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歸鹿門歌一課的教學反思
1、引導學生置身詩境,發揮想象,品味詩歌的意境。
2、引導學生根據詩歌中意象的特點以及情景之間的關系,采取相應的欣賞方法,體會詩歌的意境。
帶著這個目標進行本單元的教學設計,雖然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具體如下:
1、學生自主學習環節落實不夠
“四步12法”的第一步就是自主學習環節,每天都給學習布置自主學習的任務,不過學習完成的怎么樣,尤其是語文,很難保證,因為語文的主觀性很強,自主學習環節所給與的助讀材料很多,學生是否認真閱讀,這是其一,還有就是學生手頭的資料很多,對于文章結構的分析等問題是否是出自自己思考的結果,這是其二,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自主學習填寫內容過簡,所以自主學習環節必須保證,這是高效課堂的強有力的保證。
2、自己備課有待細化
有專家說“備課用加法,上課用減法”,此言甚之,可是自己在備課環節還是不夠細致,例如,本文與王維《歸嵩山作》比較閱讀的理解不夠透徹,比較閱讀這一問題就有失偏頗,沒有給學生很好的分析透徹兩篇文章的異同。
3、對詩歌的引導方法不對
詩歌重在吟詠,可是由于自己的誦讀功底不是很厚,于是在誦讀環節給學生的示范性不夠。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置身詩境,發揮想象,品味詩歌的詩境,我在讓學生發揮想象這方面做得不是很扎實,沒有充分拓展,每一首詩歌學完,總覺得或多或少有些缺憾。
4、自己理性的分析太多
我們學校一再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老師只是起到引導作用,課堂的主任必須是學生,可是自己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還是沒有完全改變,依然是自己理性的分析太多,而經過學生自己分析、消化、思考過的內容太少,造成課堂沉悶、課堂精彩的生成就無從談起,所以以后在這方面加強。
總之,在學校實施新的教學理念以來,自己雖然努力實踐,但是還是存在很多不盡如意的地方,希望我早日能趨于成熟,很好的駕馭自己的課堂,讓每一節課都成為享受的過程。教育家朱永新毫不客氣地給教師行業提高入門檻說:“教師是一個冒險甚至是危險的職業,偉人與罪人都可能在他手中形成,因此教師必須如履薄冰,盡最大努力讓自己和自己的學生走向崇高。”希望我能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正在仰望這一高度。
- 相關推薦
【夜歸鹿門歌一課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數學《天安門廣場》教學反思(通用10篇)07-12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反思(通用6篇)05-17
小學音樂《賣報歌》教學設計02-21
《牛和鵝》第一課時教學反思及評價03-01
《峨眉山月歌》精品教學設計03-02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