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一點空間的快樂教育的總結
之前認識了一個學士奶奶,平日很少出門,近年來卻出鏡率頗高,因為她逢人便講,自己有一個聰明絕頂的孫子,她的孫子一歲多會背三字經,三歲會算20以內加減法,如今四歲,報紙都能讀出很多字。
當然,這一切都多虧他有一個學士奶奶在家調教,70年代的女大學生,的確了不起!學士奶奶總是說,去幼兒園有什么用?我自己在家教得更好!
于是每天早晨,當別的小孩哭鬧著被爸爸媽媽送去幼兒園時,學士奶奶卻拉著小孫子坐在早點攤上笑看風云。
別的家長著急了,每次接到孩子第一句話就問:“寶貝,今天幼兒園里教了什么,“今天都學了些什么呀?”寶寶如果回答說“玩”,家長就不太滿意,甚至認為幼兒園不負責任,認為幼師似乎只會做一件事,那就是帶著孩子玩!相信這些話直觸及了很多幼師的心聲吧。
那么既然大家都這樣想,那就不妨問一問孩子:孩子今天你在幼兒園玩的開心嗎?今天有沒有認識新朋友?今天有沒有敢舉手告訴老師要小便?今天遇到問題有沒有自己想辦法解決?今天有沒有和你的小伙伴分享玩具?吃完飯有沒有把桌子擦得像你的小臉兒一樣干干凈凈……
如果你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大膽、越來越樂觀、越來越敢于承擔、越來越會合理規劃自己的物品和時間、越來越不會遇到什么都只會哭著找老師告狀的時候,你是否就感受到了孩子的所學所受了呢。
班里有個男孩兒,就是照相的時候你一叫他他立馬就能自動生成“剪刀手、咧著嘴還帶耶”的模式的那種,長的帥帥的,整天笑瞇瞇的,感覺特別溫暖,他還是我的小男神,一切都是那么好,不過唯一“欠缺”的地方就是他的小脾氣了,比如當他吃飯時小腳不并齊踩到椅子上時、管不住自己的小手搶別人玩具時,當我點他名字說:馬梓銘,過來一下,他的第一個反應絕對是帶著哭腔說著:老師,我再也不那樣了,但好像一扭頭立馬就忘,該搶還是搶、該踩還是踩、該告狀還是告狀,好像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都已經習慣了,孩子的習慣教育及改變怎能一蹴而就,所以每次當他的第一反應出來時,我就想:這句“老師我在也不那樣了”我可都聽了好多遍了,你不過來,那我就過去,走到他面前不會吵他,先讓他自己想想,用自己的話把剛才的事給我描述出來,并說出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有時候在適當范圍內我會夸他兩句,比如:“今天把這件事講的很清楚啊,話說的順多了”、“今天還敢看著老師的眼睛說了”、“比上次強,至少沒有是那種我還沒問呢,就只會哭著說老師我下次不敢了的樣子”、“哦哦,原來今天是別人搶佳奇的玩具了,你看不過去才替佳奇拿回來的,但我們有更好的辦法解決,你心里也知道怎么用嘴巴去解決,相信你會解決好”,
原來,慢慢地這個不善交際的小男神真的在一點點的發生著變化,一點一點的長大,別問我是怎么看出來的,那是因為他現在哭著找我幫忙解決問題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這不,前段時間發生了一件事情,可讓我驚奇了,當時我的腦子里甚至在想:哎呀,那還是他嗎?
這天是周五,又到了孩子們起床裝被子的日子了,小朋友都興致勃勃的裝著自己的被子,估計是想著要放假了,一個比一個起勁,班里異常歡樂,有正在疊的,有正在裝的,有裝好要往走廊拉的,還有放好要去拿水杯喝水的,人來人往、川流不息,再加上床沒有抬,過道位置本來就小,所以免不了一些摩擦……看,出現了那樣一幕,主角就是小男神。
馬梓皓小朋友的床挨著過道,他嫌在床上裝著麻煩于是就坐在過道上裝被子,這剛好擋著了馬梓銘去走廊放被子的路,他笑瞇瞇的說:“馬梓皓,請讓一下,讓我過去好嗎”,可能是馬梓皓拉鎖拉的太入迷,時間大概滴滴答答過了個10秒鐘,馬梓銘還是沒有得到任何回應,以馬梓銘的性格,他現在估計會去找老師“告狀”了,但是意料之外,他非但沒有不叫老師,反而是又笑瞇瞇的又說了一次:“馬梓皓,請讓一下,讓我過去好吧”,不過這次他是拉著人家衣服、趴在人家臉上說的,聰明了不少吧,或許馬梓皓是覺得:反正我都快好了,再等一下吧,又過了幾秒馬梓銘還是沒有得到他意料之內的回應,我當時在想,接下來他會做些什么呢?會來找我呢?還是繼續說?或干脆直接擠過去?沒想到的他接下來的行為卻是把馬梓皓拉了起來,還是帶著招牌式的微笑說:讓我來幫幫你吧,說完就開始研究馬梓皓那怎么也拉不上的拉鎖了……
這件事情就這樣結束了,本來遇到問題不是哭就是告狀要么就是動手的馬梓銘居然自己解決的這個“大問題”,并且最后還幫助了別人,讓我特別驚奇孩子的長大速度,雖然這個事情被我寫了這么多,但歷時也就1分多鐘吧,孩子的每一秒真是都會有意想不到的變化和成長。
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景:當孩子做的好時,大家都會說真是長大了,懂事了,殊不知長大兩個字的背后藏著什么,如果當孩子一件事情怎么做都做不好時,而我們只會嘲笑和訓斥,他會長大嗎?當孩子與人發生矛盾哭鬧時,如果關心的也僅僅是有沒有受傷,而對其他置之不理時,孩子會長大嗎?當孩子給你告狀別人搶他椅子,你只是把搶椅子的人訓斥一頓,他會長大嗎?孩子的長大需要我們的肯定,讓他們不再害怕承認錯誤,需要我們的鼓勵,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點滴成長,需要我們的放手,讓他們敢于做出選擇,學會用嘴巴多過用手,學會靠自己多過老師,希望我們的孩子不僅僅是年齡的增大,更是行為上的長大。
- 相關推薦
【給孩子一點空間的快樂教育的總結】相關文章:
關于影響孩子成績的因素總結09-12
語文教研活動的一點體會03-19
小學毒品預防教育的總結02-03
學校藝術特色教育總結01-17
心理健康教育總結10-21
幼兒語言教育總結與思考03-19
隊前教育的工作總結06-10
進城務工子女教育的問題總結04-19
創新教育的教學策略總結01-28
學校國防教育的工作總結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