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致青年教師》讀后感1500字(通用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致青年教師》讀后感1
讀一本書,是一次心靈的旅程,一次自我的升華,一次豐富的收獲,致青年教師讀后感。與作者在書中相會,思維地碰撞讓自我得到了成長,這是一次啟迪,一場智慧的邂逅。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就是如此,在我做青年教師的旅程中我很幸運,遇到了這盞心燈。
吳非老師是個真誠的人,他在書中把自己的所做、所思、所想都毫不保留地與我們分享,作為青年教師,讀這樣的文章,就如一位長者在你跟前,推心置腹地教你怎么樣做老師,與你分享他在教育中的困惑和所得,這樣的書,怎能不吸引人呢?
讀到“你一定能寫好”給了我一些想法: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也是常常注意鼓勵孩子,讓學生自信起來大膽說大膽地寫,但是在對一個孩子無數次鼓勵沒有效果之后,我們的耐心好像瞬間消失了。這是一種失望出來的體現,隨之就會出現一些無意識說的傷害學生的語言,比如說“你上課到底有沒有聽?”“我說不行就不行!”“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你可真行,竟做出這種事!”“都是一樣的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別人!”“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了
讀“為什么你的學生缺乏氣度”我想到了發生在班級的事情:那是
當時我是5年級古詩背誦的評委,六個年級的比賽是一起進行的,我從五年級下來的時候就看見董晨陽在班級哭,見我下來,大家都圍著我,七嘴八舌的說起來,聽了好半天才知道,原來是背誦古詩的時候董晨陽《勸學》沒有背出來,大家都指責他,所以孩子就哭了。我把孩子叫到跟前,其實我也是非常詫異的,昨天在我這里過關的時候背的好好的,怎么到比賽的時候就背不出了呢,我想大概是緊張了吧。
“怎么了?”
“老師,我勸學沒有背出來”,眼睛里眼淚還在流
“今天早上不是告訴我只有《小兒垂釣》背誦不出來嗎?”
“是的,可是老師叫我的背誦的時候我就什么都忘記了。”
……
“你努力了嗎?昨天回去背了嗎?”
“恩,我背的”
“那就好,只要你努力了,老師和同學都不會怪你的,以后我們要提前做準備,下次的比賽我們有把握了”
“盛老師,謝謝你原諒我……我以為你也會怪我”
孩子的眼中又流出了眼淚
我抹去孩子的淚水
我們教師,在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如果多些諒解、寬容,而不是一味發火指責的話,孩子們得到的也許會更多,我們常常會誤解孩子,這樣的誤解對孩子是多大的傷害呀,一個不分青紅皂白的老師教出來的孩子也一定是個蠻不講理的,教育中多一些寬容、理解,孩子和我們就更進一點,我想這次的比賽對董晨陽會是一次很好的體驗,對我,同樣是。
如果作為教師沒有給孩子寬容和理解,孩子們看在眼中記在心中,那么這個班級里就是個沒有氣度的孩子,教知識的同時,教師難道不應該以身作則教做人嗎?
讀吳老師的“作業
只是,我們要慢慢等,多一些耐心。
《致青年教師》讀后感2
這個暑假,我們學校又給我們買了很多好書,其中吳非老師《致青年教師》一書,我是翻了又翻,讀了又讀。這本書給我的收獲很多,反思也很多。我認為這是一本實實在在的好書。書中85
我知道了“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的職責,更應當是我們教師自身的追求。
我知道了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是一個“
我知道了優秀的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而那“開關”就在他自己的手里。我還知道了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分陰暗。
回顧《做個有胸襟的老師》這
回顧《不能讓學生認為我們不認真》這
《不能疏忽的教育細節》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讓學生追求詩意的人生》這
語文學科的教育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生長遠的甚至終生的利益和
學生在青少年時代讀什么書,思考什么樣的問題,將決定一生的
回顧吳非老師《致青年教師》中的85
讓我們始終記住:我們是教師,可是和所有的人一樣,我們在成長中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東西。那這些像夢一樣的詩,像詩一樣的夢永遠不再回來了,可是它還留在孩子們的眼睛里,孩子們就坐在你的面前……
愛所有的孩子!
《致青年教師》讀后感3
春節過后,孫校長給我們每位教師推薦了一本書,我選擇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老師》。在這本書里,吳非老師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案例,用其平實的語言引領我感悟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邊讀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邊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讀吳非老師的文字,真正懂得了:教齡、資歷、經驗,未必就意味著是個成熟、理性的教師!
在《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
作為教師,不僅要當好學生們的領路人,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一個連自己專業都不愛的老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應當是一盞不滅的燈,“開關”就在自己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個人的修煉;如果他有”電源“,或是不斷充電,他就能一直發光,一直照耀著學生面前的道路。我們要想當一盞不滅的燈,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不斷的充電,才能使這盞燈一直發光。所以,過去我們那種要給學生一杯水,我們就得有一桶水的觀點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的一桶水已經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而知識更新的又是如此之快,如果我們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我們遲早會被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于學生,非此不足以為師。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老師應當表現得比學生更善于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指引學生面前的道路。
《致青年教師》這本書,真的很好。幾乎每一
《致青年教師》讀后感4
剛剛步入教師的職業兩年,從小就覺得老師是特崇高的一個職業,小時候對老師也是常常抱有敬意之情。但是真正成了一名老師之后才發現老師其實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工作,但卻是一個充滿藝術的職業,因為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多的是學會與人的.相處,自己的品格常常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也許以前在自己做學生的時候覺得懶散一點并沒有什么,但是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塑造著學生的為人處事方式。想到這里,不禁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但是在實踐的教學中卻是充滿了各種的困惑。
無意中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他以自己的豐富經驗給青年教師提出很多好的建議,以及對教育的深層闡述。作為一名青年教師,這本書解答了我很多教學中遇到的困惑,看著吳非老師自身的經歷,仿佛讓我看到一個老教師走過教育之路的背影,給了我很多的啟發。在書的自序中看到“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的話時,讓我有點惶恐。也許當初我更多的是因為自己對教師的職業好感,或者說是對校園生活的親睞而走上了教學的崗位。現階段的工作熱情更多的是建立在對事物的新鮮感和好奇的心態上,真的不曾想過自己教師的職業生命。讀完這本書后,讓我對教師的職業生命開始有了思考。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們應該以一種謙卑的姿態不斷學習,不斷努力,這樣才能讓我們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才能讓我們有更多發展的機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所以我們應該多向同事學習,多去聽聽別人的課,甚至聽一些不是同科目的課,看看那些老師是如何帶動課堂氛圍,如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這些都可以讓我們受益匪淺。
在《就讓你的眼淚流出來》這
我們經常說:“教育需要等待”。我們常常在上課的時候急著讓學生學會知識,在學生犯錯的時候急著讓學生改正錯誤。在《不要急》中,吳非老師告訴我們: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慢”,教育教學是“慢”的教育。我們需要去等待學生的改變。教育并不是捏泥人,不是根據你的意志去塑造他,我們應該根據學生自身的情況用愛心和耐心去引導他,對我們的學生我們要施以持之以恒的教育和關懷。同時,教育應該是是動態的,我們不能始終只憑自己已有的知識來教學生,應該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實際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實踐,在實踐中就不斷會有新的發現,就會創造出新的東西。這樣我們才能跟學生一起學習,才會有更多專業發展的追求。因為我們青年教師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性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更多的去教導和引導學生,與他們一起進步,收獲學習的快樂。
我們常常會發現怎么樣的老師就會在他們的學生身上發現一些這個老師的影子,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會對我們的學生產生或好或壞的影響。就像吳非老師在《不能忽視的教育細節》中所告訴我們的,不能在教學的同時忽略了一些生活的細節,要注意自己的習慣,以免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我想教育更多的是需要責任。
一位優秀的教師本身就是一本教科書,他能教給學生
《致青年教師》讀后感5
“平凡而美麗著”,國慶期間,我翻閱了《致青年教師》,其中一
一年一次的運動會快到來之際某個晚自修,我班的班長來到坐班老師邊上,問:“老師,您能借我幾分鐘嗎?”老師回答說:“當然可以!”班長說:“老師,我想和班上同學說說運動會事情,您能回避一下嗎?”老師笑了笑,出了教室。隨后,班長就公布了班級事宜,非常具體安排哪些同學搬桌子到運動場地,哪些同學買食品物品,哪些同學維持運動場地衛生,哪些同學要負責接應拉拉隊工作以及接應運動員……萬事俱細,安排井井有條,還在外面的坐班老師聽了,好生佩服呀。之后,坐班老跟我聊這樣事問是否我安排的,我搖頭不語,但心中感到無比高興有這樣的一個心中特有班級的學生。記得有一次,我在課間看到一個男生蹲在水桶旁邊,一手拿著抹布,一手拿著拆下的風扇罩子,一根一根地仔仔細細擦過去。過了兩節課,我去發作業,看到另一個男生提了一桶水回來,而原來擦風扇的那個男生還是蹲在繼續擦班級其他的風扇,我忍不住夸了一句,你真勤快,只見這男生笑著憨憨回答說沒什么,沒什么,小事情。每一天都有某個他,她或者他們為班級做著這樣那樣的事,這跟老師分配的任務,班級的獎賞都沒任何關系,只是他們發自內心去愛護自己的班級,我們的學生真美!
下課時,走在教學樓的樓梯,有時我們會看到一個并不強壯學生背著或者攙著另外一個把他還大個腳受傷的同學走,從一樓一直背到或者攙到四樓,問他要不要幫助,他會說沒有關系慢慢來。其實,教學樓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而已,還有宿舍樓,教學樓到宿舍樓的一段路。班級也有這樣的例子,我會覺得背著同學爬梯的學生太辛苦,安排其他同學幫他替換,這個學生就馬上說,“老師,小CASE,不需要這么多人的呢”,邊上的同學也馬上應和,“老師你放心,有我們呢。”晚自修結束,走在教室外的走廊上,我們會看到有些學生像個老師一樣幫助其他同學解答難題。記得有一年英語會考在即,一般來說理科班的男生的英語會考問題比較大,老師建議搭對子輔導,班級中成績比較好的女生自愿在晚自修后幫助那部分男生,這樣的對子這個班級有十對之多,每天有一個女生主負責復習內容,其他女生負責檢測。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一直堅持著,直到會考的前一天。這樣的互助在每一屆都會看到,我們的學生發自內心并用實際行動去幫助自己的同學,真美!
有一天,我正在樓梯往上走,一個學生“嗖”的一聲從我身邊而過,箭一般的速度沖下樓梯口。我以為發生了什么事情,跟誰他的身影往前看,著只見他趕緊上前幫還在一樓慢慢行走的有著身孕的物理老師拿書,器材。原來這個他在樓上就看到老師從辦公室出來,他跑的如此快就是為了讓老師少累一點。也許你會覺得這是對待特殊人群,其實不然。每當我們端著電腦、書或者作業本走進教室之前,總有學生看到之后,會馬上伸手幫你端。每當下樓梯的時候,我們學生看到穿著高跟鞋的女老師,都會善意的提醒老師當心一些。每當下雨天的時候,我們站在學校的中廳等著雨小點時,總會有經過學生的對你說,“老師,我幫你撐一程。”你回頭看的時候,有些學生未必是你認識的。每當查寢完畢的時候,我的學生對我說過最多的話就是“老師,您也累了,趕緊回去吧,路上注意安全”。每當畢業的時候快上大學之前,我們很多的畢業學生都會來到學校的辦公室串串,看看曾經教過自己的老師,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我們的學生發自內心地關心自己的老師以及毫不吝嗇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真美!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借我借我一雙慧眼,讓我們發現更多的關于學生的那些美麗的事兒。
《致青年教師》讀后感6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吳非老師的《致青年教師》一書,之前總覺得教育理論的書比較深奧看不懂,而《致青年教師》單看它的目錄就比較新穎、獨特更符合我們青年教師的胃口,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這些寶貴意見讓我受益匪淺。吳非老師以平易的語言,將那些典型、生動的案例娓娓道來,在工作中給我們以啟示,在生活中給我們以指引,在閱讀時就如同與一位智者在促膝交談。記得有人說結緣教育是一生的幸福。然而,工作中我卻總是自怨,總找不到身為一名教師的幸福感。在邊讀《致青年教師》一書的時候,我邊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與
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當好學生們領路人,我們還要擁有一個博大的胸懷。因為教育者的胸襟,是學生的天地。教育者的胸襟有多寬,學生的
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做一個專業知識和能力很強的老師。工作中只有愛我們自己專業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優秀教師一定是一個與書為友,勤奮好學,博才多識的人。只有這樣,我們心里的底氣才足,我們也才能用自己的知識與智慧,為學生照耀他們的人生之路。現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很多,很快,知識面很廣,興趣很多,如果我們老師還停留在原來所學的知識層面上,不多一些一技之長,那就會變成我們自己與學生不合群,從而被學生所疏遠,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我們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能力素養應當遠遠高于學生,還要多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十八般武器,不需要樣樣精,但起碼能通一些。在當前新大課改的形勢之下,我們老師更應當表現得比學生善于學習,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用我們的智慧照耀學生面前的道路。
當然,讀吳非老師的文字,更多地是讓我在平實的語調中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和希望。讓我們教著、學著、思考著、努力著,期待著那一天。
【《致青年教師》讀后感1500字(通用6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