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省會太原市,它是一座經濟城市,同時也是一座歷史魅力城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有關山西的導游詞,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山西的導游詞【1】
“ 女媧補天”的傳說發生在山西, 中華民族的始祖 黃帝、 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 西侯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遺址表明,在舊石器時代山西已有了人類繁衍生息。
堯、 舜、 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 奴隸制國家政權 夏朝建立在 晉南。
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統治區。 周代,晉國由山西境內崛興。 晉文公曾為 春秋五霸之一。
秦、 漢、 魏、 晉時期,山西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南北朝時期,山西是北朝統治的中心地帶, 北魏曾以 平城(今大同)為都, 東魏、 北齊曾以 晉陽(今太原)為“別都”、“陪都”。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 唐太宗認為是“龍興”之地,封太原為唐王朝的“ 北都”、“北京”。
宋朝時期, 山西是中國北方的主要發達地區。 元代,全國共11個行省,山西與 山東、河北,并稱為元朝“ 腹地”,大同、 平陽(今臨汾)、太原三城則成為黃河流域的著名都會。
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后,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
山西作為 革命老區,在1921年,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 高君宇在太原組建社會主義青年團,開展革命活動。紅軍長征到達 陜北后,毛澤東率領紅軍主力渡河東征,在晉西、晉中、晉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種。
抗戰爆發后,八路軍三大主力挺進山西,創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八年抗戰中,山西是全國抗戰的重要戰略支點;山西地方黨組織培養了15萬名共產黨員,根據地向八路軍輸送了60萬熱血青年。
解放戰爭期間,山西成為支援全國解放的戰略基地,廣大民眾積極支援前線,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東進、西進,奔赴新區。
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的政府。
有關山西的導游詞【2】
山西,位于太行山以西,黃河以東,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總面積15.66萬平方公里,人口2875.9萬。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晉城六個地級市和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五個地區。共計86個縣、14個縣級市和18個市轄區。省會太原,省的政府駐太原市府東街。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這里是晉國的領地,所以簡稱為晉。戰國初期,晉國被韓、趙、魏瓜分,史稱“三晉”,歷久便成了山西的又一代稱。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在這片土地上,10萬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傳說中的“堯都平陽”、“舜都薄板”、“禹都安邑”都在山西的南部,即今天的臨汾、永濟和夏縣。周代,山西是唐國的領地。后來唐叔虞的兒子燮父因唐國臨晉水,改國號為晉。春秋時,山西是五霸之一的晉國。戰國時,瓜分了晉國的韓、趙、魏三國,與秦、楚、齊、燕并稱為戰國七雄。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在山西設有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郡等五郡。到隋時,太原是黃河流域僅次于長安和洛陽的第三大城市。
隋末 ,李淵父子起兵于太原 ,建都長安后,把太原尊為“北京”,意即“別都”。五代時期,后唐 、后晉 、后漢和北漢都是以山西為根據地起家。在中國封建社會期間,山西的地位舉足輕重,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 ,越是亂世越是顯得重要 ,誰擁有了山西,誰就可以稱雄天下。所以,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指出:天下形勢,必有取于山西。金元時期,山西的經濟、文化在中國北部居領先地位。明代時,設山西行中書省于太原,后改為承宣布政使司,統管山西五府三州。清代,開始稱為山西。
山西是一個夾峙在黃河中游峽谷和太行山之間的高原地帶。全省大部地區海拔達1000米以上,山區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70% 以上。以山西平面地圖看,是一個斜長方形,由東北斜向西南,東西寬約 290公里,南北長約 550公里。從地形看,是一個由許多復雜山脈構成的高臺地。山西,山脈很多。東部有太行山,西部有呂梁山,北部有恒山、五臺山,南部有中條山,中都有太岳山。山脈延綿起伏,縱橫排列,雄險巍峨。山西境內河流很多,注入黃河的河流有沁河、涑水河、汾河。汾河縱貫全省.是省內的主要河流,它發源于寧武縣,全長 761公里.是僅次于渭河的黃河第二大支流。桑干河、滹沱河。漳河也發源于山西.匯入海河水系。山西境內有六大盆地.即大同。忻州、太侯、臨汾、運城。長治盆地此外,東部還散布著陽泉、壽陽、襄垣、黎城、晉城等小盆地.
山西位于大陸東岸的'內陸 。外緣有山脈環繞 。因而難于受海風的影響,形成了比較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同時.又由于受內蒙古冬季冷氣團的襲擊,北部比較寒冷,由此形成了山西的氣候特征;冬季長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炎熱多雨;春季日溫差大,風沙多;秋季短暫,氣候溫和。山西省,屬于中溫帶和暖溫帶季風氣侯區,即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為400到650毫米。
山西被稱為“ 煤鐵之鄉”、“ 能源重化工基地”。主要礦藏有煤、鐵、鋁。銅、耐火粘土、石灰巖、石膏等。現已探明的煤礦儲量為2000億噸,占全國的三分之一;鐵礦儲量為30.5億噸。由于煤炭儲量豐富,煤炭工業在山西工業中占有頭等重要的地位 。近幾年來 ,電力工業、輕紡工業、消費品工業、民用工業的發展也很迅速。山西的公路交通,已達到所有縣區都通車,總長3萬多公里。
山西的旅游資源豐富 ,宋代以前的地上古建筑約占全國總數的 70%多,被譽為古代建筑的博物館。五臺山、壺口瀑布、北岳恒山、云岡石窟是全國聞名的旅游景點,此外,懸空寺、應縣木塔、晉祠、寧武天池、洪洞大槐樹、喬家大院等都吸引著省內外的旅游者。山西的土特產繁多,較為著名的有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老陳醋、清徐葡萄、平遙牛肉、晉祠大米、沁州黃小米、恒山黃芪、長治黨參、柳林紅棗等。
【有關山西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山西沿途導游詞03-20
山西壺口瀑布的導游詞04-15
山西白云洞導游詞04-12
關于山西的導游詞11篇03-27
山西導游詞(合集15篇)02-27
山西李家大院的導游詞(7篇)03-29
山西應縣木塔的導游詞4篇03-09
交城玄中寺導游詞山西導游詞03-25
山西大同導游詞9篇03-01
山西皇城相府導游詞6篇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