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項鏈》教案
項鏈教學目的:
1、通過對瑪蒂爾德形象的理解,認識那個虛榮浮華的資本主義社會,《項鏈》教案。
2、通過賞析小說主題、結構藝術、人物形象描寫技巧,提高自己鑒賞能力。
3、通過賞讀,使自己進一步認知人生。
教學重難點:
1、鑒賞人物形象,探究作品內涵。
2、賞析結構藝術。
教學設想:
1、 結合曲折的情節、巧妙的布局分析主題,體會路瓦栽夫人的形象特點。
2、 在此基礎上討論、歸納故事情節的偶然性與人物不幸遭遇的必然性。
教學方法
1、 綜合運用導讀、體問、討論等方法,根據鑒賞小說的有關知識,熟讀課文,分析情節特點。
2、抓住“失項鏈”這一關鍵情節,作“借項鏈”“賠項鏈”的篇章內部的對比閱讀,從而引導學生認識路瓦栽夫人貪圖一時歡樂,換來十年辛酸的悲劇根源。
3、 發展學生的多項思維,結合背景,根據情節續寫下去,設計路瓦栽夫人還會如何的情節,以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教學時數:
3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鑒賞小說情節結構,探究作品內涵。
一、故事導入我先給大家講個故事:從前有個流浪漢叫蘇比,整天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那一年的冬天特別寒冷,對于他來講,監獄也許是他最好也是唯一的避難所,于是蘇比想盡一切辦法去爭取坐牢的資格,他先后偷過東西、打過人、打碎過商店櫥窗的玻璃、調戲過婦女、在街上大吵大鬧,但每次各個都不能如愿被抓。無奈之下,他來到一座教堂前,倚在鐵欄桿上,靜靜地聆聽著教堂里傳來的《圣經》悠揚的聲音,他幡然醒悟,決定重新做人,這時……兩個警察卻以妨礙治安的罪名把他送進監獄。這個結局大家想到了嗎?想被抓總是不被抓,想改過自新卻反而被投進監獄,真是出乎意料,但這卻又是合乎情理的。我們把這種結局在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的寫作手法,稱之為歐亨利手法。通過預習,有沒有發現,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小說《項鏈》的結局也是運用了這種手法。或提問導入: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是誰?明確:他們是美國的歐。亨利,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他們的短篇小說不僅數量眾多,文學價值更是不容忽視,因而成為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莫泊桑的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說《項鏈》(板書課題),親身領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注:他們雖然號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王”,但并不意味著他們只寫短篇小說。比如,契訶夫一生寫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和中篇小說,以及十來個劇本。歐亨利除了300多個短篇外,也還有唯一一部長篇小說《白菜與皇帝》。)
二、簡介作者作品莫泊桑:19世紀后半葉法國杰出的批評現實主義作家,世界短篇小說巨匠。他出生于法國羅曼第的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是福樓拜的學生。1870年,中學畢業后剛到巴黎攻讀法律,普法戰爭爆發,他被應征入伍。戰后退役,先后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1880年以《羊脂球》登上法國文壇,一舉成名。從這開始1889年10年的創作生涯中,他創作了短篇小說約300篇,長篇小說6部如《一生》《漂亮朋友》,游記3部等。他“像流星一樣地進入文壇”,一生也像流星般一閃而過。43歲時,因癲癇病復發而死。短篇小說的成就最為突出。他擅長從平凡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質。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想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惟妙惟肖,人物語言精彩生動,故事結尾耐人尋味。莫泊桑《項鏈》是一篇揭露資本主義社會沒落本質的短篇小說,曾受到魯迅先生推崇,說:“無論從形式、結構以及表現手法來看,都達到了短篇小說要求具備的高度。”
三、整體感知,初步理解課文。檢查預習:1、積累基礎知識。佳肴(yáo)租賃(lìn)謄寫(téng)褶皺(zhě)寒傖(chen)抹布(mā)磕巴(kē)溘然長逝(kè)相稱(chèn)契約(qì)打盹(dǔn)黯淡(àn)面面相覷(qù)債券(quàn)寒傖:寒酸、破陋、貧窮、不體面。自慚形穢(huì):因為自己的樣子不如別人而感到慚愧。怨天尤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責怪別人。尤,責怪,歸罪。面面相覷(qù):互相望著(顯出驚恐或無可奈何的樣子)。覷,偷看。猶豫不決:拿不定主意。沽名釣譽:故意做作或用某種手段騙取名譽。沽,買。敝帚自珍:比喻自己的東西雖破舊但自己卻珍惜。
2、帶著問題閱讀:這篇小說的線索是什么?圍繞項鏈主要寫了幾件事?
四、鑒賞小說情節結構
1、先回憶一下,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分為幾個部分?能給每一部分擬一個小標題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篇小說的情節是怎樣一步步向前推進的。請一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把整個故事情節簡略地復述一下。[板書]序幕—瑪蒂爾德的“痛苦”與夢想開端—借項鏈(參加舞會)發展—丟項鏈(舞會結束)賠項鏈還債務(十年艱辛)高潮、結局—識項鏈(發現項鏈是假的)
五、布置作業:
得知項鏈是假的以后,瑪蒂爾德會有什么表現?注意心理描寫。題目自擬,寫一篇兩三百字的想象作文。(這道作業最能體現學生對瑪蒂爾德形象的理解。)第二課時教學要點:交流想象作文;鑒賞人物形象。
一、交流想象作文
[A]她懂了“可是我那一掛是假的……”“啊!”聽了女友的話,瑪蒂爾德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眼前閃現出舞會上旋轉的人群,閃現出熠熠生輝的鉆石項鏈,閃現出十年辛苦的情景,她只感到整個大地在旋轉。公園里鮮艷奪目的花朵猶如一張張嘲笑她的臉蛋,自己的十年艱辛竟是一場惡夢!她想哭,然而沒有眼淚;她想喊,然而喉嚨仿佛被什么堵住了。好久,她才回過神來,望著佛來思節夫人,吶吶地道:“謝謝,夫人!我明白了,假的……”女友吃驚地望著她,瑪蒂爾德慘然一笑,猛地收回雙手,“假的,我明白了,一切都是假的!”她轉身奔出了極樂公園。
[B]她瘋了“可是我那一掛是假的……”路瓦栽夫人那天真的得意的笑容僵住了。“五百法郎?……假項鏈──不!不會的……”路瓦栽夫人心直往下墜,語無倫次地說。“可憐的瑪蒂爾德,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路瓦栽夫人緊繃的心弦斷了,她仿佛一下子墜入了無邊的黑色深淵。“我的天──”她驚呼一聲,倒在花園的欄桿上。從此以后,狹小的閣樓上少了一位女主人;水果店、雜貨店、肉鋪前少了一個爭價錢,受嘲罵的勞作婦,而大街上卻多了個衣衫襤褸的女瘋子,整天目光呆滯地盯著女人頸上的各種項鏈,口中念念有詞:“真的,我的鉆石項鏈……假的……”
[C]她死了“可是我那一掛是假的……”“什么?假的?!……”路瓦栽夫人驚叫一聲,昏了過去。當她醒來時,看見路瓦栽捧著項鏈站在她身邊,她一把奪過鉆石項鏈,輕輕地撫摸著,禁不住熱淚盈眶。“賣了它吧,”路瓦栽夫人對丈夫說:“你去賣了它,至少還值三萬法郎吧?”她躺在床上,想著丈夫即將捧回來的三萬法郎──不,十年心血,她將買套像樣的房子,有幽靜的廳堂、寬敞的客廳、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將重新享受到精美的晚餐,品嘗粉紅色的鱸魚和松雞的翅膀……啊,丈夫的腳步聲,路瓦栽夫人猛地從床上躍起,開門一看,丈夫仍然拿著這掛項鏈,他吃力地低聲說:“假的,這一掛也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路瓦栽夫人倒下了,永遠倒下了!二、鑒賞人物形象。
1、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它內在的原因。瑪蒂爾德的悲劇是她的內在性格造成的。在這場關于項鏈的風波中,瑪蒂爾德的什么性格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明確:虛榮心。(她本來屬于社會哪個階層的人物?小資產階級)
2、虛榮心在文中有哪些表現?
明確:
通過現實和夢想的矛盾展現出來的P12現實:
A、她是美麗動人的姑娘,卻沒法讓人認識她、了解她。
B、住宅的寒傖,墻壁的黯淡,家具的破舊,衣料的粗陋。
C、在鋪著一塊三天沒洗的桌布的圓桌邊坐下來吃晚飯(一般的肉湯)。
夢想:
A、跟那些一般女人所最仰慕最樂于結識的男子閑談。
B、幽靜的餐廳、寬敞的客廳、華美的香氣撲鼻的小客廳。
C、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銀器,盛在名貴的盤碟里的佳肴。
[深入探究]:
⑴這是用什么手法描寫的?(心理描寫)
⑵這種生動而細膩的心理描寫表現了人物什么樣的思想性格?
明確:
突出表現了路瓦栽夫人愛慕虛榮,向往豪華的資產階級生活。
⑶小說渲染這一點,對展開情節起了什么作用?
明確:
這些生動、細膩的描寫,惟妙惟肖地揭示了路瓦栽夫人的內心世界,為悲劇拉開了序幕。她以后的一系列的遭遇,都與她這個思想性格有關。狂熱的“夢想”跟“冰冷”的現實發生尖銳矛盾,才釀成她的悲劇,為下文寫她為參加舞會而趕制新衣,借項鏈,作了充分的鋪墊。
⑷她的虛榮或夢想有所實現嗎?
明確:
P15參加教育部長的宴會。既然是參加宴會,不能太寒傖,得精心打扮,如漂亮的裙子、精美的項鏈等。咱們先來探究路瓦栽夫人借項鏈前后的一些表現。
[要求]請同學們結合有關“挑選項鏈”的段落,找出路瓦栽夫人在借項鏈前后心理變化的詞語,體會這樣描寫的作用是什么?明確:先是“發現、發抖、出神、遲疑而焦急”,然后是“跳起來、摟、親跑”,細膩而生動的描寫了路瓦栽夫人因為沒有珠寶首飾而郁悶、憂愁,發現磚石項鏈時激動、神往;想開口借而唯恐對方拒絕時猶豫不安;得到對方同意后極度歡欣、興奮的三個心理變化過程,淋漓盡致地揭示了她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精神世界。萬事俱備。該去參加宴會了。我們一起去見識一下她在舞會上的表現吧。她在舞會上表現如何?找出相關的句子或詞語。明確:舞會上,她“狂熱、沉迷、陶醉”,這些心理描寫,展現她庸俗、空虛的心靈。特別是路瓦栽把一件平日穿的帶著寒傖味的外衣披在她肩上時,她“為了避免那些穿著珍貴皮衣的女人看見,想趕快逃走”,這正是虛榮心的驅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