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鳥語》課后總結
《鳥語》是一篇充滿童趣、耐人品味的好文章。課文以生活中生動真實的事例情真意切地表達了我傾聽、揣摩鳥語的情景,字里行間都充滿著作者對鳥兒的喜愛之情。
1、引出對話知鳥。在學生對鳥兒已有好感的基礎上,我繪聲繪色地講述公冶長的故事,使鳥兒的魅力倍增,我多想做一個通曉鳥語的公冶長啊!此時也成為孩子們的心聲。鳥兒真能表白?我們能否聽懂?他們帶著問題、帶著猜想、帶著向往走進文本。贊可夫認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此時,把課文讀通、感知課文內容便是觸及精神需要,他們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進行自主、有效的對話。
2、揣摩語言懂鳥。小孩子都是有靈性的,天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和表現欲,他們對課文中的人、事、物都會產生自己獨有的感受和想法,雖然他們說不清,但一心想表現,教師要給他們充分的機會。學生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我與鳥兒動聽的交談感染著他們,由動聽到動心,他們也想嘗試著做鳥兒的知音。于是,我學生談談他們曾經經歷的熟悉的生活情境,以他們獨特的心態聆聽鳥語,并將他們的獨特的感受以各種方式表現出來:
有的在文中搜索與我同感的句段,細細欣賞品味;有一位學生談到喳喳喳喳、喳喳喳喳,那不是分明在說喜事到家,喜事到家嗎?這一句時說:有一次,我考了雙百分,放學的路上,喜鵲枝頭叫,仿佛在說:恭喜你呀,恭喜你呀!所以我認為喜鵲真能給我們帶來喜訊。說完,他動情地朗讀了第10自然段;有的迫不及待地尋找恰當的語言,進行了創造性的表述:鴿子咕咕咕咕、咕咕咕咕,分明是催促我多讀點書,多讀點書,白頭翁在告訴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學生在上述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對鳥兒的喜愛之情已默默地滲透到他們的心中,鳥能給人啟迪、帶來智慧和樂趣,聯系舊知,學生知道鳥兒是森林的護衛天使,是人類的朋友。最后我引導學生:你現在最想為鳥兒做點什么?孩子們有的說要寫詩贊鳥,有的說要寫護鳥標語,有的說要走出校園為鳥兒護窩搭巢愛鳥之情化為實際行動,既升華了情感又付諸了實踐。
- 相關推薦
【四年級《鳥語》課后總結】相關文章:
語文課題鳥語的課后總結09-21
關于鳥語的教學總結09-02
《鳥語》教案07-13
《鳥語》的教學反思07-22
關于《鳥語》的教案10-19
《鳥語》教案范例06-18
鳥語的參考教案08-14
鳥語教學設計09-20
《鳥語》教學設計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