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活動教案設計范文
大班科學活動:滾動的秘密
設計意圖:
在"滾動"這個主題中,幾次活動過后,孩子們從家里帶來了很多可以滾動的筒狀物放置在區角中,自發地進行玩一些游戲,12月14日培訓活動教案。有天晨間活動幾個孩子開始自發玩起了類似于"保齡球"的游戲:用礦泉水瓶當保齡球瓶,每個幼兒可以自選一個筒狀物當球,看誰打的多。幾輪下來,奇怪的事發生了,選擇易拉罐的孩子都能打中,選擇喇叭狀塑料杯子的孩子總是很費勁,杯子不是往左彎,就是往右轉,忙得滿頭大汗。在旁觀察的我不免著急,提醒了一句:"為什么易拉罐總能打倒瓶子,而塑料杯子卻不可以呢?"也同時激發了自己的靈感,心想:這不正是即貼近幼兒生活又符合幼兒興趣的生成課程嗎?所以我設計了此次科學活動《滾動的秘密》。旨在幫助孩子了解形狀不同的圓筒滾動的線路是不同的,初步嘗試改變喇叭狀的圓筒形狀來改變它的滾動線路。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發現不同形狀(直筒、喇叭狀)的圓筒有不同的滾動的線路。
2、能運用多種輔助材料,來改變喇叭狀圓筒的形狀,讓它能做到基本上走直線。
3、在做做玩玩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其科學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斜坡3個、礦泉水瓶12個、易拉罐12個、塑料杯12個、各種輔助材料。
活動過程:
探索一:奶罐、杯子從斜坡自然滾落,哪個能打中正前方的瓶子。
1、介紹奶罐和杯子,講解游戲規則。
2、你在玩的時候發現了什么?
3、為什么奶罐能打中瓶子,而杯子卻不能?
小結:奶罐走直線能打中瓶子,杯子不能走直線不能打中瓶子。
探索二:杯子從斜坡自然滾落后,能否打中斜坡左側的瓶子。
1、將瓶子放在斜坡左側,幼兒嘗試用杯子打瓶子。
2、加大難度,將瓶子放在斜坡右側,幼兒再次嘗試用杯子打瓶子。
師幼共同總結:杯子的小頭對準哪邊,它就能往哪個方向滾,也就能打中哪邊的瓶子。
探索三:嘗試讓塑料杯子打中斜坡正前方的瓶子。
1、師幼討論,用不同的方法來試圖打中正前方的瓶子。
2、問題提出:如何讓塑料杯子也能走直線?
3、幼兒操作活動-提供多種輔助材料來改變杯子的形狀,努力使杯子兩邊的圓筒大小一樣,從而達到讓杯子也能走直線的目的。
4、做做玩玩,體驗成功的快樂。
中班計算活動:《好玩的夾子》
執教者:小太陽幼兒園伍芳芳
設計意圖:
根據新《綱要》中"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把抽象、枯燥的數學內容變成有趣的生活活動,把幼兒數學活動與游戲活動進行了整合,使幼兒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主動的去探索學習。中班幼兒在數數中往往會出現"背數"、"隨意數"的現象,因此我以培養幼兒手口一致點數10以內的數量為重點,學習分類記錄為難點設計了這堂數學活動課,力求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滲透在游戲活動中,使幼兒主動、快樂地參與。
活動目標:
1、正確點數夾子的數量,感知10以內的數量。
2、學習分類,將相同的夾子夾在一起進行紀錄。
3、通過操作培養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大籃子4個、大夾子(藍)60、大夾子(橙)80、小夾子(藍)50、小夾子(橙)50、紀錄表人手兩份、彩筆人手一份、紅色貼紙若干、大表格一張、錄音機、歡快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第一次玩夾子,記錄夾子數量
1、出示橙色夾子,激發興趣?我們今天就和夾子一起來做游戲吧。你可以把這些夾子夾在自己身上你喜歡的地方。
2、音樂停止,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數一數,看看自己夾了幾個夾子。
3、請幼兒點數自己身上夾子的數量,說出總數。
4、老師這里有一張大的紀錄表,還有一些紅色的小貼片,你夾了多少個夾子,就把貼紙貼在數字幾的后面。
5、看了這張紀錄表,我們就知道了,有的人夾了3個有的人夾了4個。我們的冠軍出來了?夾的最多的是幾個呀?我們一起數一數。給他鼓鼓掌。(幫助個別幼兒進行糾正)
二、第二次玩夾子,記錄兩種顏色夾子的數量
1、我們再來玩一次,想要得冠軍,你的小手要怎么樣?請你們把夾子先放回到籃子。
2、我們來看看夾子有什么變化?(教師出示一籃橙色的夾子)
3、現在我把兩種顏色的夾子混在了一起,你們這次夾的時候不僅綠色要夾,橙色也要夾,教案《12月14日培訓活動教案》。
4、音樂開始,幼兒夾夾子。
5、請一名幼兒,你夾了幾個綠色的夾子?兩種顏色混在一起不方便數。誰有和他不一樣的?你為什么這樣夾呢?請你們把自己身上的夾子整理一下。讓人家一看就清楚。
6、檢查糾正。
7、你們把夾子整理的這么好,我要送你們一樣東西,這是一張小小的紀錄表,還有兩個紅色的貼紙,請你數一數自己綠色的夾子夾了幾個,就把貼紙貼在數字幾的后面,橙色也一樣。
8、請兩位幼兒上來驗證并引導進行互相檢查。
9、集體互相檢查,檢查對了給旁邊的小朋友貼上蘋果貼紙。教師巡回檢查指導。
三、第三次玩夾子,給大小、顏色不同的夾子分類,進行紀錄
1、我們再來一次比賽吧(出示藍橙小夾子)
2、這些小夾子也有兩種顏色,我把這些小夾子也放進大籃子,請你把這些大夾子、小夾子、綠夾子、橙色的夾子都夾在身上,而且一邊夾,一邊想一想,像剛才一樣,把它整理整理,讓人一看就清楚。
3、放音樂,幼兒操作。
4、綠色的夾子你夾了幾個?紅色的夾子你夾了幾個?紅夾子比綠夾子多的請舉手,綠夾子比紅夾子多的請舉手。誰是小夾子冠軍?誰是大夾子冠軍?
5、把你們的紀錄表從椅子下面輕輕的拿出來,然后翻過來,跟我一起用手指一指,這是…。我給你們準備了好看的筆,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把自己身上夾子的數量紀錄在著張表格上,紀錄好了,我要請你們把這張紀錄表給前排的老師檢查檢查,檢查對了,他們會把這些小紅花送給你們,然后呢,回到老師這兒來。
6、幼兒操作
7、我們跟著音樂到外面活動活動吧。
好玩的夾子
--記錄表(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好玩的夾子
--記錄表(二)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1111 1212
好玩的夾子
--記錄表(三)
大班綜合活動:有趣的十二生肖
設計意圖:
在《我是中國娃》的主題中,我請孩子調查關于我們中國的有特色的內容,孩子們找到了許多有意思的民俗文化方面的內容,比如中國刺繡、百家姓、古代文字以及神話傳說、十二生肖等。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屬相是幼兒生活中常常接觸到的一個有趣而又神秘的話題,因為十二生肖的輪回和順序,使孩子認識它有一定的難度,針對孩子的情況,結合大班幼兒的學習特點,我把認識生肖和時鐘巧妙融合,引導幼兒把對時鐘認識遷移到十二生肖中來,同時利用屬相擂臺賽的形式,讓幼兒在活動中,逐步獲得相關的十二生肖的知識經驗。本次活動的教學重點是掌握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而教學難點是知道十二生肖十二年輪一回的規律,并在生肖種上順數和倒數得到相應的生肖。
活動目標:
1、鞏固認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種動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能倒數、順數找出相應生肖。
2、積極參加竟猜活動,能在集體中積極地、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生肖動物圖片,十二生肖鐘、十二生肖的故事、謎語,紅旗若干,插旗板
活動過程:
一、鞏固認識十二生肖以及排列順序。
1、故事《老鼠爭第一》引出十二生肖。
2、提問:十二生肖里都有誰?你是怎么知道的?(我6歲屬馬…)
3、老鼠得了第一,牛排第二,那么后來的小動物是怎樣排隊的?(幼兒根據原有經驗討論講述)
5、老師唱《十二生肖歌》,請小朋友為十二生肖排排隊或請小朋友來黑板上為他們排隊。
6、小結:十二生肖也叫十二屬相,是我們中華民族特有的,在我們中國流傳了幾千年。一種動物表示一個生肖,也就是一個屬相,他們排好隊伍輪流值日。
二、了解生肖輪回規律。
1、教師出示十二生肖鐘,幼兒找一找自己的生肖。
2、玩生肖鐘,尋找別人的生肖。
(1)小朋友的生肖是什么?有個小妹妹比你小2歲,她的生肖是什么?
(2)有個大哥哥比你大3歲,他的生肖是什么?(感受倒數和順數)
(3)小朋友屬馬,有人比你大12歲,他屬什么?為什么會和你的生肖一樣呢?
(4)小朋友的生肖是蛇,媽媽也屬蛇蛇,為什么不是一年生的,生肖會一樣呢?(啟發幼兒結合"生肖鐘"進行思考說出媽媽是以前輪到的,小朋友的生肖是以后輪到的,生肖是不停的輪流,一年一個生肖,12年輪回一次。
3、小結:十二生肖是按順序排列的,十二種動物表示十二年的生肖,每輪一次要多少年?輪到第十三年生肖就會重新開始。每個人都只有一個生肖,生肖不會變,同年出生的人生肖都是一樣的。
三、開展"屬相擂臺賽",進一步了解"十二生肖"。
1、幼兒分成4組,4人一組坐好。
第一輪比賽,(十二生肖排排隊)規則是每組為十二生肖排隊,由組長講述排隊結果,排得又快又好的隊伍可以得紅旗。
第二輪比賽,(十二生肖猜猜猜)老師講述十二生肖的謎語,小朋友猜謎面是哪個小動物,哪隊先舉手就先請哪隊回答,正確即得一面小紅旗。
第三輪比賽,(十二生肖表表演)請小朋友表演自己會的和十二生肖里的動物有關的歌曲、兒歌或是動作,表演得到其他同伴的肯定就得一面紅旗。
2、頒發獎品,感受競賽的快樂。
3、總結:
今天的"屬相擂臺賽"到此結束,小朋友們回去后可以繼續查找有關屬相的資料,以后再次開展擂臺賽,好嗎?
- 相關推薦
【培訓活動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信主題活動教案設計(精選10篇)12-28
中班技能活動榨果汁教案設計02-25
美工活動《春》教案設計(通用10篇)03-25
音樂節奏活動教案設計(精選11篇)10-19
蘋果和橘子主題活動教案設計(精選5篇)11-17
大班的活動教案設計之我做奧運小健將08-29
讓心飛翔教案設計01-24
教案設計:破釜沉舟07-19
《天窗》優秀教案設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