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雷鋒后感3篇
篇一: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社會一天天地發展,你,還記得雷鋒嗎,還記得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雷鋒精神嗎?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也許我們忙著追求而早已將這些拋到腦后了。在看完《離開雷鋒的日子》以后,我又一次被深深地感染了,我的心仿佛聽見了來自雷鋒的召喚,我愿用雷鋒和雷鋒傳人們那感人至深的事跡不斷激勵自己,將雷鋒精神星火相傳。
在《離開雷鋒的日子》里,他的戰友喬安山化悲痛為力量,點點滴滴踐行著雷鋒精神。他不為了評上雷鋒獎而給領導的親戚走后門,將老百姓放在第一位,即使得罪了領導也不在乎;路途中遇到一位即將生孩子的孕婦,毅然停下車來,將孕婦及時送往醫院;對小偷嚴懲不貸;開車途中看見路邊被車撞到的老人,立刻將他送往醫院并墊付了醫藥費,結果卻被老人家屬冤枉說是肇事者,即使滿腹委屈,他從未停下做好事的腳步……他就這樣一件一件地做著好事,憑著良心做人,他也曾感慨社會進步了,但人們卻把錢看得越來越重而忽視了人與人之間最真誠的感情,他的兒子也曾勸他說:時代都變了,比那么傻了。他依然執著地相信著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事實證明,他是對的。“這世界上還是好人多啊。”最終,他的兒子也被這真愛所感染,立志要將這精神星火相傳。
“學雷鋒”在本質上是一種“道德”舉動,無論社會多么浮躁、功利之風如何盛行,對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等道德價值的弘揚不能放棄。其實,在離開雷鋒的日子,依舊有許多人延續著雷鋒精神,成百上千的活雷鋒應時而生。郭明義就是一個鮮活的例子。他以“雷鋒傳人”為榮,助人為樂,不圖回報,20年來無償獻血六萬毫升,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況下,累計為“希望工程”捐款10余萬元,先后資助180多名特困生,為這些窮孩子送去希望。他們都是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的人,用自己微弱的光芒照亮了整個社會。
是的,我們的人民懷念雷鋒,我們的時代呼喚雷鋒,我們需要千千萬萬個具有新時代特征的雷鋒式新人。愿我們都能接過前人的接力棒,將雷鋒精神星火相傳。
篇二:
記得影片中有一個畫面深深震撼著我。影片中雷鋒的戰友喬安山有一次貨車在田里被卡住了,但是卻得到當地一群志愿者的幫助。一群與喬安山素不相識的人卻能給與他幫助,這不就是雷鋒精神的傳承嗎?我們應該像那群志愿者一樣傳承雷鋒樂于助人的精神。
助人為樂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閃光點,也是做人的道理。我們古代名醫華佗,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他的助人為樂精神感動了許多人。華佗行醫不像當時其他醫生那樣,一定要病家尋上們來才給醫治,而他為減輕病人的痛苦,他常常跋山涉水,餐風露宿,到上百里,甚至幾千里以外去給人醫傷治病。
助人為樂,是正直善良的人懷著道德義務感,主動去給與他人以無私的幫助,從中感到幸福的一種道德行為和道德情感。我們古代先賢們有許多有關助人為樂,成人之美得處世格言。例如“忽己之慢,成人之美”。“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后己”。兩千年前墨子就倡導:“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其意思是說,對別人有利的事,即使從頭頂到腳跟都受到損傷,也要繼續做事。這種精神發揚到現在,正是雷鋒精神的傳承與發展。
助人為樂,是一種忘我的奉獻精神,并把它貫穿在自己的生活之中,作為為人處世的一種準則。《三國志》中有一句提到:“每有患急,先人后己。”意思就是說它要求人們,見義勇為,臨危不懼,這正是助人為樂的精神,也是雷鋒精神的具體體現。
在現代經濟迅速發展的社會里,我們更需要有樂于助人的精神,更需要把雷鋒精神傳承下去。
篇三:
直到看了這部影片才知道有喬安山這樣一位人物。喬安山出場伊始,便陷入常人無法忍受的困境,給人造成了巨大的懸念。
1962年8月15日,雷鋒因為幫喬安山指揮開車不幸被柱子撞倒身亡。喬安山此后陷入巨大的折磨中。但也是那一天開始,喬安山決心繼續替雷鋒,發揚偉大的雷鋒精神,在幾十年的內心煎熬中頑強生存。喬安山之后背負著沉重的包袱,他被人另眼相看、被人挖苦甚至侮辱。但他一直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走出陰影,用雷鋒精神去感化一個又一個不信任他的人,最終得到了眾人的肯定。
雷鋒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離開雷鋒的日子,喬安山當了長途汽車司機。但班長在他心中卻始終活著,做事之前總是想到“在我做什么之前,先問問自己要是班長(雷鋒)會怎么做”。就這么一句話,指引著他幾十年的言行。售票員小吳也被喬安山的精神所感動,把原先想據為己有的一枚乘客遺失的金戒指,悄悄掛在方向盤上。
影片最揪心的部分莫過于喬安山被誣賴成肇事者。喬安山救助被汽車撞傷的梁老頭,由于老人的子女不肯交納醫療費,反被梁家親屬無恥地冤枉為肇事者,此刻喬安山有口難辯。除了妻子,連親生兒子也一時間站到對立面。他再次陷入比當年無意撞死雷鋒更深重的絕境。他感到無比孤獨,甚至絕望。他在電臺的真情流露喚醒了目擊證人的良知,終于在挺身站出來為喬安山同志作證,與此同時,公安干警把肇事司機抓獲歸案,才真正還這位活雷鋒一個清白.
近2個小時的觀影時間里,我被影片所觸動,無私奉獻的愛心場面震撼著每一個人,激起了人們的道德感,強化了我們的服務和奉獻意識。這部電影通過深入喬安山的內心世界,把他一生的哀傷、苦惱和欣慰,呈現在我們面前,催人淚下,撼人心魄。
雖然雷鋒他早已離我們遠去,而他的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我們確實應該學學雷鋒了,學習他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革命意志,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的道德修養,見義勇為、奮不顧身的英雄氣概,追求進步、刻苦鉆研的學習態度,言行一致、盡職盡責的實干精神.當今社會上,像雷鋒和喬安山這樣的人是不是少了許多?其實并不如此。每個人心中有一塊最柔軟的地方,還是愿意去幫助別人、去發揚雷鋒精神的!是的,雷鋒并沒有死,社會上還有千千萬萬的活雷鋒。人民需要像雷鋒這樣的人,社會也需要他。雷鋒精神,經受了幾十年的時間考驗,我們無可否認,它一直都在滋潤我們干枯的心靈!
- 相關推薦
【觀雷鋒后感】相關文章:
觀《江姐》后感(精選8篇)07-31
觀《地雷戰》后感07-13
觀《姐姐的守護者》后感1500字03-12
《雷鋒》電影觀后感(精選15篇)03-04
軍訓的后感范文03-19
革命舊址游后感03-19
關于《數新房》教后感03-19
竊讀記教后感作文07-13
關于《她是我的朋友》的教后感03-19
蘆芽山游后感(精選21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