地質地貌實習報告》。位于青島即墨市城西4公里處,總面積7。74平方公里。它集科學地質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風民俗文化于一體,充分體現了xx文化豐富的內涵。它不僅是一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也是一處風景優美的旅游勝地。
xx自然保護區是全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面積最小的一個,但區內含有柱狀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積構造、接觸變質帶及古脊椎動物化石等豐富的地質遺跡,被地質界稱為“袖珍式地質博物館”。區內地質遺跡不僅豐富,而且十分獨特,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淺粗面火山巖柱狀節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寬150米,單株獨立、巍巍壯觀,可與英國的“巨人堤”、美國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現已發現并保存完好的有26處,最大的一株長16米、平均直徑0.8米硅化完全、年輪清晰實屬罕見;維妙維肖的沉積巖包卷層理和交錯層理勝似一幅山水畫,妖嬈多姿的接觸變質巖,展現了火山爆發的烈焰對地質的改變,給人留下了對大自然的感嘆。
2、xx地質地貌概況
xx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燕山運動晚期的火山運動奠定了xx的基礎。通過一系列的造山運動,形成了xx復雜的地形地貌和獨特的地質構造,特別是xx獨特的地質遺跡,較全面的'揭示了膠東半島及山東的白堊紀古地理的原貌及其發展過程。
xx地層的形成為早白堊紀早期,其區域地層劃分屬萊陽群曲格莊組。其巖石類型分別由沉積巖和火山巖組成,其中蘊藏著較豐富的硅化木和獨特的安山巖柱狀節理,從而形成了一個集沉積巖、火山巖、接觸變質巖、古生物化石等多種地質現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地質寶庫。
xx自然保護區由主峰xx(海拔233.1米)、西峰大山(海拔211.1米)、小峰寶安山(海拔i45米)、團山(海拔i26米)和長嶺組成。自南、北兩側遙望,xx、大山二峰并峙狀似馬鞍,其地貌類型屬剝蝕準平原上的殘丘地貌,山體圓凸,坡度在20度至25度之間,最高部位在保護區南側,海拔300米左有,相對高度達200米。山北坡延至埠南一帶,山西坡延至信村嶺,山前坡延至店子山及西流峰山(又名小龍山),山東坡延至陳家河東嶺,均屬低洼不平的平原兼低丘地形,殘丘周圍之沖溝多呈v字型和u字型。保護區范圍內無較大河流,只有數條季節河及山北坡截溝堵流形成的幾個小型水庫,以增加其自身景色。由于xx潛粗面火山巖結構構造特征,使其具有較強的抗風化能力,再加上斷裂構造等因素,在周圍沉積巖層逐漸侵蝕夷平的狀態下形成孤立殘丘地貌,使之具有山雖不高卻有拔地突起之感。
地質實習報告 篇2
一、實習時間:20xx—20xx學年第一學期第9—10教學周
二、實習地點:
1、實體模型參觀——模型室
2、實際工程參觀——京娘湖(口上水庫)
三、實習目的及意義:
通過實習讓我們在大腦中建立起水利水電工程模型,對水工建筑物的外觀、規模、作用及特點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水利建設的程序:規劃、設計、施工、建設及管理和運用。
同時對水工建筑物和水電站的工作模式有一個直觀的感性認識,為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基礎。
四、實習報告內容
(1)預習內容:在這短短的學習中我認為水工專業培養具有水利水電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水利、水電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所必需的數學、力學和建筑結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使學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設計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的基本訓練,具有水利水電工程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同時還應該具備較強的計算機和外語應用能力,水利水電工程所必需的制圖、計算、實驗和測試等基本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知識、信息處理的基本能力。
我們還必須熟悉國家有關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方針、政策與法規,了解國內外本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
(2)現場參觀總結:
水利樞紐的組成及其綜合效益:口上水庫建于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畝,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灌溉和供水為主,兼有發電、旅游等綜合效益的水利樞紐工程,水庫大壩為漿砌石結構,壩高74m,溢流面覆蓋30cm,材料是混凝土,閘門采用平臥式。
壩基為石英砂巖,硬度達10~12級。
口上水庫是由擋水建筑物大壩,啟閉室,泄水口,涵管和發電廠房組成。
其中啟閉室是仿古建筑造型。
車谷水庫是由擋水建筑物大壩,泄水口,涵管和發電廠房組成。
a防洪。
水庫可以調節其出庫的徑流量,因此水庫下游洪災的機率就會減小。
這個效益一般在南方發揮的作用大,因為南方的降水量大,雨量充溢,而北方卻降水量少,不易產生洪水。
故此,防洪的效益在北方不是十分明顯。
b灌溉。
與防洪相對,在干旱的季節或年份,可以適當調節水庫的蓄水量,滿足農業對水的需求。
地質實習報告 篇3
1. 實習概況
1.1區域地質概況
北京市在地質構造上正處于華北地區中部--燕山沉降帶的西部。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既經過大幅度的下降,接受巨厚的沉積;又產生過劇烈的造山運動。特別是中生代,以燕山運動為主的造山運動,構成了北京地區地質構造骨架和地貌的雛形。伴隨地殼運動的發展,褶皺變形和斷裂發育廣泛,巖漿活動也很頻繁。平原地區凹陷隆起的邊緣,都為大斷裂所控制。這些大斷層之間往往分布著許多較小的斷裂破碎帶。北京地區的巖性條件比較復雜,大體上可劃分為松散堆積物和基巖兩大類。中生代燕山運動形成了北京地區的基本地形骨架。
1.2實習概述
實習兩條路線分別為延慶硅化木公園六道河村六道河背斜以及排字嶺單斜旋回粒序的觀察和下葦甸寒武系—奧陶系海相地層觀察以及妙峰山復式背向斜褶皺及其形成圈閉的描述。
2. 分點論述
2.1 六道河背斜(縫洞單元體)
2.1.1 地質描述(名稱+特征+形成機制)
核部中元古界長城系常州溝組石英砂巖,兩翼是長城系串嶺溝組紫紅色頁巖與團山子組 白云巖組成的背斜,背斜特點西翼緩東
翼抖具體產狀如圖所示。西翼以紫紅色泥頁巖和灰質白云巖為主,地層向上厚度加大,并且在背斜西翼發生正斷層發生地層的錯位與滑脫。核部地層遭受強烈風化,發生滑塌作用。 形成原因主要是受后期加里東造山運動的影響,華北地臺收到強烈擠壓而形成的造山帶褶皺帶。
主要重點觀測到一個在白云巖中延伸2-3m的裂縫,呈V字形,順節理縫發育(節理產狀276°傾角76°)。遠處觀察白云巖中的縫洞單元體比較發育,且都順節理發育。
據李陽等在20xx年提出的,溶蝕縫是地下水在裂縫內流動、溶蝕作用的結果,是在其他裂縫基礎上溶蝕擴大的裂縫,通常原始裂縫被溶蝕擴大幾倍甚至于幾十倍,其分帶性和方向性受原始裂縫發育特征控制。
據杜秀娟等在20xx年提出的,在油氣運移的過程中,構造擠壓運動導致脆性巖層形成的較大型節理縫以及碳酸鹽巖中的溶蝕孔縫可以作為良好的油氣運移通道。碳酸鹽巖儲集層中的裂縫既可作為儲集空間又是重要的滲濾通道。如伊朗著名的阿斯馬利油藏儲層巖性以顆粒灰巖為主,孔、洞、縫發育,為裂縫—孔隙性儲層。
此處溶蝕洞系形成原因,大氣淡水沿碳酸鹽地層裂縫或者節理滲流進入地表/地下,從而對碳酸鹽巖形成淋濾作用,作用成上寬下窄V字形孔洞。
2.1.2 對石油勘探與開發的意義
眾所周知背斜形成的圈閉是油氣聚集形成油氣藏重要場所,背斜油氣藏在世界上發現的油氣藏中占有相當的比例,約占總量的18.8%。由于重力分異的.結果,氣占據背斜的頂部,油居中呈環帶狀分布,水在下面托著油氣。
碳酸鹽巖地層中裂縫既能作儲集空間,又是重要的滲濾通道,如果挺烴源巖和該層發育齊全,也有有利的儲集空間和運移通道,很容易形成縫洞型油氣藏或油氣聚集帶。縫洞型油氣藏是我國油氣勘探、開發中的一種十分重要的油氣
藏。在碳酸鹽巖和火山巖儲層中,油氣藏主要為縫洞型。即使在碎屑巖儲層中,也有相當一部分油氣藏為裂縫型。
2.1.3 對地震與測井解釋的指導意義
據觀察本地碳酸鹽巖縫洞以上下排列的特點發育,在地震與測井解釋中應注意縫洞單元體的垂向上的連續發育,并且著重分析縫洞單元體和雜亂反射地質體相互的連通性,對油氣聚集帶的劃分具有重要意義。
據胡中平20xx年提出,不均勻地質體和溶洞都可以形成繞射波。在地層內部, 溶洞和地層波阻抗界面的相互作用可以形成多次繞射, 對這些多次波進行疊前成像, 即可在垂直方向形成多個強能量團即“ 串珠”。
據董平川等20xx年提出,縫洞單元體在測井上的識別
2.2 書頁山單斜(旋回)
2.2.1 地質描述(名稱+特征+形成機制)
本區主要是在延慶區上侏羅統大套砂泥互層的旋回與韻律沉積觀察。觀察地層主要處于辮狀河沉積的底層,發育中生界下白堊統土城子組紅色砂礫巖。燕山造山運動使巖層發生傾斜,構成河流沉積二元結構,粒度較粗的礫石為主,從下至上的發育三套礫石、砂體沉積并且逐漸變厚,證明河道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單一砂層中粒序為正粒序,砂泥互層構成反韻律,沉積粒度粗,成分及結構成熟度較低,發育砂礫巖。發育由河道遷移產生的各類型層理(大型板狀交錯層理、槽狀交錯層理) 發育大型槽狀交錯層理。 (柱狀圖)
總共觀察到兩個沉積旋回,以山坳(易風化的泥巖的組成)為分割線。
2.2.2石油勘探與開發的意義
本次觀察到的下部的辮狀河的沉積粒度粗的砂體不能作為很好的儲層,而本次沒有看到的上部的辮狀河三角洲前緣沉積的砂體能夠作為很好的儲層,在三角洲前緣斜坡受波浪影響強烈的地帶, 有利砂體平行于岸線的方向分布,尤其是接近前三角洲泥的部位,應在平行于相帶的方向上尋找高孔、滲帶, 特別要重視波浪的改造地區是高孔、滲帶的有利發育地區。
2.2.3 對地震與測井解釋的指導意義
該套地層埋藏于地下,通過鉆井測井,特別成像測井可以清楚直觀的呈現下亮上暗的正粒序遞變特征;識別層面構造沖刷面,通常表現為明暗截切狀,下部為暗色低阻特征,上部亮色高阻特征;綜合該區地質背景以及其他測井資料等,進行沉積相的識別與劃分,指導油氣勘探開發。
地震的方法就我個人的認識來說
不能識別,只能通過最大湖泛面等知道旋回界限的劃分。
2.3 門頭溝下葦店碳酸鹽巖(鮞粒灰巖)
2.3.1 地質描述(名稱+特征+形成機制)
本區主要以徐莊、張夏、崮山、長山、鳳山組鮞粒灰巖和條帶竹葉狀灰巖為主,徐莊-張夏由深到淺的變化為砂屑質灰巖向云質和泥質灰巖過度,鮞粒粒度逐漸變大過渡到豆粒(大于2mm),并在火車隧道口看到高度約1-2m的藻丘連續發育,形成于高能、水體較為正常和濕潤的環境中,藻丘本身不是很好儲層但其同時代形成砂屑質碳酸鹽巖可以作為很好的儲層,對油氣勘探具有指導意義;崮-長-鳳由紫紅色竹葉狀灰巖向灰黑色竹葉狀夾泥質條帶灰巖過度,竹葉狀由順層排列到無序雜亂排列,只是風暴沉積動力的加強。
徐莊組底部為中-薄層泥質條帶頁巖、泥晶灰巖、云巖,上部為厚層碎屑、鮞粒灰巖、白云巖及少量的竹葉狀灰巖鮞粒、砂屑向上變粗,且有豆粒發育,表現為碳酸鹽臺地高能沉積環境。頂部厚層灰巖內有灰綠色淺綠色安山巖侵入巖床發育,產狀與灰巖產狀一致。下葦甸剖面張夏組以砂屑、鮞粒、竹葉狀灰巖為主,夾有薄層褐黃色泥質條帶云巖,還發育有藻礁。碎屑向上變粗,鮞粒向上過渡為豆粒,竹葉狀灰巖向上變多,且竹葉狀礫石具氧化圈,主要是由于含鐵鈣質膠結作用形成的。
重點觀察徐莊組與張夏組的高能碳酸鹽巖沉積,主要發育鮞粒灰巖以及竹葉狀灰巖。鮞粒主要以正常鮞和放射鮞較為典型,鮞粒由核心和同心層兩部分組成,核心通常為內碎屑、化石、球粒、陸源碎屑等,放射鮞具有放射結構,多由重結晶作用產生,原始礦物多為針狀文石(如圖所示)。
波浪和潮汐的作用引起水介質的攪動,每攪動一次,生物碎屑、球粒、內碎屑、陸源碎屑等便處于懸浮狀態,同時促使二氧化碳從水體中逸出,過飽和的碳酸鈣(文石針)圍繞碎屑顆粒沉淀一圈包殼,這樣周而復始的攪動,便形成具有一圈圈同心紋包殼的鮞粒。當鮞粒達到一定大小,其質量超過波浪、水流攪動的能量,便堆積在海底,不再被攪動,并為亮晶方解石膠結,形成亮晶鮞粒灰巖,若鮞粒被帶到低能環境,則形成泥晶鮞粒灰巖。
2.3.2 對石油勘探與開發的意義
以鮞粒為主要組分的石灰巖,它是一種良好的儲油巖·它是兼具化學和機械成因的石灰巖,形成于碳酸鈣處于過飽和狀態的海、湖波浪活動地帶或潮汐通道水流活動地帶。鮞粒灰巖在石油與天然氣勘探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鮞粒灰巖具有高孔隙度、高滲透率特征,往往是原油和天然氣的良好聚集場所,常常形成大型油氣藏。
2.4 野溪妙峰山褶皺群
2.4.1 地質描述(名稱+特征+形成機制)
妙峰山復式背向斜是從西側向東側依次由倒轉向斜、箱式背斜、向斜、尖棱背斜等一系列向斜和背斜的復式組合。具體產狀如圖所示。背斜核部發育箱狀褶皺,可見滑脫現象。褶皺過程中,巖層受到擠壓,頂部拉開,形成三期縫隙(分別為共軛剪節理、張節理、剪節理),碳酸鹽溶解,隨著地下水流到裂縫中,進而形成方解石脈。
觀測標志層為該構造中上部的灰黑塊狀色豹紋灰巖,由淺灰色白云質團塊和深灰色的泥灰質組成,由于抗風化能力的差異,豹斑在巖石表面上突起,貌似豹皮。
在尖棱背斜的西翼上能觀察到明顯的巖層錯動及破裂面、糜棱巖帶、順層劈
理、方解石三角帶以及褶皺滑脫形成的波狀劃痕。
2.4.2 溢出點、形成圈閉如圖所示
2.4.3對震與測井解釋的指導意義
3. 斷層性質分析
【地質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地質實習報告06-27
地質認識實習報告06-14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08-14
地質實習報告范文11-05
地質實習報告模板10-15
有關地質實習報告07-14
地質類實習報告10-24
煤礦地質實習報告06-06
關于地質實習報告08-29
地質個人實習報告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