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會說呼蘭河落后閉塞,但中國的自然鄉村都是在偏僻遙遠的地方;也許你會說呼蘭河的人們迂腐麻木不仁,但這的的確確是一些鄉村的寫照。也許這便是鄉土文學吸引人之處:貼近生活,貼近的是那樣完美以至于小說中的虛構你也不會辨認出來。
呼蘭河東二道街的大泥坑,雖然嚴重的影響了老百姓的生活,但沒人提出來要把大坑填上。是的,人們的無動于衷,甚至于嘲笑反映出他們的麻木不仁。但是,在我的記憶中,我姥爺家后面有一大塊空曠的地,其中的大概一半用來種苞米,可另一半卻始終無法利用,其原因就是那一片地上有好幾個大坑。小時的我還經常去其中最大的一個坑去撈魚,直到我小學三四年級也就是2003年左右那些坑才被填平。可想而知,當時的`人們思想沒有現在先進,工具沒有現在那么功能強大,怎么會輕易就把坑填平?同時這個大坑不也象征著呼蘭河人民所經歷的種種苦難嗎?他們掉入“坑”中,只能自己或在別人的幫助下盡力爬上來,倘若自己無能、也沒人幫忙,那只能想夜間的“動物”一樣,湮沒在苦難之中而無人知曉。對于呼蘭河城中的百姓來說,生活就宛若那條泥濘曲折的道路,遠處即使是春意盎然的風景,唯一能做的卻是對付腳下的泥濘。這正是鄉土中普通人生活的寫照。
這本書中最溫馨的莫過于作者描寫和祖父生活的那一章了。縱觀蕭紅的一生,恐怕只有童年這短暫的時間是快樂的吧。作者寫出了童年的天真頑皮,更突出了祖父的高大形象。雖然生活艱辛,但兒童就可以無憂無慮,天真快活,根本沒有什么補習班作業之類的事來打擾童年的美麗,而且還有那么可愛體貼的祖父照顧。這與我的童年生活如出一轍,只不過我爺爺家沒有后花園,而是在樓前有一大片草地和樹林。草地上承載了我太多的歡樂:夏天就去捉螳螂、螞蚱、蚯蚓、蛐蛐,到了秋天側彈玻璃球,冬天就玩雪或者冰溜子。沐浴在微風之中,享受著太陽的溫暖,感受大自然的奇妙。這就是鄉土帶給兒童的歡樂。
鄉土的生活是艱辛的。有二伯的生活充滿了辛苦,正是這變幻無常的生活造就了有二伯古怪的性格。有二伯喜歡被人叫做有二爺,一聽到小孩子叫他有子便會大怒。雖然自己一貧如洗,但自己還是放不下自己的面子,可他雖然操勞一生,但也剛剛果腹,連孩子們都嘲笑他,最終只能淪落到偷東西,這分明是命運的捉弄,他又有什么辦法呢?生命就宛如蜿蜒的合適,總要沖開苦難的包圍,固執的流向遠方——即使是想象中的遠方。他想通過跳井上吊來沖破包圍,可“他還是活著”,只能肩負著人間的苦難,勉強的活在世上。
到了后面的馮歪嘴子和王大姑娘,雖然這是一場悲劇,但其中也有動人的色彩。雖然王大姑娘死了,但馮歪嘴子堅強的活了下去,養他的兩個兒子,給兒子帶回去水果、肉等。生活是艱辛的,可越是這樣越要頑強的生活,只因為有親情的呵護。這也許就是當時人們生活中的一線光明吧,這也就是鄉土的溫暖。
童年中的那塊最真實的鄉土,忘卻不了,難以忘卻,就牢牢的印在腦海之中了。
【呼蘭河傳高中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呼蘭河傳》之《小城呼蘭河》讀后感12-27
呼蘭河傳讀后感03-16
讀后感:呼蘭河傳04-11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04-28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04-23
《呼蘭河傳》讀后感06-03
呼蘭河傳的讀后感12-24
《呼蘭河傳》讀后感-02-28
《呼蘭河傳》的教案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