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漢語詞匯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于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咬文嚼字成語,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基本釋義
[ yǎo wén jiáo zì ]
對語言文字可以推敲,字斟句酌。多用來指只注意文字的表述,死摳字眼兒。也形容故意賣弄自己的學識。
出 處
元·喬吉《小桃紅·贈劉牙兒》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
例 句
我們應該正確理解文字含義,千萬不要咬文嚼字。
字斟句酌 吹毛求疵 雕章琢句 咬文嚙字
走馬觀花 囫圇吞棗 一揮而就 文不加點 不求甚解
釋義
咬文嚼字,亦作“咬文嚙字”。一般將“咬文嚼字”當作“過分地斟酌字句”,看作貶義詞,用于諷刺那些專門死摳字眼而不去領會精神實質的人,也諷刺那些講話時愛賣弄自己學識的`人。語本元·秦簡夫《剪發待賓》第二折:“你道是一點墨半張紙,不中吃,不中使……又則道俺咬文嚼字。”明·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钡诤芏鄷r候,有些文字是需要仔細琢磨的。實際上,“咬文嚼字”原來就是指詞句上的推敲,是一個褒義詞。
成語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死扣字眼
例句:
學習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關鍵是領會文件的精神實質。
弗朗西斯·培根《培根隨筆》: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
語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多含貶義
咬文嚼字成語典故
古時候,一巡按上堂審理重案?粗蛟谔孟旅鏌o人色的死囚,心血來潮念出一句:“水上冰凍,冰積雪,雪上加霜!
這上聯看似平常,卻頗有講究,一是用了頂針手法,后句的第一個字和前句最后一個字相同:二是結尾的成語扣住此情此景,暗含殺氣,是雙關。難怪巡按念出上句后,好半天念不出下聯。
這時,堂下傳來死囚戰戰兢兢的聲音:小的愿對。巡按不信死囚中有如此高手,立馬許諾:若能對上,饒你不死!死囚脫口而出:空中騰霧,霧成云,云開見日。
巡按聽后,不得不服。下聯也以自然現象入題,頂針、雙關一樣不少,結尾的成語表達了希望赦免的心情。巡按信守承諾,當堂釋放了這名死囚。
【咬文嚼字成語】相關文章:
4.咬文嚼字說課稿
5.咬文嚼字教案
6.咬文嚼字說課稿
8.咬文嚼字教案