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學年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
一、新課程的教學觀
1、教學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二者統一的實質就是交往
交往互動是教學的本質,否則就不是真正的教學。這種交往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以發生在人與物之間,是一種多元互動。在教學過程中交往已成為師生共創、共生、共識、共享的基本形式。教的實質在于幫助學生對知識的加工改造和創造。
2、教科書是知識的載體、是用來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書,而是用教科書來教,特別是很多需要教的內容是教科書里所無法體現的,教師和學生本身就是一部好的教科書,教師豐富淵博的知識及人格力量,學生蘊藏著的巨大學習潛能和激情,本身就是一股強大的教育力量。這種巨大的力量,使信息轉化、知識內化、情感交融、師生發展。
3、“四因素”過程論
教師、學生、教材、教學環境四因素不斷進行著對話和交流,學生不再是知識的倉庫。在課堂上應讓他們參與到知識發生的過程、思維的過程、創造的過程中來,教與學完全融合在師生交往的活動中。
4、賦予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以交往互動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個性的充分凸顯。讓學生學會交往,建立積極、和諧的人際關系。教學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過程,溝通是合作的基礎,溝通教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系,拓寬教學的視野。
5、強調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索發現中學習,在合作交往中學習即進行研究性學習
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新能力為價值取向,倡導在“活動—體驗”模式下的“生成本體論”。
6、學習是學生從內部自主生成知識結構和提高人生價值的過程
教學是學生在活動中主動參與、自主學習知識、獲得發展的過程。
7、活動是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過程,是個性的,也是合作交往的,是認知和情感的,也是實踐可操作的。
體驗是學生直接參與帶來的成功感受,是真切的、深刻的,是自立自愿的情感滲透和價值態度的自然融合與升華。交流與合作學習關注的是學生情感上的支持和互動,認知上的相互啟發和生成,合作共事的精神和能力。
二、確立十種新的教學觀念
教學的目標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充分自主地發展。教學是以促進學習的方式來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行為。
十種促進學生學得好的行為:
1、當學生有興趣時,學生能夠學得好。
2、當學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時,學生能夠學得好。
3、當教學內容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呈現時,學生能夠學得好。
4、當學生受到理智挑戰時,學生能夠學得好。
5、當學生發現知識對個人發展的意義時,學生能夠學得好。
6、當學生能夠自由地參與探索和創新時,學生能夠學得好。
7、當學生被信任和被鼓勵他們做好重要的事情時,學生能夠學得好。
8、當學生對自己有更高的期待時,學生能夠學得好。
9、當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時,學生能夠學得好。
10、當學生熱愛、信任教師時,學生能夠學得好。
針對以上十種促進學生學得好的行為,教師要確立以下新的教學觀:
1、幫助學生確立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
2、教學方式應該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怎樣學就怎樣教。
3、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讓教學內容與生活世界結緣。
4、教師要激勵學生,努力完成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5、及時反饋,溝通教師—學生、學生—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
6、讓學生自由地思考,充分發展,給他們想象思考的空間和自由。
7、幫助學生去發現學會知識對個人的意義。
8、注重讓學生理解、探究,而不是讓學生記憶現成的結論。
9、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綜合學習課程的能力。
10、師生平等共處,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氣氛。
三、教學觀的三個注重和四個轉向
1、新教學觀的三個注重
注重對學科結構、意識、應用、交流的全面把握,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實踐和創新。
注重自然科學學科與社會科學學科的綜合學習與合理結構。
注重知識、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全面和諧發展。
2、教學觀的四個轉向
從注重學生的外在變化轉向注重學生的內在發展。
從強調學生學習的結果轉向強調學習的過程。
從單純的教師的教轉向師生共同活動且以學生探究為主的學。
從封閉的教學組織形式轉向開放的教學組織形式。
- 相關推薦
【最新學年教師個人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教師個人培訓工作總結范文03-20
最新城管的個人工作總結范文(精選11篇)10-30
英文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03-20
中專教師期末的個人工作總結03-20
最新的辦公室科員個人工作總結15篇07-05
小學語文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03-19
最新小學年度德育工作計劃思路03-20
省骨干教師培訓活動的個人工作總結03-20
美術教師職稱評定的個人工作總結02-15
2019年化學教師個人工作總結開頭模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