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夜思》大班民俗活動教案
活動目標:
1、交流分享中秋的故事、詩歌等,欣賞理解古詩《靜夜思》。
2、了解與中秋節有關的各種習俗。
活動準備:
1、詩歌《靜夜思》;
2、圖片。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價值取向: 以圖激趣,激發求知欲望。
1、晚上,天空中會出現月亮,你看見過什么形狀的月亮?請你上來畫一畫,說一說。
2、看著這些月亮,你想到了什么?
3、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個跟圓圓的月亮有關的節日,那就是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嗎?---團圓節。為什么?
小結: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八月十五這天,月亮最圓最亮,人們看到月圓就會聯想到家人的團聚,所以把中秋節還叫做“團圓節”。
二、回憶交流
價值取向:回憶自己過中秋的情景,了解中秋節的一些民俗。
1、你們家是怎樣過中秋節的?
2、人們通常又是怎樣過中秋節的呢?
小結:在中秋節的晚上,人們邊吃月餅邊賞月,我們還會吃一些毛豆、芋頭之類的食物。
三、欣賞詩歌《靜夜思》
價值取向:欣賞討論中初步理解古詩內涵。
1、在中秋節的晚上,吃著月餅,賞著月亮,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唐代的詩人李白寫的一首關于中秋節的詩,是他在外地做客時寫的,流傳了千百年,你們想不想聽一聽?
2、教師播放視頻,你們能聽出他說的是什么事情嗎?
3、出示圖片,請幼兒說說詩句的意思。
小結:床前灑滿了明亮的月光,誤以為是地上鋪了一層銀白色的寒霜。抬起頭,
遙望天邊的明月,不由得低下頭來,思念離別的故鄉。
3、聽了以后你有什么感覺?
小結:中秋節家家都要團圓,可有很多人在外地工作或上學不能回家,他們都很想念自己的家鄉。詩歌中的月亮很明亮,李白在外地做客的那一天正好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靜靜的夜晚詩人看見月亮想起了自己的家鄉。
四、活動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關于中秋節的古詩、故事等。
2、鼓勵幼兒回家繼續收集,并和同伴分享。
- 相關推薦
【《靜夜思》大班民俗活動教案】相關文章:
靜夜思導學案參考(通用12篇)03-14
《靜夜》郭沫若12-09
大班游戲活動《丟沙包》教案01-11
大班游戲活動《丟沙包》教案01-11
大班游戲活動《丟沙包》教案01-11
大班游戲活動《丟沙包》教案01-11
大班游戲活動《丟沙包》教案01-11
大班游戲活動《丟沙包》教案01-11
大班游戲活動《丟沙包》教案01-11
大班游戲活動《丟沙包》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