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初步開發導學案
第15課 南方的初步開發導學案
【目標要求】
1.識記與理解
了解孫吳時期江南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突出成就;記住吳國衛溫等人率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知道諸葛亮治理蜀國,使西南地區得到一定開發;簡要了解三國到南朝政權更替的基本情況;了解東晉南朝時期南方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情況;記住建康(今南京)是南朝發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都會。
理解南方初步開發的含義以及開發的原因和條件。
2.能力和方法
通過對南方初步開發原因的探討,提高學生分析和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南方開發表現發學習,培養學生歸納、概括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對吳蜀時期和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經濟發展狀況的比較,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方法認識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人民群眾在生產實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養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認識社會安定、地區之間的交流和民族團結對國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樹立維護社會安定、加強各民族團結的觀念;初步總結南方開發的經驗與教訓,認識應如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
【預習導學】
1.在江南的手工業中,最重要的是______,會稽一代出產的______是著名特產。_______有一定的發展。瓷器制作技術有了提高,能大量生產相當精致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造船中心。造船技術已達較高水平,________年,吳國的衛溫、諸葛直率萬人乘艦船到過_____________。
2.三國鼎立局面結束后,_________一度統一全國。西晉滅亡后,從4世紀初到6世紀末,_________和_________先后統治南方。
3.南方人民利用氣候溫暖、雨量充足、土地肥沃等優越自然條件,廣種水稻,并推廣種植原產于北方的_______、__________等作物,促進了農業的發展。
4.東晉南朝時,南方的手工業有明顯的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術有很大提高。
5.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促進了南方的________興旺和_________的繁榮。_________是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________,他的變化可以說是江南地區開發的一個縮影。
【問題探究】
改革開放以后,大量的人才紛紛涌向南方,人稱孔雀東南飛。這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人口南遷是否相同?說說你的看法。
【例題精析】
1.江南經濟開發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北方人南遷,帶來了大量勞動力B.南方氣候適宜,土地肥沃
C.北方人南遷,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D.興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江南經濟開發的原因進行分析的能力。江南經濟開發的原因很多,但興修都江堰不屬于江南經濟開發的因素,都江堰市戰國時期秦國修建的水利工程。故選D項。
2.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結束三國分裂局面,統一全國的是()
A.魏國B.蜀國C.吳國D.西晉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再認再現歷史知識的能力。280年,西晉滅掉吳國,統一全國。故選D項。
【目標檢測】
1.李白的詩句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紛紛南遷江南的情況,從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遷主要是因為()
A.北方自然條件惡劣B.北方戰亂頻繁
C.北方統治者殘暴D.南方經濟發達
2.三國時期,吳國的造船業發達。當時的造船中心是()
①侯官(今福建福州)②番禺(今廣東廣州)③建業(今江蘇南京)④建康(今江蘇南京)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三國時期,臺灣和大陸就有聯系。那時,臺灣稱為()
A.夷洲B.流求C.琉求D.澎瑚
4.下列朝代都曾以建康為都城的是()
①東晉②西晉③西漢④南朝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下列哪一個城市是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都會,它的變化可以說是江南地區開發的一個縮影()
A.建康B.成都C.洛陽D.廣州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江南)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記》譯文
材料二江南之為國盛矣。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
請回答:
(1)《宋書》里描寫的南朝時的江南與司馬遷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請你說出出現這樣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3)三國吳蜀時期,哪些人為江南的初步開發做出了貢獻
【質疑反思】
【預習導學】
1.制造麻布越布絲織業青瓷侯官番禹230年夷2.西晉東晉南朝
3.麥豆4.織錦造紙制瓷5.商業城市建康都會
【問題探究】
不同。魏晉南北朝時北方人南遷是為了躲避戰亂,獲得安定的生活環境;改革開放以來,人口南遷一定程度上是為了增加經濟收入,謀求在物質和精神上的提高。
【目標檢測】
1.B2.A3.A4.D5.A
6.(1)司馬遷描述的江南,人煙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換很不發達。貧富分化的
程度也很低。《宋書》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饒,豐收年頭,一年收獲的糧食能滿
足幾個郡人口的需要,出產的絲綿、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 相關推薦
【南方的初步開發導學案】相關文章:
《故鄉》的導學案02-14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
往事依依的導學案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