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導游,時常需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是導游員在游覽時為口頭表達而寫的講解詞。那么導游詞應該怎么寫才更有條理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貴州導游詞精選,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貴州導游詞精選1
各位來賓,我們現在已經來到了馬嶺河峽谷景區兩個入口中的一個,這個地方叫“打柴窩”,是一個原生態的地名,沒有任何改動。可能是因為這里曾經山林茂盛,是我們興義人砍伐柴禾的地方。通過前面這個隧道,我們就可以一覽馬嶺河峽谷的廬山真面目了。
現在隧道里面展示的是峽谷不同季節的圖片。包含了瀑布群流,巖頁壁掛,以及馬嶺河峽谷的另外兩個重要組成景區萬峰林及萬峰湖,還有就是我們興義出土的貴州龍化石,在1957年7月,中國地質博物館的胡承志先生在興義頂效鎮綠蔭村考察時在發現了距今大約2。4億年的貴州龍,它的出現讓興義得名了“龍的故鄉”,也印證了興義的地質屬于三疊紀海相地層,這也說明,在2。4億年前我們整個興義都處于古地中海的大海之中。
通過剛才的百米畫廊,現在展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馬嶺河峽谷的核心景區——天星畫廊,全長1。7公里。
在進入峽谷之前大家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一、馬嶺河的游道都是按照黔西南州現存的明代古驛道規格建成,大部分是沿襲秦朝的“五尺道”,因此都比較狹窄,但這在當時可是官道,起碼要是像你們這樣的領導干部才能走咧。大家行走時注意安全,二、由于峽谷的瀑布分布范圍較廣,飛揚的流水從懸崖頂部直接流下,游道都比較濕滑,請大家要注意腳下,千萬別摔倒了,所謂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在最佳拍攝點__會提醒大家拍照的,三、我們的天星畫廊從這兒下500多級樓梯然后游覽到另一個出口出去,是不走回頭路的。因此,大家緊跟我的步伐聽我的講解。
貴州導游詞精選2
龍泉驛區是成渝經濟走廊的橋頭堡。成都東大街東延線等五條大道與成都市中心緊密相連,成渝高速、成南高速、成渝鐵路、成昆鐵路穿境而過,通過成渝高速公路可至廣西出海,通過滬蓉高速公路可直通上海。規劃中的成都地鐵2號線直達中心城區并已動工,成簡快速路、成龍快速通道、成渝高速高架橋龍金快速通道、龍石快速通道等均將到達或者穿越龍泉驛區,實現龍泉驛區與主城區無縫對接和與周邊區縣的快速通道,它是四川省花果山風景名勝區和四川省新五大旅游景區“兩湖一山”的主體區域。全區平原和山地面積各約占一半,平均海拔高度520米,一年一度的成都國際桃花節已成為享譽中外的集旅游、招商、民俗與一體的國際性盛會,西部客家第一鎮洛帶古鎮躋身全國知名古鎮行列,被國家旅游局譽為“中國水蜜桃之鄉”,“龍泉驛水蜜桃”被列入“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名錄”。全區已經形成了水果、禽蛋、蔬菜三大支柱產業,其中年產水蜜桃、枇杷、梨等水果約30萬噸莊、西有洛帶、南有麗江、北有平遙”。簡陽人文歷史悠久,文物古跡遍布城鄉,山水景觀、風景名勝等旅游資源豐富。
簡陽市境內的“兩湖一山”旅游區確定為四川省“十一五”規劃“新五大”精品旅游區之一。“兩湖一山”旅游區位于成都市區東南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的交匯地帶,距成都中心城區最近僅20千米,以龍泉湖、三岔湖、龍泉山脈為主體,總體簡稱“兩湖一山”,涉及面積500多平方千米。依托山水生態、川西民居民俗、蜀文化、洛帶客家文化、龍泉桃花節等。三岔湖被譽為“天府明珠”,北距成都50公里,東距簡陽市區32公里,湖岸線周長240公里,大小島嶼114個,1993年被香港列入《世界名湖名庫》。
貴州導游詞精選3
今天,我們一家人去盧氏縣雙槐樹鄉的九龍洞游玩。一路上,我們又說又笑,沿途,我看見了外面山峰起伏,河流蜿蜒,樹木青郁,車子停到了一個環山抱水,景色優美的地方,原來,正是我們要去的九龍洞景區。
相傳,豫西地區連年干旱,百姓饑寒交迫,流離失所,天上的王母娘娘動了惻隱之心,將一個藏有九條小龍的桃子躺雙槐樹鄉一個未出嫁的姑娘吃下,姑娘有了身孕被家人趕了出來。鄰居將她藏在一個山洞中,輪流給她送飯吃,十個月后,姑娘生下了九條小蛇,從此,盧氏一放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大家都說是得到了就小小蛇的庇佑,姑娘藏身生蛇的地方因此得名九龍洞。
沿著石階往上走,左邊的峭壁上寫著九龍洞三個紅色大字,右邊一個很大的山洞在眼前,我們沿洞而入,水聲連綿,好象在腳下,又好象在頭頂,十分奇妙。洞內的石頭奇石異峰遍布,石壁上有細水滲出,腳睬在石頭上十分光滑。到了洞的盡頭,一股泉水從石縫中汩汩而出,匯集成了一個的小水潭,潭底石頭清晰可見,潭水順勢下流,嘩嘩的水聲在洞中回響,仿佛千軍萬馬走過一般,氣勢壯觀,一直到我們走在景區外,那種聲音還在耳邊回響。
湖在山中,山在湖里,群山環抱中的九龍湖可與張家界的寶豐湖媲美。連綿的群山紅影點點,杜甫的“霜葉紅于二月花”是九龍洞景區的又一大美景。
九龍洞是經過地下水的常年沖刷自然天成,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明白了水落石出,水滴石穿更深的涵義。
貴州導游詞精選4
青巖,貴州有名的文化古鎮。古城樓巍峨,石板街悠長,古寺廟恢宏,石碑坊精美,古民房錯落,古油杉參天……無不散發出悠遠古樸的神韻。土司官班麟貴,是布依族,家就住在青巖,先輩為此族人首領。天啟后期(1624——1620年),班麟貴率領管轄各土司土目及各族人民,伐樹燒荒,炸石平地,自筑城垣。城竣,命名“青崖(巖)”,既遵朝廷之訓,延續青巖堡之名,又以城東北巍峨青巖之石類一雄獅伏地,可鎮壓八方之意。當地少數民族又叫它“王榮”城。
按布依族當地語譯成漢語意思是“兵城”、“營盤”城之意。青巖城東、南、西、北四門聳立八座石牌坊,被毀五座,現尚存三座,即“趙彩章百歲坊”、“周王氏媳劉氏節孝坊”、“趙理倫百歲坊”。這批石牌坊雕刻精巧,造形各異,雄偉壯麗,剔透玲瓏。石牌坊呈四柱三間三樓四阿頂式,石柱上刻有楹聯,居中有懸匾,空雕龍形圖案,護柱刻成動物形狀,橫匾上有各種浮雕。
青巖還有自身特有而遠近馳名的土特產品。玫瑰糖(原名"麻片糖")閭鸝煽冢系平正寬家。874年首戶生產傳承至今的百年老字號。青巖雙花醋也有百歲高齡,至今不衰,其醋液濃稠持碗,色如醬油黑中帶紅,酸味適中,曲香回味悠長而略甜,"老貴陽"們對它頗為偏愛。
貴州導游詞精選5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們將去到國家4A景區南江大峽谷,首先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叫xxx,大家可以叫我xx。
南江大峽谷位于貴州開陽縣,屬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20xxx年被評為“貴陽八景”之一,譽為“喀斯特生態博物館”。隨著貴州——開陽高等級公路的通車,它南距省城貴陽僅39公里,北距開陽縣城20公里。便捷的交通使南江大峽谷成為貴陽市民周末休閑觀光和來貴州旅游的長線游客繼黃果樹、遵義之后的必選景區。
南江大峽谷全長約18.4公里,落差218米,已開發龍廣橋至鑼鼓沖8.7公里,以發育典型、氣勢宏大的喀斯特峽谷風光,類型多樣的瀑布群,優越的生態為特色,集奇峰、峽谷、峭壁、斷崖、瀑布、跌水、鈣華、溪泉、巨石、喀斯特森林于一峽,納奇、險、雄、秀、野、幽、奧為一體,風光旖旎,景象萬千,具很高的美學、科學和旅游價值。
由于第三世紀以來地面強烈抬升,河流下切,形成了以陡峭的崖壁,怪異的山巖,深切的河谷,復雜的地貌,湍急的溪水為特征的喀斯特中山峽谷地貌,極為雄奇、險峻。峽谷底部與高原面的相對高度一般為200—300米。由于峽谷支流下切的速度遠遠低于干流,支流的河水以瀑布的形式跌落于干流中,形成了峽谷兩岸眾多的瀑布和碳酸鈣沉積在崖壁上的石灰華(鈣華)殼,這些鈣化或似亭臺、靈芝,或似靈龜、金鐘,或似石花、石幔,形態多樣,十分瑰麗。
景區內主要出露的地層為距今5億年前形成的寒武紀早、中寒武世古老地層。景區內地質構造復雜,有四條大斷層與南江河斜交。景區主要出露的巖石有:厚層至塊狀石灰巖、薄版狀灰巖、泥頁巖、白云質灰巖、巖溶角礫巖等。
貴州導游詞精選6
佛光巖景區素有“丹霞第一園”、“赤景一絕”等美譽,以“丹霞絕壁、天下奇觀”的大白巖和“天造地設、鬼斧神工”的五柱峰為主體景觀,丹霞地貌、奇峰異石、絕壁巖穴、五柱峰、白龍瀑、丹霞城堡、茶花林等30多個靚景奇觀,由小金驛溝、世外桃園、太陽谷、犁轅溝、豹子溝等五大景段構成,面積20平方公里,集新、奇、險、秀、幽、野六大特色為一體,是赤水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多得的精品自然生態旅游風景區。
佛光巖景區出露地層全是侏羅紀、白堊紀河湖相紅色沉積巖。這種特殊的地貌在差異風化,重力崩塌、風雨侵溶等物理生化綜合作用下,形成寶塔狀、城堡狀、針狀、柱狀、棒狀、方山狀、峰林狀等無數奇異的丹霞地貌景觀,丹巖絕壁、奇峰異石、崖廓巖穴比比皆是、多不勝數,大地山崖呈現出紅艷艷的赤紅色彩。因此,佛光巖景區便被譽為“赤水乃至中國侏羅紀、白堊紀丹霞地貌發育最好,出露最齊,特色最典型的景區之一”。
景區丹霞地貌環境涵養水分多,氣候條件復雜多樣,消水洞、泉水極為發育,溪流落差大,多瀑布;植物類群多達2000多種,珍稀植物20多種,植物生長繁茂、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野生動物有400多種,珍稀動物10多種,種群多樣,繁衍快速、數量眾多,自然生態系統完整。當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下桃花山下雪”、“猴子林、野豬窩”等農諺,恰好成為景區自然生態的最真寫照。
貴州導游詞精選7
天星橋在太平鎮南面約4公里處,龍灘河與臥龍河在這里匯合。兩河相交處有一座古老的九孔石橋,因橋下巨石中央有一直徑30厘米的天然圓形石洞,名曰天心碗。水位恰當時,可見一股河水流進石洞形成很深的旋窩再從洞底流出,因此得名天心橋,后又被人們改寫為天星橋。此橋是五洞鎮至太平鎮的交通要道,寬闊的石板大路跨橋而過。
天星橋的正上方是一狹長形的半島,在這半島的頂部有一座極富盛名的古園林式的民居建筑,名曰天星橋灣。因其規模宏大,建筑精美,所處地理位置又恰似重慶兩江交匯處的朝天門,人們便送給天星橋灣一個美名,稱其為小重慶。
天星橋灣坐北向南,磚木石混合結構,為四進四壩的復四合院式建筑群體,是一座封建地主莊園,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為當地豪紳易時庭及其弟易雨庭所建。易時庭曾做過石匠、木匠和字畫裱糊等業,30歲開始做菜油、木材生意,賺了很多銀兩。易雨庭做官京城,專管建設事(官階無考),積蓄頗豐。為感母厚德,弟兄2人將所有積蓄合并一起,修建了這座莊園。占地近10畝,建筑面積3000余平方米,由石、木工匠數十人,歷時20x年余才建成。
從五洞方向過天星橋,經橋頭店子(此店是莊園主專為過往行人施茶水的地方),迎面便是一座高大的石牌坊。據易氏之后易澤生先生說:此坊是莊園建成之后,為彰揚易母之德而建,名曰易程氏節孝坊。牌坊高至少在13米以上,寬亦不下10米。縷空石刻極其精美,其上部正中刻一豎匾,匾內刻斗大的“圣旨”2字。牌坊為四磴三孔,石板大路從中孔通過,兩旁有雌雄石獅各一尊,獅高3米,場面壯觀。
貴州導游詞精選8
云臺山位于施秉縣北部,距縣城區13公里。云臺山風景區是(氵舞)陽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主要組成部分,由云臺山、外營臺、轎頂山及大田垴等群峰組成。面積約210平方公里,主峰團侖巖海拔1066米,突起于群山之間,因山形“四面削成,獨出于云霄之半”,山巔如臺,加之云霧繚繞,故名云臺山。20xx年,經貴州省政府批準,施秉縣云臺山景區被列為了“中國南方喀斯特”第二批申報世界自然遺產預選地之一。
云臺山以原始自然生態、天象奇觀、奇峰麗水、佛教遺址、道教古剎等自然和人文景觀為特色。面積47平方公里。公為云臺山、排云關兩大旅游片區,規劃景點24處,山間珍稀等植物近400種,珍貴等動物近百種,被稱為“植物寶盆、動物寶庫”,是貴州東線探險尋幽的旅游寶地。
當游人置身山巔極目遠眺,萬山叢中支騰霧繞,如白龍翻滾,奇峰聳立怪石穿空露出崢嶸,深谷林莽古藤如織,山猴攀援飛禽啼鳴,晨曦透過松林光柱斑讕眼,山花散發陣陣清香,畫眉跳躍枝頭高聲鳴唱,古松挺拔山風吹拂,構成一幅誘人的風光畫卷,被詩人贊為“山中俊鳥”。
山中流泉淙淙,均從喀斯特地貌的石縫間噴出,不受污染,清澈可掬,順著奇山怪石間自由流淌,或為池潭,或為飛瀑,或為溪澗,水聲叮咚,如歌如琴,悅耳動人,游人到此,依樹聽泉,別有一番超凡脫俗的愜意。夏季雨盛,溪澗水漲,你又會感受到“飛湍瀑流爭喧逐,旋崖轉石萬壑雷”的豪情。難怪歷代僧侶能拋卻凡心,戒除七情六欲,耐得寂寞,與世隔絕修行一生,卻原來這云臺山是一處難得的世外桃源,身臨此山,自有世人不知之無窮樂趣。到了云臺山主峰,更是別有一番景象。站在千仞絕壁之上,極目遠眺,天寬地闊,近看,奇崖異石昂然列,爭奇斗艷;遠眺,云蒸霞蔚,千山萬壑沉于足下,萬頃碧綠,隨山起伏,山風吹過,有如朵朵綠云飄飄欲仙,忽發奇想:或許真的有神仙存在于世,“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云臺山之所以迷人,貴在“云”上。夏季的早晨,登上云臺山,游人可看到磅礴的云海奇觀。那云霧飄忽蒼茫,忽快忽慢,忽濃忽淡,忽聚忽散,使云臺山的奇山異石、巨木古藤時隱時現,如美女遮羞,又如仙妖顯相,耐人尋味,朝陽出處,云蒸霞蔚,瞬息萬變,仿佛海市蜃樓,遠眺群山,有如一幅變幻不定的魔畫。
云臺山風景如畫,美景是數不勝數,但是也有很多景色依然被埋藏著,就好比這張云臺山留念的景色。
貴州導游詞精選9
青巖今鎮位于貴陽北郊,是貴州四大今鎮之一,一座修于600年前的軍事今鎮。古天,我們一家人就要往此地一游。
1、修建
今鎮內亂爭有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亮清今修建,今色今香。雖陳舊卻別有一番風趣。
2、小吃
青巖三會匯聚各色百般的貴陽小吃,想在貴陽嘗點貴陽風味的小吃的伴侶可千萬沒有能錯過。冰粉、戀愛豆腐果、玫瑰糖、血豆腐……。雖然是零下三度的天,但我以及姐姐仍是忍沒有住嘴饞,各吃了一碗冰楊梅,粉紅的楊梅湯甜滋滋的,小小的楊梅一點也沒有酸,心感很好,我還吃了一碗冰粉,冰粉滑溜溜的,從舌頭滑下,一個字“爽!”另外,另有臘腸、炸玉米……古天可偽是過了把嘴癮!
3、石趣
說完了好吃的,我們去談好看的。在今鎮的匿石館,我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石頭。有貌寢的礦石、水晶、石英、石膏等。在陽光下閃閃締制,收出五光十色的光線。我想起了邱先生說的:“這些石頭都是晶體,有固定熔點……”能把所學的知識用在生活中的感覺偽好!
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千偶百怪的石頭,有的像粽子、有的像水果,另有的像核桃……可都是未經過野生加工的哦!乍一看,還偽像,沒有論是顏色以及形狀都十分傳神呢!
另有許多生物化石,爸爸說,都是二億多年前的生物演化而去的呢!
古天在青巖今鎮一游,讓我大飽了眼福以及心福,還增長了沒有少知識,偽是個值得一游的今鎮。
貴州導游詞精選10
江西瑞昌市樂園鄉有個名叫滴水潭(現名:港南、港北)的地方,按平昌華氏先代輯錄,這兒應是華溫琦裔忠琪后裔,自碧舍遷于洪陽上鄉,入贅于彭氏,遂衍于港北滴水塘,尊唐代華溫琦為始祖。華氏的先祖曾生活在這里,由于古代水利設施欠缺,這里的人們常受罕見洪水的困擾。面對來勢兇猛而又讓人無可奈何的洪水,只能不停往山上、山里那些地方搬遷。
早在明代時,華氏玄剛公、玄同公、玄寶公兄弟三人外出打獵,途經該地時,發現這里有水而且山多,正是適合定居的好地方。于是,玄剛公、玄同公兄弟二人就在此安家立業,玄寶公在江西洪一鄉石橋定居,這中間是鄂贛兩省交界處,方圓幾里,盡是荒山野嶺,住戶極少。古人插旗劃界,華氏先祖劃下地界還比較寬,向東,到下河組匍虎地,玄剛公去世后正安葬在此山。向西,延伸致長沖與泉口交界處。南邊山界到八股山,北邊到五嶺山。隨著外姓人遷入,有些位置現在是別姓人在居住。
華家組目前共有四房,老屋、新屋、西頭、丙下,同村的神堂組、竹家林的華姓均由此搬出。華家組,在整個老大德鄉來說也是一個大組,長圳、汪源三對門、華家、門前屋是比一般的組都要大的。這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外遷的人較多,有到太原、西安、武漢、黃石、江西德安縣等地的,更多的則是往陽新縣城搬遷。
這里的華氏是以唐代華溫琪為始祖,隸屬“通山華氏”,修譜總部設在咸寧市通山縣燕廈鎮。通山華氏總人口約2萬,主要分布在鄂贛皖等省。
貴州導游詞精選11
大家早上好!
首先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叫__,是大家這次去赤水旅游的全程陪同導游。非常高興見到大家,俗話說的好,千里有緣來相會。希望大家珍惜這段美好的緣分。旅途中大家有什么需要的話請告訴我,我將全心全意為你服務。為我們開車的是X師傅,駕駛經驗非常豐富,請大家放心。這一路我們的師傅最辛苦,現在請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好的,謝謝大家。祝愿各位旅途愉快。
這次我們去赤水旅游,走的是老成渝高速公路,途中會經過龍泉驛,簡陽,資陽,內江,瀘州這幾個地區。全程約360公里,高速路程大概280公里,在瀘州下高速后,到赤水大概有80多公里的道路,彎道特別多,如果有暈車的朋友請提前做好準備。高速路上我們一般會在途中服務區休息兩次。中午在瀘州九支鎮吃午飯。
大家這3天都是乘坐這一輛旅游大巴車,座位就按照現在的位置坐好不要在變動了,請大家保持好車廂內的環境衛生,男士朋友請不要再車內吸煙。師傅開車也非常幸苦,請各位多多支持和配合我們的工作,在此表示感謝了。
上午的`路程比較長,途中經過一些城市我會給大家做一個相關介紹,現在你們可以在車上稍微休息一下,因為今天我們都起的很早。有什么需要的話可以隨時叫我。
貴州導游詞精選12
織金古城,山清水秀,溪澗縱橫,古跡眾多,門類齊全,包括佛寺、道觀、文廟、書院、會館、祠堂、衙署、寶塔、泉井、津梁、古道、民居、店鋪、作坊等方方面面,分布在一座座大理石小山上和流經城內的貫城河畔。
織金古建筑多為倚崖傍洞或瀕水臨泉建造的干欄式吊腳樓。大部建于“改土歸流”之后,僅從康熙五年(1666)至十年(1671),即建有武廟、文廟、斗姥閣、隆興寺、東山寺、財神廟、城隍廟、馬王廟、黑神廟、炎帝廟、地藏寺等10余座。其后屢有修建,形成現在的“四庵”、“四閣”、“四祠”、“八大廟”。
華橋位于城關鎮貫城河中段。原名“奢香橋”。始建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清順治十八年(1661)整修。東西向,跨貫城河。三孔石拱橋,長18米許,寬4.7米,主孔凈跨15.7米,矢高約10米。
東山寺位于城關鎮工業路東端。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緒五年(1879)重加修葺。坐東向西。依山就勢而建,由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觀音閣組成。占地面積約1.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0xx平方米。現存山門、前殿、正殿、鐘鼓樓。前殿坐東西向,面闊五間,通闊21.5米,進深三間,通進深8.7米,穿斗式木結構懸山青頂。前帶廊,深2.1米,置斜靠背欄桿。正殿又名梵帝宮。坐東西向,面闊五間,通面闊16.7米,進深三間,通進深7.8米,穿斗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正殿前左廂為鐘樓,右廂為鼓樓。
回龍庵位于城關鎮清泉路東段南側。建于康熙八年(1669),光緒十三年(1887)擴建、維修。坐北向南。由前殿、后殿、右禪房、左山門、得月樓組成。占地面積約36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40平方米。后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0.84米,進深四間,通進深8.51米,前后帶廊,抬梁穿斗混合式懸山青瓦頂。殿內設須彌座神龕。前殿面闊三間,通面闊10.8米,進深四間,通進深8.5米,前后帶廊,抬梁穿斗混合結構懸山青瓦頂。得月樓面闊三間,通面闊8.36米,進深五間,通進深6.24米,帶周圍廊,深約1米。穿斗式木結構重檐歇山頂。
炎帝廟位于城關鎮城南路中段東北側。建于康熙十年(1671)。坐北向南。由大殿、戲樓組成。大殿面闊五間,通面闊19米許,通進深19.5米,穿斗式木結構懸山青瓦頂,前后帶雙步廊,深1.9米。戲樓二層,通面闊9.12米,通進深7.2米,穿斗式木結構歇山青瓦頂。
太平橋位于城關鎮沿河路中段西側。建于康熙年間。東西向,跨貫城河。二孔石拱橋。長28米許,寬13米許,西側主孔凈跨23米許,東側泄洪孔小,上為引橋,矢高8米許。1976年增設大理石浮雕望柱、欄板。
日升橋位于城關鎮沿河路中段西側。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因與下游月華橋共取“日月升華”之義,故名“日升橋”。乾隆十三年(1748)建成,連接東西橋頭,為貫城河上5座橋梁之首,人稱“上水關”。光緒十三年(1887)整修。東西向,跨貫城河。單孔石拱橋。長20米許,寬5米許,凈跨14米許,矢高5米許。
童生橋位于城關鎮沿河路中段。因位于城關鎮北永安門東北河口,故又名“永安橋”。相傳所撥銀兩恐不夠支出,全州童生捐資助建,名“童生橋”。俗稱“下水關”。始建于乾隆十三年(1748),次年(1749)告竣。1962年擴建后更名“重興橋”。東西向,跨貫城河。單孔石拱橋,長25米許,寬7米許,凈跨19米許,矢高12米許。
斗姥閣位于城關鎮沿河路中段南側。建于康熙六年(1667),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坐東向西。原由閣、左右涼亭、正殿、武侯祠、偏殿等建筑組成。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現存0,三層三重檐六角攢尖青筒瓦頂。一層長方形,面闊11.75米,進深8.15米。二層四邊形,長9.5米,寬6.3米。三層六邊形。撐拱、隔扇門窗、風窗等木雕精湛。
小街龍王廟位于城關鎮城南小街四方井。始建于清初。坐西向東。由山門、大殿、觀音閣組成。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260平方米。大殿面闊三間,通面闊9.8米,進深三間,通進深8米許,抬梁穿斗混合結構懸山青瓦頂,前后雙步廊,前廊深1.82米,后廊深1米許。隔扇門窗。觀音閣,面闊三間,通面闊7.78米,進深三間,通進深6.2米,穿斗式木結構歇山青瓦頂,隔扇門窗。
貴州導游詞精選13
天河潭景區的最大特色,是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的奇幻優美。景區內不但山水相連,水中有洞,洞中有譚,而且還有形形色色的鈣華灘瀑布群和古老的水文化遺址。難怪游客說它"兼具龍宮的特色、織金洞的風采和黃果樹瀑布群的韻律"。
以上四個景點像四顆明珠,被花溪河一線貫穿。是清澈碧綠的花溪河水,把天然秀美的花溪公園、清幽峻美的小三峽、古樸淳美的鎮山民俗文化村、奇幻優美的天河潭串連在一起,成為一條美麗的珍珠鏈。歡迎大家來這里采珠。
1.花溪公園花溪公園位于貴陽市南郊,距市中心17千米,交通十分方便,每年來這里旅游的人數都在百萬人以上。如果把貴陽市比喻成一位健美的姑娘,那么花溪公園便是她秀發上的一朵鮮花。別處的公園,往往是"三分山水,七分打扮",而花溪公園,則是"七分山水,三分打扮"。它把天然秀美的風姿與巧妙渾成的人工裝飾,結合得天衣無縫。花溪公園是"四點一線"風景游的第一站。
花溪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為15℃左右。這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空氣潔凈,環境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來游。花溪區人口有31萬,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為10萬,多種文化成分在這里交融。公園附近,環布著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學院、貴州省委黨校以及許多中小學校和科研機構,所以這里又是貴州省著名的文化社區。
貴州導游詞精選14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歡迎各位前來青巖的朋友,下面就由小x我,帶領大家移步青巖感受青巖古鎮這座明代古城的滄桑與,領悟現代文明與古代文化的沖擊。
青巖古鎮鼠州省四大古鎮之一,其余三個古鎮是鎮遠古鎮、丙安古鎮和隆里古鎮。青巖古鎮建于明洪武十一年,也就詩元1378年,距今已經有635年的歷史,它建于貴州建省之前,見證了整個貴州的風雨滄桑。
作為貴州省歷史文化古鎮,青巖的文物點多達百處,其中23處已收入《中國文物地圖集。貴州分冊》。漫步青巖,古色古香的古鎮勝跡隨處可見。交錯密布于鎮內的明清古建筑,計有九寺、八廟、五閣、三洞、二祠、一宮、一院等共37處,其中8座石碑坊現存3坊。這些古建筑都是設計精巧、工藝精湛的佳作,如慈云寺的石雕、壽佛寺的木雕藝術均為貴陽市僅見的精品。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趙理倫百歲坊”是清朝光緒年間所建,造型獨特,工藝精巧。最為有趣的是兩側石柱上的“下山獅”,最具匠心。中國絕大多數的獅子造型都是站著或者蹲著,這種下山獅的設計打破傳統理念,充分體現當時的建造者們對于建造這座牌坊的重視和匠師的高超技藝。我國著名的建筑大師劉海粟先生稱贊這種工藝“實屬罕見”。百歲坊的對面是定廣門,它是青巖古鎮的南大門,建于明天啟年間,距今也已三百多年的歷史。城墻依山勢而建,蜿蜒曲折20x余米,極富南方山寨城堡特色。城墻高4.5米,厚3.5米,城門洞上方鑲嵌趙西林題的“定廣門”三字匾額。定廣門上敵樓為三開間重檐歇山頂木結構城門樓,疊梁屋架。站在城樓上,目之所及炊煙裊裊,草木蔥榮,一派和諧安寧的景象反襯著當年的硝煙彌漫、戰鼓喧天。
貴州導游詞精選15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陡坡塘瀑布平水時,白水河流量不大,水流清澈,陡坡塘瀑布顯得十分清秀嫵媚。瀑布水層沿著和緩的瀑面,均勻地撒開,在一鱗鱗的鈣華灘面上輕盈地舞著,如一層薄薄的、半透明的面紗,又如一面面張開的素絹扇面,在陽光下泛著銀光,故有人戲稱為“新娘面紗”。但當洪季來臨,白水河水由于攜帶了大量由洪水沖下來的上游泥沙而呈黃色的濁流時,陡坡塘瀑布便消失了往日平水時的秀色,而變得異常兇猛雄壯。黃濁的河水翻壩跌落,摧王搗冰,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且瀑布左側的鈣華堆積而成的洞穴,在巨量洪水經過時會產生奇特的汽笛效應,發出低沉渾厚的吼叫聲,故陡坡塘瀑布又稱為“吼瀑”。
在陡坡塘瀑布的東側山崖上,有一條小瀑布從蘆葦叢中飛瀉而下,還不等水流至地面,瀑布已散成層層水霧,從小瀑旁經過,只見晴空綿雨,橫飄亂揚,并在陽光下折射成美麗的彩虹。修長清秀的小瀑與寬闊雄壯的陡坡塘主瀑形成一種強烈的對比,但似乎又和諧地組合在一起,這種瀑布組合亦是不常見的。
陡坡塘瀑布的另一特色是在瀑下發育很寬闊平坦的灘面。灘面上遍布數十個大小不同的小碧潭,碧潭淺者只有數十厘米,深者可達數米。碧潭中還藏有魚蝦,故當地布依族人常手執網兜,去捕撈潭中的小魚蝦。
在雨季時,水流量奇大。
陡坡塘瀑布還是拍攝西游記結尾時唐僧師徒走過的瀑布。
【貴州導游詞精選】相關文章:
1.貴州導游詞
2.貴州游玩導游詞
3.貴州最新導游詞
4.貴州旅游導游詞
5.貴州導游詞介紹
6.貴州的導游詞
7.關于貴州導游詞
8.貴州導游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