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唐代的中外交往
唐代的中外交往
課標內容: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鑒真東渡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①長安是唐朝陸路交通中心;
、趶V州是最大的外貿港口;
、厶瞥趶V州設置市舶司;
、芴瞥畬嵭袑ν忾_放政策;
、萑毡、大食、天竺等國向唐朝派遣使節;
、奕毡镜那蔡剖购土魧W生;
、哞b真東渡;
、嘈饰饔。
1、通過對唐朝對外交往盛況空前原因的分析,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
力。 2、通過引導學生解答課后的比較鑒真和玄奘共同點的習題,培養學生運用比較法說明歷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唐僧取經的故事與歷史事實的聯系和區別的分析,培養學生
對文學作品和歷史事實的鑒別能力。
4、通過對《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的觀察,培養學生識讀歷史地圖的
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聯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內容,使學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況空前的景況,認識唐朝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的政治經濟條件及其重大作用。
2、運用觀察、聯想、比較、討論等方法講授本課內容,使學生感知日本等國的遣唐使節和中國的鑒真、玄奘等,為發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貢獻。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唐代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外交通發達,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現了盛況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見,國力的強大是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基礎,開放的對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社會進步。
2、日本等國的遣唐使、中國的高僧鑒真、玄奘等為發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繼承。
重點和難點:一、重點:唐朝對外開放的政策。
二、難點:唐朝的對外開放豐富了中外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
教學方法:問題導學
教學時間:2課時
導學程序:
。ê喴獜土暽弦徽n知識,導入新課)
教學綱要:一、遣唐使
1、唐朝的對外交通
2、唐朝開放的對外政策
3、日本遣唐朝使
4、天竺、大食、新羅的遣唐使節
二、鑒真東渡
1、鑒真東渡的艱辛歷程
2、鑒真的貢獻
三、玄奘西游
1、玄奘西游的艱苦經歷
2、玄奘西游的貢獻
課堂練習:
1、唐朝最大的外貿港口是( )。唐政府在廣州設置( ),管理對外貿易,這是歷史上最早設置管理對外貿易的官署。
2、唐政府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與唐朝通商的國家達( )多個。
3、( )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團寵大,居各國之首。
4、日本赴唐朝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 ),唐朝赴日本最有影響的使者是( )。
5、唐玄宗時,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向日本傳播( ),還把唐朝的建筑技術、醫藥知識、繪畫傳給日本。他死后安葬在日本奈良的( )。
6、唐太宗時,僧人( )西游( )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 》成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亞地區歷史、佛教的典籍。
7、玄奘把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和佛像珍藏在今天西安的( )。
8、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 )制度進行的改革。8世紀前期,日本留學生吉備真備和學問僧空海在利用( )的基礎上,創造了日本的文字( )——片假名和平假名。
教學反思:
- 相關推薦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案:唐代的中外交往】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冊背誦篇目05-23
七年級歷史上《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范文(通用7篇)04-18
關于七年級歷史培優補差總結03-20
九年級下冊變臉的教案03-20
魯教版七年級下冊詩四首《游山西村》教案(通用10篇)03-10
七年級下冊語文《地毯下的塵土》課文全解12-08
七年級語文下冊《洲際導彈自述》全解10-13
七年級語文下冊課文全解《洲際導彈自述》09-29
七年級下冊英語教學總結范文(通用10篇)07-01
七年級的音樂教案范文(精選8篇)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