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下冊三借芭蕉扇的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s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二年級下冊第32課(第138頁至141頁)。
教材與學情分析
“三借芭蕉扇(二)”這篇課文選編自我國著名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它是“三借芭蕉扇(一)”內容的繼續,主要講述孫悟空二借芭蕉扇和三借芭蕉扇的情況。課文先講孫悟空知道上了當,就搖身變成牛魔王,巧妙地從鐵扇公主那里得到真扇子,這是二借芭蕉扇。再講氣急敗壞的牛魔王經過一場激烈地搏斗廝殺,牛魔王招架不住孫悟空的金箍棒,乖乖地把扇子借給了孫悟空,這是三借芭蕉扇。看出孫悟空足智多謀、神通廣大、不畏艱險。課文想象豐富,情節曲折,語言生動,本來是學生愛讀的佳作。但是由于學生對內容相當了解,因為在生活中學生看過此內容的電視劇或動畫片,讀課文和看動畫片相比,學生的興趣就遜色多了。尤其是面對二年級學生,他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課文內容又多。因此如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更為重要。此外,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重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利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進行自學是本課的重點之一。另一個教學重點就是朗讀,讓學生在精讀中理解內容;在品讀中升華情感,陶冶情操;在演讀中激發興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假、辨、偷、跌、扛、戒、撲、虎、塔、
厲、乖、焰”12個生字。滲透識字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進一步了解孫悟空的性格特點。學習孫悟空不畏艱險的精神。新 課標 第 一網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朗讀。
教學準備
師生的字詞卡片、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懸念導入,激發欲望。
1、孫悟空知道上了當,借來的是一把假芭蕉扇。他該如何是好呢?今天我們學習連續的課文三借芭蕉扇(二),請大家欣賞連續劇。
(電腦播放影音課文)
2、同學們想演一演課文中的內容嗎?那必須闖過兩關:自學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 設置故事懸念,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學生全神貫注地感知課文內容后,以“演一演”故事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胃口,激發學生演的欲望,促使學生以飽滿的情緒進入學習狀態。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自由讀文,學習字詞。
⑴出示自學提示:①標出自然段的序號。②圈出生字,連詞多讀幾遍,放在課文中讀熟。
⑵學生自學。
⑶分組檢查自學情況。
⑷教師檢測學生字詞學習情況。開火車讀;摘果果游戲(誰讀準果果上的字詞,摘下的果果就送給誰);比讀(比比誰認字多);搶讀(看誰讀的快、準);
同學們把生字詞放在課文中你能讀順嗎?
2、輪流讀文,想想課文講了什么?(“二借”和“三借”芭蕉扇。)
各在哪些自然段?(一到四段是“二借”芭蕉扇;五到八段是“三借”芭蕉扇。)
恭喜同學們闖過了字詞關,現在離目標還有一步之遙。繼續加油呀!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學習字詞,重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檢測活動,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表現。在此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學習帶給他們的樂趣。
三、感悟內容,指導朗讀。
1、學習“二借芭蕉扇”
⑴小聲讀一到四段,注意讀好人物的對話。
⑵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要想讀好人物的對話,必須注意提示語表述的情感意思,如“假牛魔王故意氣沖沖地說”、“鐵扇公主笑著說”、“鐵扇公主笑嘻嘻地說”、“假牛魔王接過扇子,把臉一抹,現了原形,邊走邊說”、“鐵扇公主氣得跌倒在地上,哭喊著”。然后根據內容,想象心理,讀出情感。
⑶分角色朗讀。
⑷分角色表演。
2、學習“三借芭蕉扇”
⑴輕聲讀五到八段,找出你最喜歡的段落或內容。
⑵再讀你喜歡的段落,說說你喜歡的原因。
(重點說孫悟空與牛魔王激烈搏斗的場面。教師引導:①你覺得這一仗打得怎么樣?從哪看出來的?②從這些地方體會到孫悟空怎么樣?③劃出表示動作的詞語。教師小結:搏斗的場面不僅寫變成什么,還寫了打斗的動作,讓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
⑶指導朗讀。
想象當時的場面。假如你是孫悟空或牛魔王,你還會變成什么,怎樣進行激烈的搏斗?(先找兩名學生試說,獲勝者為孫悟空,失敗者為牛魔王。再同桌互說。)
⑷感情朗讀。
請同學們將這種激烈的氛圍帶到課文中,進行有感情的朗讀第七自然段。
⑸經過激烈的搏斗,孫悟空借來了真扇子,這真是一把神奇的扇子。引讀第八自然段。介紹分號及使用方法。
3、學習最后一段。
說說從哪看出是“借”芭蕉扇?(從“還”看出。引導學生知道“還”是多音字,并用多音字組詞。)
設計意圖 采取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升華情感,在讀中陶冶情操,受到思想教育。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與欲望。注重讀書的層次性,讀書的質量。尤其重視讀書的指導。通過引導學生關注提示語,想象心里、想象場面等形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書。在此過程中,激活了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在思索中、在實踐中親自感悟讀進去與讀出來的讀書樂趣。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借助文題,概括內容。
請運用補充課題的形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示:誰三借芭蕉扇,結果怎樣。(主要講了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扇滅了大火。)
通過"三借"感受到借芭蕉扇的不容易。體現孫悟空足智多謀、神通廣大、不畏艱險。
小結:題目是的一扇窗戶,透過窗戶,認真觀察,細細琢磨,我們常常有新的發現。
2、你喜歡孫悟空嗎?說說為什么。(喜歡。因為他有七十二般變化,一個跟頭能翻十萬八千里,神通廣大,足智多謀,頑皮可愛。他保護師傅西天取經,一路歷經千難萬險,與妖魔鬼怪搏斗,終于取得真經。他對師傅不離不棄,盡心盡力……)
設計意圖 以題為眼,運用補充內容的方法,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注重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同時以討論的形式,挖掘孫悟空的性格特點,激發學生對他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了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五、拓展延伸,整合資源。
1、“學習鏈接 ”
《三借芭蕉扇》是《西游記》中的故事。《西游記》的作者吳承恩是明朝人。《西游記》和《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被稱為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
2、趣味“三”字。
⑴我們今天學習的"三借芭蕉扇",文題中有數字“三”,這里是實指,還有是虛指的,表示數量很多。有趣的“三”,用法精妙。古人很喜歡用,如李白曾寫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詩句。傳統小說《水滸傳》中有“三打朱家莊”、“三碗不過崗”;《三國演義》中有“三顧茅廬”;《西游記 》中還有什么?(三打白骨精)據你所知,這里的“三”誰是實指,誰是虛指的?
⑵說一說你知道的帶“三”字的成語、諺語或俗語。
(拼命三郎 二意三心 二次三番 一日三省 舉一反三挑三檢四 三思而行 三年五載 三榜定案 事不過三
三顧草廬 三跪九叩 三姑六婆 三宮六院 三顧茅廬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一著被蛇咬,三年怕井繩。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
⑶回家搜集帶“三”字的成語、諺語或俗語。
總結:培根在隨筆《論求知》中經典闡述,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可見,讀書對我們一生的成長影響意義重大。請同學們課后閱讀古典名著,我們將利用班會的時間交流讀書感受、讀書心得、圖書介紹等等。
設計意圖
拓展趣味三字及學習鏈接,讓學生感悟中國語言的藝術,中國文學的社會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培養學生閱讀中國名著的興趣。擴大學生的視野,把“課內的語文小課堂”與“課外的語文大課堂”有機地結合起來。最終達到整合課堂內外資源的目的。
整體設計意圖
為了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生-文本、學生-學生、學生-教師”的互動對話中學習,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的學習能力。因此我準備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自主、合作、探究、游戲、競賽、表演、想象、知識拓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此外,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我力求以讀代講。通過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感受讀書的樂趣,讀書的成就感。在讀書活動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教育。
教學評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從整體上看目標明確,環節清晰,重點突出,設計細膩,體現了新課程的新理念。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樹立了學生主體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實踐、探究中學習生字新詞,進行朗讀訓練,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此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師千方百計的采用多種教學策略,極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將課堂的時間、空間還給學生,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其次樹立課內外整合意識。拓展趣味“三”字及學習鏈接,讓學生感悟中國語言的藝術及價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培養學生閱讀中國名著的興趣。潛移默化的把“課內的語文小課堂”與“課外的語文大課堂”有機地結合起來,整合了課堂內外的資源。第三樹立了深刻的“簡單”語文觀。此教學設計緊緊圍繞“讀”展開教學。通過由淺入深地讀,由面到點地讀,由品讀到演讀,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內容,在讀中升華情感,在讀中陶冶情操。簡單的做法,卻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總之,此課的教學設計實踐者新課程的新理念。
- 相關推薦
【二年級語文下冊三借芭蕉扇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精選11篇)12-07
語文下冊的教學計劃03-22
草船借箭的語文教學總結03-25
語文《因小失大》教學設計09-15
二年級語文園地三教學設計(通用15篇)10-17
三年級下冊《吃西瓜》教學設計07-02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9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科學下冊《水結冰了》教學設計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