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教學反思
《關雎》教學反思
《關雎》是一首古老經典的愛情詩歌,盡管其中有些詩句人們耳熟能詳,但對于初三學生來說,真正理解起來卻并非易事。這堂課教學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令人耳目一新。
本節課借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充分體現了“主導——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借助多媒體和網絡,設情激趣,導讀點撥。學生在輕松活潑、優美和諧的情境中自主探究、協作交流,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提升自身的審美情趣。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之間其樂融融。
本節課既突出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又發揮了信息技術的特有優勢:
其一,學生課前預習中,通過在網絡上學唱歌曲《關雎》,收集整理有關資料等。
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教充分地發揮出來,注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其二,教學過程簡潔流暢。
一唱三嘆吟誦《關雎》、美不勝收品味《關雎》、詩趣盎然唱讀《關雎》、環環相扣,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瑯瑯書聲一直貫穿課堂教學始終,讀書方式靈活多樣,范讀、自讀、指名讀、齊讀、美讀相映成趣。老師的范讀,極大調動了學生的讀詩熱情,很好地體現了老師的示范作用,回歸了>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尤其是學生的演唱更是將整個課堂氣氛調動到了高潮。
其三,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注意創設課堂優美的意境。
所選的圖畫、音樂做到了輕柔、歡快,讓人充滿憧憬。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氛圍,特別是情景賞析中,對學生理解詩的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將學生帶到優美的詩境中。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的情景尤為重要,有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撞擊學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學生的情操。創設好適合的情景,也有利于學生爭取理解詩歌中所展示的人物形象。
其四,在“知識拓展”《詩經》名句欣賞部分。
通過展示學生收集整理到的資料,暢談感受、理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讓學生開闊了視野,體會到了《詩經》的語言之美。
進一步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發現、學習,學會利用網絡通信工具進行協商交流、合作討論式的學習,學會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創作平臺,進行實踐創造的學習。
總之,通過本課的教學,我體會到: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將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合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并了解學科教學的需求。在整合過程中,教師要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的效果,從而使學生用信息技術來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學習任務。
通過了本課的學習,我們可以真正了解到《詩經》所含有的獨特的魅力,那優美的意境,讓我們流連忘返:那真摯的情感,更讓我們贊嘆不已。上完這節課很長時間,那優美的音樂,依然縈繞在耳邊。
- 相關推薦
【《關雎》教學反思 】相關文章:
語文《關雎》《蒹葭》04-12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