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教學反思內容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小學數學《克和千克》教學反思。《克和千克》是學生在學習長度單位、萬以內數的認識等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教學難點在于幫助學生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表象,初步掌握用克和千克來表示物體的重量則是教學的重點。
我的教學安排是這樣的:先根據學生的體驗,總結出用克和千克來表示物體的重量;接著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見的各種秤,大概知道各種秤的特點與作用;在感覺1克的半張紙的基礎上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并通過掂一掂30克、150克物體,感受它們的重量差別;之后了解生活中一些物體的重量,如一個蘋果的重量,一條牙膏的重量等;而教學1千克時,則是利用兩瓶水來進行的,學生在感受1千克物體的基礎上,了解其他一些用千克做單位的重量,如自己的體重;教學的最后是課堂練習與課堂小結。
在不同的兩個班級教學,在練習部分明顯感覺到2班比1班要順利,歸其原因,主要在于:在2班教學時,教師特別強調了生活中一些物體的重量,學生依稀能認識到何時用克或者千克來表示物體的重量。
在1班教學后,幾個數學教師給予了不少寶貴的建議。姚校長更是跟我詳細地談了課中的不足,如要抓住教學的重點:如何正確地選擇克或千克來表示不同的重量(教師課中缺乏相關的提醒與總結),導致學生不清楚學習克和千克究竟有什么作用。
《克和千克》是一個難上的內容,原因有:學生無法目測物體的重量(沒有長度那么容易把握),這樣導致建立表象的過程更加依賴于經驗的積累(掂、感受);城鄉結合部的學生對于克和千克很生疏,他們接觸更多的是斤,即使這樣,他們對不同的物體,1斤究竟有多少,這種體驗幾乎也是零。
- 相關推薦
【《克和千克》教學反思內容】相關文章:
《認識千克》課程教學反思(通用10篇)10-16
《動能和勢能》的教學反思04-02
因數和倍數教學反思03-19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03-19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03-19
酸的和甜的教學反思03-20
螞蟻和蟈蟈教學反思03-19
6和7的認識教學反思03-19
《分數和除法的關系》教學反思05-07
樹和喜鵲教學反思(精選18篇)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