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作為一名正式教師講的第一節公開課,感觸頗多。
這節課很早就選定了,準備時間不短,教案改來改去,最后卻又改回自己的原來模樣,我想也許這才是真實的課堂。在準備過程中,我得知孫曉梅老師也講過這節課,她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這節課把握的很好,我仔細研究了她的教案,覺得這種煽情的講解方法她已經登峰造極,而我則必須另辟蹊徑。孫老師是圍繞文中“外公”的表情變化展開講述的,在對課文內容進行細致分析以后,意在讓學生懂得外公和“我”之間那濃濃的親情,并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我研究之后決定不能再用外公的表情變化為線索了,所以我用了文中一條比較隱晦的線索:“我”的心境的變化。而最后我要達到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我和外公的愛。是通過以讀帶講,最后讓孩子們把課文讀好,讀出感情,并從讀中感悟外公和我那濃濃的親情,而不是要把這份情說出來。
定好這個基調后,我逐個對細節進行了研究,其中用三個“仍然”造句是個知識點,但這個知識點不能強行講述,應穿插在課文感悟中,于是我想到通過分析書中的兩幅插圖的不同點和相同點,然后用三個“仍然”對相同點進行描述,由此引出三個“仍然”,再對這個造句進行創設情境的練習。這里孩子們掌握的都不錯,我很欣慰。
想讓學生讀好一篇文章教師自身就要先讀好這篇文章,要讀爛這篇文章,這樣才能在學生朗讀時進行正確的朗讀指導,才能讓學生把課文讀的更深刻,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書本文字背后所包含的那份情。于是我反復的讀課文,直到把這篇課文流利的用情的敘述出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樣才能讓孩子讀好。
還有在這篇課文學習后要進行一個課外的擴展閱讀,我請教的多位有經驗的老師,最后定下《綠雨傘》這首詩歌,同樣是綠色的傘,同樣是人間的情,兩篇文章互補,放在一起讓學生感悟,更自然,更舒服。
上完課后,和備課的內容沒出現什么大的差池,但課文講解不夠透徹,課堂處理欠佳。應該注意自己的課堂語言,備課還應該備自己的課堂語言,這樣上課才能更自然。
希望下次有所改進吧!
- 相關推薦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傾斜的傘】相關文章:
傘的世界中班美術活動教學設計03-19
小學語文《語文樂園四》教學設計03-19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設計03-19
小學語文《y w》教學設計(精選10篇)10-10
三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八》教學設計(精選11篇)12-07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研究(精選14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